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的十年裏,網路文學行業經歷了突飛猛進的增長:它從曾經的“地下職業”變為泛文娛産業的基石。曾經的網文“寫手”,如今擁有“作家”的頭銜,能評職稱、入作協。以文學為原點,畫出的生態圈已是文化産業的核心力量之一。2022年全國兩會期間,多位全國人大代表與全國政協委員就網路文學的未來發展相繼建言獻策,並提出探索對作品分類分級、放開網文作家參與職稱評審、推動培育培訓作家機制、扶持Z世代網文作家、加大盜版懲戒力度等相關建議,以推動網路文學市場進一步發展。
激發IP生産力
網路文學的市場潛力已讓各方有目共睹,而如何才能讓行業發展邁上新臺階,則顯得愈發關鍵。在全國兩會期間,多位全國人大代表與全國政協委員各抒己見,而首先關注的便是如何更好地引導與扶持內容創作,以激發整個市場的內在動力。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作協網路文學委員會主任陳崎嶸認為,2021年網路文學的發展呈現出主流化、現實化、國際化的趨勢,同時付費閱讀與免費閱讀並存的模式,以及大量年輕人涌入的現狀,均給網路文學市場帶來更大空間。但在此背後,網路文學也逐漸顯現出相關問題,如精品力作與爆款、破圈現象仍相對稀少等,且網路文學的引導和管理也缺乏前瞻性和系統性等問題,影響到行業發展。
在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作協副主席閻晶明看來,經過20年發展,作為IP源頭的中國網路文學,從成長到成熟,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中成就斐然。隨著動漫、影視、遊戲等版權開發不斷增多,IP産業呈規模化發展。
閻晶明表示,在推動網路文學市場的發展過程中,需要鼓勵各方創新發展,如在作家層面,可通過推動作家培育、培訓機制,放開網文作家參與職稱評審等方式來激發創作者的積極性,同時從業者去拓展內容邊界,創新表達方法,面對優秀作品也要給予平臺、榮譽推廣支援,並完善網路文學評價體系與評價機制,在給予從業者發展信心的同時,引導人們向著優質內容的方向前行。
加大盜版打擊力度
現階段,政府層面以及行業協會、網路文學平臺也在通過各自的方式推動內容創作力進一步被激發出來,但不時出現的盜版侵權行為卻成為擋在發展道路上的巨石。在各大網路平臺,經常有這樣一批文章,頂著“10w+”閱讀量的頭銜,卻被屢屢揭露抄襲、侵權。這些“爆款”,通過各種侵權盜版行為撈取高流量,嚴重干擾著網路文學的健康發展。
對此,全國政協委員、原中國出版集團黨組成員、副總裁潘凱雄建議,應對負面商譽顯著的盜版平臺實施精準打擊,並提高對盜版侵權方的懲罰性賠償,“盜版平臺在被舉報後,往往只是下架整改或象徵性賠償,其背後高額利益的驅動為盜版侵權行為留下了‘再犯’的空間。而在文字作品懲罰性賠償基數的計算上,既要參考有關部門制定的文字作品基本稿酬標準,還要充分考量網路文學的版權價值,加大懲罰和判賠力度,讓侵權者付出足夠的代價”。
“文字作品形態簡單、容易複製、網路傳播佔用的存儲空間和網路頻寬小,盜版平臺通過文字識別OCR、爬蟲等技術,就可以很快盜取海量原創內容。同時搭建盜版平臺不僅成本低,而且整個網路文學盜版市場已形成某種産業化和規模化之勢。”潘凱雄進一步分析説。
值得注意的是,如今在網路上以網路文學作品名稱為關鍵詞進行搜索,除了顯示出正版平臺資訊外,還充斥著大量“資源帖”“盜版帖”,往往清理了一批,很快又會有一批新帖子相繼出現。出版人唐勇表示,盜版不是在一日之間形成的,在治理時也難以在短時間內快速根除,且盜版方往往會如同遊戲“打地鼠”一樣,打了一個“洞”,又會從另一個“洞”跳出來,因此需要監管部門強化打擊力度,同時平臺方、作者乃至於讀者進一步強化正版意識,以共同力量應對盜版。
“出海”講好中國故事
作為內容創作的展現形式之一,網路文學已成為文化傳播的重要載體,且不只是在國內進行傳遞,近年來海外發行的迅速擴展,使得網路文學也成為中國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力量,不只獲得更多海外讀者,還吸引到海外作家加入到創作大軍中。
據閱文集團此前公佈的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6月,起點國際已培育近19萬名海外創作者,並實現超28萬部海外原創作品上線,累計用戶近1億,約百部作品在平臺內的點擊量超過千萬次。與此同時,中文線上則以互動式閱讀産品為海外公司主要業務,其中,Chapters上線後在海外市場細分領域居於行業領先地位。
閻晶明認為,我國網路文學在向海外發展的過程中,也面臨著挑戰,既需要培育更多專業的翻譯人才作為“走出去”的重要力量,同時國內各方也要共同合作,從而讓網路文學作品能夠實現全方位、本土化的發展。
此外,唐勇認為,網路文學“走出去”也在另一個角度推動著整個市場的模式與機制逐步完善,同時國際間的交流與合作也有助於更多創新內容的出現,開拓出更大的想像空間。
(責任編輯:張紫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