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4日 星期一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召開在即 增速目標7%幾乎成共識

  • 發佈時間:2014-12-04 14:50:43  來源:新華網  作者:劉歡 李雲路 葉健  責任編輯:曹慧敏

  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即將召開之際,各種機構和海內外輿論對於中國明年經濟增速目標的預測開始升溫。“猜數字”成為各大金融機構的報告內容,而7%的增速目標成為多數報告的“共識”。

  分析人士指出,下決心深化改革的中國政府,不會糾結于GDP小數點後的變化,在穩定增長的同時,促改革、調結構依然是明年經濟工作的重心。這種更加注重品質而非速度,並且通過轉變發展方式獲得的更加優質的增長,才是全面深化改革的中國真正需要的。

  因此,明年經濟目標的設定無論是多少,都應該是對中國經濟“從高速增長轉為中高速增長;經濟結構不斷優化升級;要素驅動、投資驅動轉向創新驅動”這一“新常態”的反映與適應。

  “中國經濟仍將保持一定速度穩步向前,但增速目標會在可容忍的範圍內下調。”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汪同三説,在外部環境仍未顯著改善、內部下行壓力頗大的情況下,將增速目標調低一點是合理的。

  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認為,經濟增長目標不能太高,這樣才能給予結構調整和改革釋放更大的空間;但也不應過低,以保障基本的發展和穩定需要。其中的關鍵變數,是中央對於就業的判斷。

  “從高速增長轉為中高速增長”是中國經濟新常態的重要特點。以增速下滑為主要外在特徵的新常態合乎規律,但這種新常態並不意味著不要速度,更不會讓經濟“硬著陸”,而是表示中國經濟將以“軟著陸”的姿態進入更加優質的增長軌道。

  在世界範圍內看來,中國經濟的增長速度仍然是很高的。更為重要的是,一個與過去30多年大不相同的經濟增長結構開始浮出水面:逐步轉向以消費、服務業為主,更多地依靠內需,更多地從要素效率中提升獲取動力。

  今年前三季度,中國最終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48.5%,超過投資;服務業增加值佔比46.7%,繼續超過第二産業;高新技術産業和裝備製造業增速分別為12.3%和11.1%,明顯高於工業平均增速;單位國內生産總值能耗下降4.6%。這些數據顯示,中國經濟結構正在發生深刻變化,品質更好,結構更優。

  “以往,外界對於中國經濟增速目標過於關注,現在大家應該把注意力從‘速度’轉到‘品質’。”汪同三説,一味“求快”的後遺症逐步凸顯,中央對於明年經濟的定調,會將“求好”擺在更突出位置,進一步優化經濟結構、提高發展品質。

  值得關注的是,面對過去一年多來經濟下行的壓力,中國政府的應對之策並非實施大規模刺激,而是向改革要動力,不斷推進金融、國企、財稅等關鍵領域改革,同時將區間調控與定向調控相結合,使經濟平穩運作。推出的“降息”等貨幣政策組合拳,也是本著為經濟合理增長添動力、為全面深化改革騰挪空間的初衷,扮演改革“助推器”角色。

  瑞銀證券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汪濤預計,明年決策層將加快推進“有利於穩增長”的改革,包括放鬆對公共服務的管制、戶籍改革、擴大社保覆蓋面、農地流轉等。此外,金融領域和國企改革步伐也會加快。

  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元年,在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部署的數十項“改革清單”中,經濟體制改革任務佔據重要部分。其改革的主要目的,就是要消除經濟發展中的制度性障礙。

  普遍認為,明年的經濟改革任務,將進一步簡政放權,著力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財稅制度改革和金融體制改革,將加快戶籍制度和農地流轉改革,最終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穩步向前。

  多方預測,隨著改革紅利逐步釋放,中國經濟增長新動力正在孕育,明年很可能成為本輪經濟下行的階段性低點或谷底。

  以簡政放權為例,今年來,數百項令人目不暇接的簡政放權舉措,掀起了草根創業的浪潮,激發了全民創新活力,即使在經濟增速放緩的情勢下,今年1-9月份的新增就業仍然超過1000萬人。“當經濟內生動力增強,結構更趨優化,吸納就業人口不減反增,經濟增速目標調低一點又何妨呢?”汪同三説。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