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新聞 > 財經中國觀 > 正文

字號:  

如何讓中小散戶跳出跟風盲從怪圈?

  • 發佈時間:2015-07-20 17:41:14  來源:中國網  作者:羅光嘯  責任編輯:張少雷

  獨立思考、獨立判斷、增加交易的成功率、減少交易的失敗比例是資本市場投資獲利不二法門,走捷徑、博投機、尋歪道、隨波逐流、盲目跟風是股市投資大敵,鮮見成功者。

  據中登公司數據統計,截至5月末,50萬元以下持倉者數量環比增加4.22%,50萬元以上持倉者數量大增11.55%。而截至6月末,上述兩個數據已變為上升10.2%和下滑5.8%。6月大跌之下A股賬戶數有2,000萬投資者“臥倒”。同時,持有市值50萬~500萬元的個人賬戶有212,973個“消失”,500萬元以上賬戶也有近3萬個不見蹤跡,可謂消滅的是中産階層和中小散戶。這些數據觸目驚心,慘不忍睹!A股市場受惡意做多鼓動,煽風點火,添柴加油之後,大批中小投資者跟風盲從、追漲殺跌形成的“一地雞毛”。

  股市如同流水一樣無常形,股市在大多時是不理性的,非理性是股市常態,股市震蕩是必然的。面對桀驁不馴、殘酷無情的股市,如何讓中小投資者規避風險?筆者認為應從三方面入手:

  首先,政府管理部門要規範自身行為,少用“無形之手”胡亂干預市場。一項政策出臺和實施,既要尋找因更要探求果;既要計算它的利更要搞清它的危害;即使做不到料事如神,也要做到料敵于先,未雨綢繆。除了其他原因外,事前資金流動供給杠桿的逐步放大、事中加杠桿的變異和扭曲出軌,事後糾偏查處滯後和糾枉過正帶來塌縮引發自由落體的加速度下墜,是釀成這次股災最大禍害。再加上市場行為的推波助瀾惡意做空,把流水逼到了絕處,把中小股民推到了絕境,於是恐慌性踩踏不可避免。從整個事件發展看,體現在事前的放縱無為和對事態發展的估計不足,再到事發後的準備不足、驚慌失措以及初始階段的救市力度不夠,表現出監管層對市場認識和把控能力嚴重欠缺,政府部門監管智慧和行為頗為人們詬病和指責實在是情理之中的事。

  其次,媒體、股評大師們多做中性、客觀報道,不要誤導、忽悠市場。不客氣的地説,投資高手在民間,筆者從來就不相信“大師”和“專家”判斷,因為經濟學家和專家們説出的話只是對過去規律的認識,他們利用數學模型和公式對過去的總結和歸納是精準的,對未來的預判在多數情況下往往是反向指標。試想,如果他們這麼“行”那麼“能”,為什麼不躬行實踐?市場成功者不僅需要理論知識作指導,更需要實踐經驗反覆驗證。市場提供和反饋情形是:炒股和投資能賺錢的經濟學家、專家、大師們實在是少之又少。因此,請這些經濟學家、專家、大師們多從財務情報出發,分析和提供市場存在的多空因素和利弊得失;從基本面出發,從宏觀和微觀入手,對影響股市的國家大政方針、産業政策、貨幣政策等作出中性、客觀的分析、解讀,切不可主觀臆斷,劍走偏鋒輕易下結論,更不能對市場鼓噪搖旗吶喊。如今年4月21日人民日報發表的一篇文章“4000點才是牛市起點!”、什麼“國家牛市”、“政策牛市”、頂破“銀河頂”“宇宙頂”等等誘導、誤導投資者。當然,筆者要也看到一些好文章,如“杠桿牛能持續多久?”“A股暴漲要引起高度警覺”、“ 牛市氛圍下也別失敬畏”,只不過這些離經叛道的觀點被淹沒在瘋狂做多的汪洋大海中,在牛市的樂觀氛圍感染下,大多數股民會放鬆對風險警覺。資本市場揮出的鐵錘其幅度、速度、力度和破壞性往往超出人們的想像。為此,只能敬畏市場,善意的作出和揭示市場存在的各種可能,讓投資者自己判斷,決不要作肯定性結論。

  再次,投資者自身不要盲目跟風,需獨立思考和判斷。每個投資者,進入資本市場進行投資時要學會認識它的基本規律和主要特性,豐富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並不斷提高判斷力、執行力。把基本面、技術面的多空條件和利弊原因羅列清楚,不要盲目跟風,人云亦云毫無定見。之後才是基於大概率事件的方向選擇,堅持正確判斷,急時糾正錯誤行為,做好在下跌過程的止損減虧和上升趨勢中的獲利了結,增大交易的成功率,減少交易的失敗比例。如是,每個投資者才算跨進了資本市場投資成功大門;而且由於堅守和不懈努力,才會已無限接近成功,成功的路才會變得很寬很寬。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