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財經3月9日訊(記者 暢帥帥 王晨曦)2022年全國兩會正在進行中,來自全國各地的代表委員,帶著一份份“民之所想”“民之所向”的建議來到北京人民大會堂。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研究員、産業化總監蔡曉紅是紮根在西部的科研人員,中國網財經記者了解到,為促進西部地區科研發展,推進國産重離子治療技術示範項目落地,常在蘭州、武威兩地奔波,最多時有一年跑了40多次。
(受訪者供圖)
當被問及本屆兩會有什麼心願時?蔡曉紅告訴中國網財經記者,為西部發展發聲。“作為一名長期工作在西部的科研人員,我結合西部的實際情況,提出三條建議:一個是建議將國家重大科研計劃項目切塊,設立專項支援西部區域創新。
蔡曉紅介紹,甘肅的整體R&D(科學研究與試驗發展)水準有優勢,但經濟發展滯後,長期依賴國家轉移支付支援,地方財力十分有限,通過國家專項支援可把甘肅已有的長板做長,把甘肅的研發優勢轉化為區域經濟發展的優勢,授甘肅以發展之“漁”。另外,央企的研發和技術升級項目一般由總部統一安排,在西部地區的分廠疲於完成常規生産任務,技術落後,未來發展受到嚴重制約,建議從政策上鼓勵和引導央企的産業轉型和升級向西部傾斜。
此外,蔡曉紅還建議設立西部津貼,並減免西部科研人員個稅,鼓勵科研人員紮根西部,讓西部科研人員更有歸屬感,緩解西部人才持續流失的局面。
“要重視發揮好現有人才的作用。”蔡曉紅表示,目前部分人才政策意味著“引來的是鳳凰,窩裏的是草雞”“外來的和尚好唸經”,這些做法嚴重傷害了大量的現有人才,導致很多年輕人“內卷”,感到焦慮、無助、無望,非常不利於青年科技人員潛心科研。
蔡曉紅強調,現有人員與引進人才以及有“帽子”的人才在職稱、項目和機會等方面有較大差別,由此導致了科研活動的一定程度的功利化。“科研人員滿腦子都是發文章,造就了很多垃圾文章”,而真正需要花時間去思考和求證的科學問題卻無人問津。因此,她建議對每類人才都要有相應的支援機制,充分調動各類人才的積極性,發揮好現有人才的作用。
(責任編輯:譚夢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