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十年來,從夯基壘臺、立柱架梁到落地生根、開花結果。在此進程中,各類金融機構積極發揮資金融通功能,提供保險保障,深入貫徹綠色理念,服務國家高水準對外開放、推動高品質共建“一帶一路”。同時,人民幣國際化程度也進一步提升。
“資金融通+保險保障”雙翼護航
資金融通是共建“一帶一路”的重要支撐。我國金融機構創新投融資模式、拓寬投融資渠道、完善投融資機制,努力構建長期、可持續的投融資體系。一方面,銀行機構通過信貸投放等方式提供資金支援;另一方面,保險機構為項目和相關人員提供保險保障。“政府+銀行+保險”的合作模式也進一步深化。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10月10日發佈的《共建“一帶一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大實踐》白皮書顯示,截至今年6月底,共有13家中資銀行在50個共建國家設立145家一級機構。
其中,政策性金融機構發揮了“排頭兵”作用。十年來,中國進出口銀行深耕實體經濟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品質發展。中國進出口銀行相關負責人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該行持續加大信貸投放,有力保障共建“一帶一路”融資需求。截至2022年底,“一帶一路”貸款餘額超2萬億元,覆蓋超過130個共建國家。同時,優化整合信貸、貿易金融等多種金融産品,設計差別化融資方案,提供多層次、多元化、綜合性金融服務。
同樣作為服務高品質共建“一帶一路”的主力銀行,截至2023年9月末,國家開發銀行累計支援1300多個“一帶一路”項目,累計投放資金2800多億美元。
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以下簡稱“中國信保”)則充分發揮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險的融資促進功能,為共建“一帶一路”搭建融資橋梁,共與超過240家銀行建立了業務合作,與39家中資銀行簽署了框架和專項合作協議,引導各類合作銀行向出口企業和“一帶一路”項目提供融資支援。據中國信保相關負責人介紹,截至目前,公司支援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的出口和投資超過1.9萬億美元。
商業銀行方面,國有大行積極為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的落實和推進保駕護航。雅萬高鐵項目、中老鐵路項目、匈牙利光伏電站項目……一系列重點標誌性項目落地的背後,都少不了國有大行的身影,其在推動項目落地見效、深化重點項目資金支援等方面提供了優質的金融服務。
自2013年起,工商銀行堅持自主申設與戰略並購並舉、新興市場與成熟市場並重,不斷完善在“一帶一路”重點空白市場的網路佈局。工商銀行相關負責人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截至2023年6月末,工商銀行已在21個共建“一帶一路”國家設立125家分支機構,與143個國家和地區的1443家外資銀行建立了業務關係,服務網路覆蓋六大洲和全球重要國際金融中心。
目前,農業銀行在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共設立6家一級分支機構以及1家合資銀行。依託國際化的經營網路,近年來農業銀行加大金融支援大型農業産業化龍頭企業佈局全球産業鏈力度,為新希望集團、中糧集團等一大批農業産業化龍頭企業收購國際農業項目,建立海外生産、加工和運輸基地等全球化産業佈局,提供了廣泛的金融支援。
中國銀行持續拓寬“一帶一路”服務網路,2013年至2023年,該行境外機構新增覆蓋26個國家,其中22個為共建“一帶一路”國家。截至目前,中國銀行境外服務網路覆蓋64個國家和地區,包括44個共建“一帶一路”國家。
建設銀行統籌運用國際銀團、跨境並購、出口信貸、項目融資、金融租賃等服務,為共建“一帶一路”國家提供金融支援。建設銀行相關負責人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截至今年6月底,該行累計為波蘭、塞爾維亞、阿聯酋等34個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的248個項目提供金融支援,累計簽約金額378.9億美元。
除提供資金支援之外,我國大型保險機構為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的相關企業和人員提供了全方位保險保障。例如,自2013年以來,平安産險累計為1573個“一帶一路”項目提供1.28萬億元的風險保障。在中資企業外派人員風險保障提供方面,截至今年6月底,平安産險已為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及全球共132個國家近3000個中資企業客戶提供超3500億元的風險保障,覆蓋人群近37萬人。
綠色理念引領可持續發展
