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財經3月15日訊(記者 郭偉瑩) “穩中求進”是2022年經濟社會發展工作的總基調。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日前在作政府工作報告時指出,今年工作要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面對新的下行壓力,要把穩增長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我們應該如何理解今年宏觀經濟的“穩”?如何進行有效地風險防控?近日,國家創新與發展戰略研究會副會長、IMF前副總裁朱民接受中國網財經記者專訪時表示,今年預期目標GDP增長5.5%左右,本身就是穩中有進的重要體現。整個經濟結構面臨轉型時,需要綜合考慮各類風險全局統籌,也要更多地意識到未來的兩股“衝擊”力量。
“穩增長”涵蓋四重要義
3月5日上午9時,十三屆全國人大第五次會議在人民大會堂舉行開幕會。李克強總理在作政府工作報告時指出,今年工作要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面對新的下行壓力,要把穩增長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那麼,我們應該如何理解今年宏觀經濟的“穩增長”?近日,國家創新與發展戰略研究會副會長、IMF前副總裁朱民對中國網財經記者表示,首先,今年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GDP增長5.5%左右是經過科學充分調研的結果,這本身就是穩中有進的重要體現。
“第二,財政要發力,貨幣要支援,但不能大水漫灌。”朱民從兩個層面分析:財政方面,支出力度加大,但赤字不能大。他同時指出,今年財政發力將呈現兩個明顯特徵,一是全年財政支出強度不減,二是專項發展較為集中。而貨幣政策方面,既要保持穩健、靈活性,同時不能加杠桿。
第三,“穩”是很重要的衡量指標,是經濟發展的高品質問題,而經濟高品質的核心是依靠科技提高勞動生産率。比如,基礎設施向科技、碳中和綠色産業轉型升級。再比如,出口從低端産品轉向電子元件、硅晶板、晶片等高端製造。
第四,“穩”和經濟高品質發展很重要的一個側面體現是民心穩,是老百姓實實在在感覺收入水準的提高、負擔的減少。朱民表示,我們也可以看到,今年在保民生方面,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很多細緻的舉措,囊括醫療補貼、教育公平、養老保險等方方面面。而這些對於老百姓,特別是對於低收入人群、老年人群是非常重要的,有助於加強社會安全網。
未來面臨兩股“衝擊”力量
李克強總理在作政府工作報告時指出,我國經濟尚處在突發疫情等嚴重衝擊後的恢復發展過程中,國內外形勢又出現很多新變化,保持經濟平穩運作難度加大。
朱民對中國網財經記者表示,通常在經過疫情或其他危機以後,普遍現象是居民心理、需求、行為都會發生變化,由此推動産業結構、經濟結構等方面發生變化。比如説,現在居民的物質産品需求增加、服務需求則下降。那麼,居民需求結構的改變,將會影響生産結構的改變,進而影響整個經濟結構的改變,資本市場的投資結構也將隨之發生變化。
朱民表示,應該科學理解當前我國經濟的恢復發展過程,因為“人一次也不能踏進同一條河流”。恢復發展需要根據疫情後消費者的心理或需求結構、生産結構、産業鏈結構、全球環境等方面的變化來調整。
他同時表示,我們也要更多地意識到,現在面臨著未來很大的衝擊。具體來看:未來的第一個衝擊是反全球化。比如説,技術封鎖將來會發展到什麼程度,其實不是很明確。再比如説,供應鏈的不確定。現在越來越意識到,供應鏈不能去中國化,也不能完全依賴中國,更傾向於多元化的概念,而供應鏈的多元化又會給中國帶來很多變化。未來還有更大的衝擊——碳中和,它已經變成全球競爭新的制高點。那麼,一系列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綠色低碳技術、綠色低碳産品,都代表著巨大的變化。
朱民對中國網財經記者表示,我們既面臨著過去的變化,我們也面臨著未來的已經可以看到的衝擊,我們需要同時處理過去、今天和未來的平衡,“我覺得這是最大的風險。”
他表示,整個經濟結構面臨轉型時,我們並不是要回到疫情以前,也不能停留在今天。因為疫情過去會面向未來,所以就需要未來的指引。那麼,在這個過程中會産生一系列的金融風險。比如説,服務業公司破産,商鋪生意蕭條。再比如説,碳中和目標引領下,煤炭和鋼鐵産業何去何從?在此背景下,我們需要把握風險綜合考慮,需要全局統籌,需要看到過去、看到今天、特別是看到未來。
(責任編輯:葉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