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實行股票發行註冊制”,這項重大改革任務在2021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首次提出,2022年政府工作報告再次提及。
今年,A股將全面迎來註冊制時代,實行條件的基礎如何?改革還要啃下哪些“硬骨頭”?
“總體看,註冊制試點改革進展符合預期,發行上市週期大幅縮短,資訊披露更加嚴格充分,發行定價市場化機制基本形成,仲介機構責任進一步壓實,市場平穩運作,註冊制試點改革取得了預期成效。”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委員、中國證監會原副主席劉新華説。
三年多以來,註冊制在科創板“破冰”,從試點探索到逐步鋪開,北京證券交易所更是在成立時就實行註冊制,在此過程中一大批科創型企業登陸資本市場,資本市場股權融資規模顯著提升。據統計,2021年滬深交易所首次公開發行上市A股481隻,籌資5351億元人民幣,比上年增加609億元人民幣。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證監會原副主席姜洋直言,自科創板、創業板先後實施股票發行註冊制試點以來,註冊制理念逐漸深入人心,市場各方應對註冊制股票發行的能力得到明顯提升,資本市場持續平穩健康發展,已具備全面實行股票發行註冊制的條件。
但改革仍是進行時,而且每項系統性改革往往越進行到後期、越觸及深處,就越是要啃下“硬骨頭”。
“全面實施註冊制的重點和難點在於主機板改革。”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證監會原主席肖鋼指出,滬深主機板不同於科創板與創業板,涉及眾多的存量上市公司和投資者,這些上市公司的規模相對要大一些,業務經營處於相對成熟的階段,從行業分佈看不少還屬於傳統行業。
肖鋼進一步稱,因此,在主機板實施註冊制,要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既要體現註冊制的要求,又要符合主機板的特點。同樣是主機板改革,滬深兩個交易所的相關制度也不盡相同,在制定改革方案中需要進一步研究,以確保改革平穩落地。
全國政協委員、國泰君安國際董事長閻峰説,註冊制改革總體遵循發行上市條件做“減法”、上市公司與仲介機構歸位盡責做“加法”的大方向、大原則。在此背景下,如何促進市場各方歸位盡責、構建資本市場生態的良性迴圈,需要作出更進一步的明確規定。
“註冊制改革過程不可能一帆風順,是涉及監管理念、監管體制、監管方式的一場深刻變革,需要社會各界的齊心協力,合力支援。”劉新華指出,當前註冊制改革仍存在不到位、不完善的問題,特別是發行與註冊職責有待進一步理清,證監會與交易所監管邊界尚需更加清晰,發行監管轉型仍在進程之中,註冊制的配套制度有待進一步完善等。
劉新華建議,下一步註冊制改革需要做好四方面工作。一是繼續完善資訊披露制度,促進資訊披露更加簡明清晰、通俗易懂。
二是壓實仲介機構責任,研究制定仲介機構盡職調查工作準則,明晰並落實各方責任。
三是規範註冊制申請、判斷、審核標準,量化審核註冊的全過程和各環節。
四是建立適合中國資本市場實際的市場化退市機制,實現退市的常態化,使上市公司的“殼價值”趨於歸零。
劉新華稱,要通過構建高效完備的制度體系,紮實穩妥做好全市場註冊制改革的各項工作,確保這項重大改革行穩致遠。
(責任編輯:譚夢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