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10月13日電 題:惠民生 利天下——“一帶一路”中的人民至上理念
“這是一項造福沿途各國人民的大事業。”2013年9月,習近平主席在哈薩克提出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時這樣説。
共建“一帶一路”,歸根結底是為了讓各國人民都過上更好的日子。十年來,共建“一帶一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聚焦消除貧困、增加就業、改善民生,讓合作成果更好惠及各國人民,為共建國家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實實在在的貢獻。
助減貧·授人以漁
“在中國農業專家組的支援和幫助下,我們種植雜交水稻獲得豐收,生活有了很大改善。”東非國家蒲隆地43歲的農民夏爾從2018年開始跟著中國專家學習雜交水稻種植技術,連續5年獲得豐收。
2015年以來,中國農業專家組組長楊華德一直致力於在蒲隆地推廣雜交水稻種植技術。2018年,專家組將夏爾所在村子確定為水稻減貧示範村,許多當地農民因此成為受益者。從2020年開始,專家組把減貧示範村的範圍擴大到22個村莊。截至2023年6月,蒲隆地雜交水稻種植面積已達4000公頃,稻穀産量增加1.9萬噸,農民收入增加910萬美元。
6月20日,在蒲隆地布班扎省吉漢加縣,中國援布農業專家組與翻譯在一處雜交水稻田考察。(新華社記者韓旭攝)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實現由“輸血式”扶貧向“造血式”幫扶轉變,讓發展成為消除貧困最有效的辦法,這是中國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要法寶,也在幫助“一帶一路”共建國家消除貧困、增強自主發展能力方面發揮著積極作用。
在共建國家合作推廣水稻、玉米、菌草、水果等的種植以及禽畜養殖,推動當地減貧事業發展;從非洲的亞吉鐵路、蒙內鐵路,到東南亞的中老鐵路、雅萬高鐵,向共建國家員工傳授從鐵路項目建設到運營維護的專業知識;創辦魯班工坊,促進共建國家職業教育發展,為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
在共建“一帶一路”過程中,中國努力實現援助一個項目、發展一個産業、造福一方百姓,助力共建國家加快發展,把“一帶一路”建成“減貧之路”“增長之路”。十年來,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拉動近萬億美元投資規模,為共建國家創造42萬個工作崗位。越來越多共建國家民眾通過“一帶一路”合作獲得自我“造血”能力,改善了生活。
蒲隆地總統恩達伊施米耶感言:“中國堅持授人以魚,也授人以漁。我們希望在中國的幫助下自己學會釣魚。”阿拉伯投資者聯盟主席賈邁勒·巴尤米説,中國提出符合發展中國家利益的一系列倡議,幫助更多發展中國家減貧,有效促進了發展中國家的團結穩定。中國付出的巨大努力值得國際社會尊重。
送健康·生命至上
懷裏抱著剛出生沒幾天的寶寶,中國援摩洛哥醫療隊婦産科醫生張茜動作輕柔。“他是這次地震中誕生的寶寶,媽媽被救護車直接拉到手術室緊急剖宮産,術前發生大出血,幸好手術及時,保證了安全。”這臺剖宮産手術在摩洛哥9月8日晚強烈地震後半小時開始,冒著余震隨時可能發生的風險,中國醫生成功接生了“地震寶寶”。
1月19日,在摩洛哥舍夫沙萬,中國援摩醫療隊的耳鼻喉科醫生高藝玲為當地群眾義診。新華社發(中國援摩醫療隊供圖)
在南太平洋島國吉里巴斯,首都塔拉瓦以外島嶼的健康中心裏沒有醫生,只有醫務助理、護士和護士助理,藥物也非常匱乏。中國援吉里巴斯醫療隊多次送藥上島並開展義診,被吉里巴斯《新星報》稱為“太平洋島嶼上的健康守護者”。
中國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始終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在共建“一帶一路”過程中同樣積極踐行這一重要理念:“光明行”“健康愛心包”“中醫藥風采行”,建設醫院、疾控中心,開展草藥種植及加工合作……十年來,中國與共建國家攜手推動“健康絲綢之路”建設不斷取得新成就,為構築全球健康防線作出積極貢獻,書寫了一個個守護健康的生動故事。
新冠疫情暴發以後,中國向120多個共建國家提供抗疫援助,向34個國家派出38批抗疫專家組,同31個國家發起“一帶一路”疫苗合作夥伴關係倡議,向共建國家提供20余億劑疫苗,與20余個國家開展疫苗生産合作,提高了疫苗在發展中國家的可及性和可負擔性。
巴基斯坦常駐聯合國代表穆尼爾·阿克拉姆説,中國從全球疫情暴發初期就開始向國際社會提供抗疫物資,向許多發展中國家提供了大量無償幫助,向很多國家提供了新冠疫苗。坦尚尼亞達累斯薩拉姆大學中國研究中心主任漢弗萊·莫西説,中國積極踐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拯救了很多人的生命。在“健康絲綢之路”等合作框架下推進可持續發展,讓坦尚尼亞等國的民眾受益。
惠民生·以人為本
“中國人幫助我們實現了幾代人的夢想,我們再也不用天不亮就到3公里外的河裏去取水了。”談起中國企業修建的供水項目,安哥拉卡賓達省盧哥拉社區居民佩德羅·喬斯充滿感激。
2022年6月,由中國鐵建國際集團有限公司承建的卡賓達供水項目竣工。一年多來,項目運作順利,日供水能力達5萬立方米,可保障當地每週7天、每天24小時不間斷供應自來水,覆蓋卡賓達省92%的人口居住區域,讓60萬當地居民喝上了“放心水”。
2020年1月3日,工作人員在位於安哥拉卡賓達省的卡賓達供水項目施工現場安裝設備。新華社發(中國鐵建國際集團有限公司供圖)
在共建“一帶一路”過程中,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達舍爾甘地污水處理廠的建成使用緩解了孟加拉國首都達卡面臨的城市污水處理危機,普特拉姆電站點亮了斯里蘭卡的萬家燈火,中國企業修築的一座便橋解決了吉里巴斯首都塔拉瓦民眾的出行難題,“萬村通”項目為千萬非洲民眾打開了解外界資訊的窗口……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將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不斷解決好人民最關心的現實問題,讓人民過上幸福生活——以人為本的中國理念,在讓共建國家民眾獲得實實在在好處的民生項目中得以充分體現。
馬來西亞國會下議院議長佐哈裏表示,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有利於幫助共建國家實現可持續發展,基礎設施、産業園區等領域的投資在增加就業的同時,助力提升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水準。他舉例説,共建“一帶一路”框架下的馬來西亞東海岸鐵路項目對促進當地經濟發展、基礎設施建設與聯通、增進民生福祉有著重要作用,馬來西亞人民期待該項目早日完工。
奈米比亞經濟分析師約瑟夫·希哈馬説,非洲搭乘中國發展的快車,雙方在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框架下拓展務實合作,提高發展品質和效率,給非中人民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利益。
十年耕耘,“一帶一路”合作給共建國家民眾帶來的是路、是橋、是水、是電,是高鐵、是機場、是學校、是醫院,更是值得期待的明天。承載著各國民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中國同共建國家一道,讓一個個理想變為了現實,讓“一帶一路”真真切切成為造福中國同共建國家的“發展帶”、惠及人民的“幸福路”。
(責任編輯:王擎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