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美元強、人民幣更強”不斷演繹。據Wind數據顯示,截至3月9日17時,在岸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年內上漲0.89%,離岸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上漲0.68%。其中,3月1日,在岸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盤中最高升至6.3048,離岸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盤中最高觸及6.3075,二者分別創2018年4月26日、2018年5月份以來新高。
隨著近期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不斷刷新近幾年高點,市場對人民幣匯率後期走勢也愈發關注。
從匯率的擾動因素來看,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一般來説,決定一國貨幣對美元匯率的因素主要有三個:首先是雙方的經濟增速差以及經濟穩定性差異,這屬於中長期因素。其次是貨幣政策鬆緊程度對比,市場尤其對兩國政策利率動向給予高度關注,這可以歸為中短期因素。最後是該國的國際收支平衡狀況和外匯市場情緒等短期因素。
“就2022年來看,受疫情後期經濟恢復節奏的影響,中美兩國GDP增速之差會有所收窄。另外,今年美聯儲加快收緊的政策基調已定,現在市場爭論的主要是加息次數和縮表時間,而未來一段時間我國央行還將推出有利於經濟增長的政策,貨幣政策邊際寬鬆的方向較為明確。以上因素決定了今年人民幣面臨一定貶值壓力。最後,當前境外疫情高發,俄烏衝突又增加了新的不穩定性,海外資本對人民幣的避險需求上升。”王青説。
摩根士丹利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章俊對記者表示,目前美元指數已經基本反映了年內美聯儲加息和縮表的預期。歷史經驗顯示,美聯儲開啟加息週期之後美元反而會有所走弱。地緣政治風險上升不僅會通過能源價格推升通脹也會對經濟增長造成負面衝擊,美聯儲再加大收緊政策的可能性較低,因此未來美元大幅走強的概率較低。所以,從美元角度對人民幣匯率並不構成實質性影響。
“今年對人民幣匯率影響較大的主要是兩個方面:一方面,年內出口增速很難維持高位,經常項目下順差會有所收窄,從而對人民幣匯率支撐有所減弱,但另一方面,中國逆週期穩增長政策提升了經濟基本面的確定性,加上人民幣資産的避險屬性上升,資本項目下的海外流入會上升,從而對人民幣匯率形成支撐。”章俊認為,總體來看,判斷今年人民幣一籃子貨幣匯率大致在維持穩定中樞的前提下呈雙向波動態勢,不會出現持續的單邊升值或貶值趨勢。
在匯率雙向波動成為常態的情況下,如何做好匯率風險管理,對外貿企業而言十分重要。
全國人大代表、人民銀行南京分行行長郭新明全國兩會期間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企業要樹立匯率風險中性理念,理性面對匯率漲跌,要識別可能的風險並制定有效的套保策略,建立科學完善的考核機制。
中國銀行研究院高級研究員王有鑫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對於外貿企業來説,應樹立匯率風險中性意識,不賭匯率單邊升貶值。立足主業,審慎安排資産負債幣種結構,合理利用金融衍生工具對衝匯率風險。
(責任編輯:張紫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