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7日 星期四

董登新談分層:降低投資者門檻有可能但沒必要

  • 發佈時間:2015-11-20 16:43:53  來源:中國網財經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王穎

  中國網財經11月20日訊(記者 鄭嵐予)證監會的新三板分層制度甫出臺,就如一石激起千層浪,中國網財經第一時間連線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在短短不到半個小時的採訪裏,董登新強調最多的四個字就是“資訊披露”。

  信披到位,投資者就會買者自負

  “新三板最大的特點和最大的問題就是資訊不對稱,作為一個場外市場,這是監管最大的難題。”董登新對中國玩財經表示:“新三板的分層主要以監管功能為導向,同時為投資提供一個基本的分類指導。”董登新稱,新三板分層後可以看到不同層面不同類別的掛牌公司具備不同的資訊披露的品質,掛牌標準也會有所差異。重中之重的是規範了新三板掛牌公司的監管,提高了新三板公司的透明度。

  董登新認為,新三板分幾個層次並不重要,其目的和動機才是值得去關注的。他表示,根據國際慣例,企業的分層是按照資訊披露的品質去劃分的,資訊披露的充分性和有效性決定了企業應該所處的層級。“新三板的企業多為小微企業,塊頭小,規模小,公司內部的治理結構不是十分完善。而新三板允許掛牌公司們存在巨大差異,這是其包容性決定的。”

  董登新對中國網財經稱:“新三板的分層除了資訊披露之外的考量都是沒有用的。在我們的股市裏,無論是場內市場還是場外市場,信披都是作為投資者一個重要標的去體現的,只要一個企業的信披足夠真實詳盡,投資者就可以做到買者自負。”

  不贊成降低投資者門檻

  但是,董登新不認為分層制度會使大批投資者聚焦在高層。“有的投資者屬於風險偏好型,他就是要在沙子裏淘金,也可以被視為一種賭徒心態,越是信披不充分越被認為能發現金子,而在一群信披特別充分的白馬利則很難找到黑馬。”

  董登新口中的投資者主要指的是機構投資者。董登新告訴中國網財經:“降低投資者門檻是有可能但是沒有必要的。新三板作為場外市場是風險比較大的,所以新三板最好保持它的‘機構市’的特徵,因為我們的場內市場沒有資格做成‘機構市’,由於大量散戶聚集變成了典型的‘散戶市’,這不得不説是A股市場的悲哀。”董登新認為新三板投資者最好的組成模式為“以機構投資者為主,有錢人和富人構成的散戶作為補充”,原因在於“這樣的組合有足夠的抗風險能力,同時也為將來的A股市場去散戶化提供了借鑒意義。”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