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國糧食總産量60710萬噸 年增長率0.9%
- 發佈時間:2014-12-04 14:16:00 來源:中國廣播網 責任編輯:曹慧敏
據中國之聲《央廣新聞》報道,國家統計局剛剛公佈全國糧食生産數據顯示,2014年全國糧食總産量60710萬噸,比2013年增加516萬噸,增長0.9%。2014年助推糧食繼續增産的原因有哪些?
國家統計局農村司高級統計師侯銳分析,首先是政策穩定,措施到位:今年以來,中央繼續出臺一系列強農惠農政策,及早預撥農業“四補貼”,及早發佈小麥、稻穀最低收購價,繼續實施産糧大縣獎勵政策,積極推進農業生産經營方式轉變,注重培育新型農業生産主體等政策措施,進一步調動了多方面糧食生産積極性,促進糧食生産。公告顯示,今年,全國糧食總播種面積112738千公頃(16.91億畝),比上年增加783千公頃(1174萬畝),增長0.7%。
今年糧食增加的播種面積主要來源於種植結構調整,尤其是江淮、江漢一些地區 減棉增麥,江漢等部分地區單季稻改為雙季稻。
2014年,各地繼續推廣應用優良品種,繼續實施“農業防災減災穩産增産關鍵技術補助政策”,加大相關補助力度,積極推動實際效果顯著的關鍵技術補助常態化。與此同時,針對糧食生産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及時採取小麥“一噴三防”、水稻集中育秧、病蟲防控等措施,加強田間管理。這些措施促進了糧食單産水準的提高。2014年,全國糧食作物平均單産5385公斤/公頃(359公斤/畝),比上年增産8公斤/公頃(0.56公斤/畝),提高0.2%。
雖然今年局部地區災情較重,尤其是北方地區遭受“卡脖旱”,秋糧生産受到影響。但是,一方面,由於灌溉條件差的丘陵山區受旱影響較重,水源條件好的地區影響不大;另一方面,由於各級政府抗災力度大,加之8月中旬以後多數受旱地區旱情解除或得到緩解,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乾旱對玉米生産的影響。
從冬小麥、晚稻的氣候條件看,其生長期間主産區氣象條件接近常年,有些地區甚至好于上年,對相關作物生長髮育及産量形成有利。冬小麥生長期間光溫水條件配合較好,灌漿充分,千粒重增加。特別是在成熟關鍵期沒有遭遇長時間陰雨及高溫幹熱天氣,也未出現大面積倒伏和成規模的病蟲害,對小麥單産提高極為有利。晚稻除江南北部在播種育秧至分蘗階段受低溫陰雨等因素影響外,大部分稻區、大部時段光熱適宜,利於晚稻生長。
綜合看,今年的氣候條件相對較好,災情輕於上年。據民政部門統計,今年1—9月,全國農作物受災面積 24899千公頃,比上年同期減少10041千公頃,下降29%;絕收面積2854千公頃,比上年同期減少400千公頃,下降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