隨著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理念的逐步深入,金融機構也深入踐行綠色理念,為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綠色發展貢獻中國智慧。
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叢亮9月26日在國新辦新聞發佈會上表示:“我們堅持把綠色作為共建‘一帶一路’的底色。”
中國進出口銀行在推動“一帶一路”項目建設過程中,對項目的環境和社會風險實行全流程管理,督促項目切實執行東道國環保要求,鼓勵項目採用國際環保標準,引導、約束企業按照國際生態環保理念和相關法規開發、建設、運營“一帶一路”項目。
中國銀行授信管理部相關負責人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該行制定了《中國銀行關於進一步推進境外機構綠色金融工作的指導意見(2022年版)》,對支援境外機構積極參與共建“一帶一路”綠色發展相關工作明確了原則、目標和工作要求,相關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此外,銀行機構還加大對綠色低碳項目的融資支援力度,助力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綠色低碳轉型和可持續發展。例如,中國進出口銀行融資支援的巴基斯坦卡洛特水電站投入運營後,預計每年可節約標準煤140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350萬噸。工商銀行則積極倡導並踐行“綠色信貸”理念,大力推廣綠色金融創新方案。
隨著金融機構持續完善優化産品和配套功能,多個“首例”項目也成功落地。近期,在多方共同努力配合下,中國信保首例礦産行業中長期出口信用保險項目——江西銅業墨西哥銅渣選礦廠項目成功實現融資落地。該項目成功帶動我國自主智慧財産權的冶金設備出口,既是利用我國先進銅渣選礦技術幫助東道國有效化解爐渣堆積造成的負面社會影響的“小而美”綠色項目,又是變廢為寶、實現多方共贏的國際産能合作項目。
中國平安2020年3月份正式簽署“一帶一路”綠色投資原則,是全球首家簽署該原則的保險集團。該原則旨在將低碳和可持續發展議題納入共建“一帶一路”項目中,確保新投資項目兼具環境友好、氣候適應和社會包容等屬性。
跨境人民幣使用增長迅速
我國金融機構持續服務國家高水準對外開放,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品質發展,強大的金融服務力量也進一步推動人民幣的國際化進程。
今年7月份,中國銀行業協會發佈的《人民幣國際化報告(2022-2023)》提出,2022年,貿易和直接投資跨境人民幣結算繼續保持快速增長,人民幣在本外幣跨境收付總額中佔比近50%,已成為我國跨境收支第一大常用貨幣。
中國銀行交易銀行部相關負責人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中國銀行著力推廣跨境人民幣結算業務。發揮外匯外貿領域專業經驗,積極拓展跨境人民幣産品服務。”
數據是最好的佐證。今年1月份至8月份,中國銀行境內機構辦理跨境人民幣結算8.29萬億元,同比增長22%,市場份額接近四分之一,其中,境內機構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跨境人民幣結算業務9194.85億元,同比增長27.16%。中國銀行境外機構辦理跨境人民幣結算業務14.3萬億元,同比增長4.45%。其中,涉及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的機構辦理跨境人民幣結算業務5728.52億元,同比增長90.41%,相關國家跨境人民幣使用增長迅速。
建設銀行持續行銷國際發行人到中國銀行間市場通過發行人民幣債券進行融資。以跨境融資業務場景為抓手,協助“一帶一路”國際發行人拓寬融資渠道,助力發行人提升國際資本市場品牌影響力,截至今年8月底,累計為波蘭、匈牙利、新開發銀行和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等涉及“一帶一路”概念的國際主權機構發行熊貓債14期,發行規模合計430億元,募集資金主要用於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的項目建設和相關資金的借新還舊。
在服務邊境貿易跨境人民幣結算方面,農業銀行形成了自身的經營特色。據介紹,2013年以來,農業銀行陸續推出人民幣與越南盾、寮國基普、泰銖等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幣種的掛牌交易,推動人民幣在共建“一帶一路”國家使用。
談及未來推進人民幣國際化的發力重點,上述中國銀行交易銀行部相關負責人表示,一是全面深挖各領域人民幣國際化業務機會。把握共建“一帶一路”倡議、RCEP機制等國家重點戰略合作框架實施過程中的機遇,推動各項人民幣國際化業務的發展。二是加快開展人民幣國際化重點産品的推廣和創新。繼續大力拓展人民幣跨境資金池業務;加快發展資本市場互聯互通項下的各項新業務,強化“債券通”的交易能力、主動協助監管部門加快“互換通”的推廣。三是持續做好各類客戶人民幣國際化産品服務。四是著力提升境外機構人民幣國際化業務競爭力。五是不斷推進人民幣國際化清算渠道建設。
(責任編輯:譚夢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