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委員、國泰君安國際董事會主席閻峰接受中國網財經記者專訪
中國網財經3月9日訊(記者 金易子)“我們是最早進入香港的中資券商。”全國政協委員、國泰君安國際董事會主席閻峰説道。1993年開始紮根香港的國泰君安國際,從最初註冊資本3000萬港幣,到如今凈資産已超過110億港幣,在期間無注資的情況下,靠自身不斷積累,創造了數百倍的增長。
二十多年來,國泰君安國際積極融入國家戰略,利用在港獨特的區域優勢“走出去”。今年兩會期間,身為香港中資證券行業帶頭人,閻峰接受了中國網財經記者專訪,對民營企業“走出去”、粵港澳大灣區、科創板等熱點話題表達了自身看法。
談走出去:企業應注意文化差異
“2015年我們在新加坡設了分支機構,做一些債券與資産管理的業務。去年開始探討在越南控股一家上市券商,進軍東南亞市場。另外,我們總部(國泰君安)在美國設有分支機構,在美國和歐洲等地都有佈局。”閻峰告訴記者。
閻峰説,如今在世界的很多地方,都能看到國泰君安國際的身影,下一個主要目標市場鎖定在東南亞地區。“到東南亞地區發展是很實際的選擇,香港毗鄰東南亞,地理位置上擁有優勢,且風俗習慣、文化方面差異也相對較小。”
“作為金融機構,除了自身跟緊國家戰略,我們也在幫助更多的企業‘走出去’。”閻峰介紹稱,截至目前,國泰君安國際已幫助數百家民營企業赴海外投資發展,僅去年協助民營企業發債數量就超過150隻。
“企業到海外發展有的成功有的失敗,我認為重要的是要做好充分的前期調研。在進行海外收購的時候,不能以慣有的思路去判斷,要了解當地的情況。”閻峰舉例稱,比如一些行業在國內獲取牌照比較困難,但在海外準入門檻可能會低很多,就會形成估值上的差異。
閻峰認為,企業在“走出去”的過程中,重要的是把握好不同地區文化差異的問題。“如果是投資機器廠房影響不大,但若是投資一些帶有較強人文因素的企業,風險就會比較高。”不過閻峰指出,因特殊的歷史地位,香港恰好可以成為把不同的文化相互融合的“仲介”。
談粵港澳大灣區:對香港是極大的利好
今年兩會期間,作為熱點話題之一,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被頻頻提及。《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明確提出,大灣區要建設國際金融樞紐,發揮香港在金融領域的引領帶動作用,鞏固和提升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有序推進金融市場互聯互通。
“中央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提升至國家戰略高度,是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時機,對香港是極大的利好。”閻峰對中國網財經記者指出,香港地方較小,人口也較少,如果要發展産業,通過在大灣區的合作,從融資到研發、生産都將更加順利,通過基礎設施“硬聯通”與體制機制“軟對接”,交通運輸也更為便捷。
而對國泰君安國際,閻峰則指出,由於國泰君安國際是香港評級最高的中資券商,這讓他們的資金成本更加便宜,可信度相對更高,降低交易對手風險,二十多年來積累了良好的口碑和客戶群體,並且在開展國際業務方面更有優勢。
閻峰認為,通過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國泰君安國際可以更好助力區域內企業發展,更好幫助企業“走出去”。“過去中資企業海外上市有很多條件制約,但今後我相信很多條件都會更加寬鬆,企業在境外融資也會更加方便。”
談科創板:企業要加強誠信建設
近年來,民營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備受各界關注。閻峰認為,股權融資資金成本低,不需要利息支出,是緩解融資難融資貴問題的最有效途徑之一,但過去上市門檻較高,“不過類似去年推出的科創板放寬了條件,對於無盈利、同股不同權、紅籌架構等企業都體現了包容性。”
但與此同時,閻峰認為,民營企業更應該加強誠信建設。“由於科創板實行註冊制,以資訊披露為中心的掛牌審核機制,因此誠信是最重要的,企業要進行充分披露,才能讓市場健康發展。”
“這也向市場相關從業人員和投資者提出了更高要求。在企業沒有盈利情況的情況下,必須要依靠資訊披露,充分了解企業再選擇投資標的。”閻峰認為,投資科創板需要更高的風險控制與專業能力,將以機構投資者為主。
中國網財經記者了解到,今年兩會期間,閻峰帶來了一份《做強做優做大打造航母級頭部券商,構建資本市場四梁八柱確保金融安全》的提案。提案中,閻峰建議國家果斷做出大幅增資頭部券商、做強做優做大、打造航母級證券公司的重大決策。
“這不僅能夠以資本市場的力量加大直接融資比重、有效擴大總體投資規模,更為機構和個人投資者吃下定心丸,真正把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防控金融風險等工作做到實處,建成系統重要性券商,構建資本市場穩定的四梁八柱,從而真正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促進金融穩定和金融安全,確保長治久安。”閻峰表示。
(責任編輯:暢帥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