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7日 星期四

環保部前兩任部長不約而同拒採訪 稱正轉換角色

  • 發佈時間:2015-03-10 08:08:31  來源:中國經濟週刊  作者:姚冬琴  責任編輯:張少雷

  席捲全國多個大中小城市的霧霾天氣不斷出現、多地曝出飲用水安全等問題,一次次將環保部門推上輿論的風口浪尖。

  今年全國兩會伊始,3月4日,就有媒體報道,蘭州市民反映家中自來水出現異味,並前往超市搶購瓶裝水。蘭州官方當天連夜通報,水質安全達標,不存在污染情況。

  民眾越來越認識到環境問題的嚴重性,而環保部門的責任和壓力也日益增大。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解振華、周生賢、陳吉寧先後三任環保部長(環保總局局長)無疑是公眾和媒體關注的焦點。他們以一種特殊的方式碰在一起:周生賢、解振華退休後,被增補為全國政協委員、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副主任;而陳吉寧則以全國人大代表、新任環保部長的身份亮相。

  兩會上,三任環保部長,成為媒體追逐的對象。

  沉默的新委員:正在轉換角色

  3月4日,北京鐵道大廈三層,一墻之隔的兩間會議室,曾經的兩任環保部長:周生賢、解振華,分別開始了他們作為全國政協委員的首次小組會議。

  在當天上午的小組會議上,二人全程沒有發言,並拒絕了多家媒體的採訪要求。

  不過,他們不約而同地對《中國經濟週刊》記者説了一句話:正在“轉換角色”。

  2月28日閉幕的全國政協十二屆常委會第九次會議上,周生賢、解振華被增補為全國政協委員、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副主任。

  省部級正職官員65歲後,進入全國人大或全國政協專門委員會任職,幾成慣例。以全國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為例,現任主任為國家林業局前局長賈治邦。副主任中還有國土部原副部長徐德明等。

  2015年2月,周生賢卸任環保部部長,由清華大學校長陳吉寧接任。此前,從2005年12月至2015年2月,周生賢主政環保部(及其前身環保總局)10年。在這10年時間裏,伴隨著經濟發展,中國大氣、水、土壤等各類環境問題層出不窮,環保部“壓力山大”。

  一朝卸任,外人難以知曉他是否感到一絲輕鬆。面對《中國經濟週刊》記者,他只籠統回應一句:“轉換角色,繼續為國家效力。”對於具體問題,則一概微笑擺手,表示“不談”,並説希望記者理解他。

  國家發改委原副主任、曾在周生賢之前任環保總局局長的解振華,同樣拒絕接受採訪。即便記者找到他的一位“老熟人”從中牽線,也未能得償所願。

  3月4日上午的小組會議上,他們分別只與極個別委員有交流,散會後便匆匆離去。

  3月5日下午,據媒體報道,解振華在分組討論時首度發聲,説新環保法是“帶牙的”,關鍵看下一步執法,是否依法辦事。

  老部長的挑戰與壓力:“功過難評説”

  解振華與周生賢有很多相似之處:他們都出生於1949年底,都在2015年2月從部級崗位上卸任。他們先後擔任國家環保部門的一把手,解振華幹了12年(1993年6月任國家環保局局長;1998年,國家環保局升格為環保總局),周生賢幹了10年,都是非常資深的“老環保”。

  解振華被認為是一位學者型官員。在其任內,國家環保局于1997年升格為“總局”,位列正部級單位。他在任時的雷霆手段一度被稱為“環保風暴”。

  到國家發改委任職後,解振華依然專注與環保有關的節能減排工作。他多次帶隊參加國際氣候談判,其強硬的形象給同行的人留下深刻印象。

  對於周生賢和解振華的職務交替,關注環保的人士至今記憶猶新。2005年11月13日,吉林石化公司雙苯廠一車間發生爆炸。該廠距離松花江只有500米,還有排污管道與之連通。爆炸産生的苯、苯胺、硝基苯等污染物混在廢水中流入松花江。

  當年12月,解振華被免去國家環保總局局長職務。周生賢從國家林業局調任環保總局。2007年1月,解振華出任國家發改委副主任。2008年,環保部成立。

  周生賢在2005年接替解振華後曾表示,“我爭取不辭職”。但環保部的工作面臨許多壓力。從2006年甘肅徽縣鉛污染、2007年太湖暴發藍藻,到2010年紫金礦業污染、2011年康菲石油污染,再到2012年廣西鎘污染、2013年山東地下水污染等,環境問題不斷映入公眾視線。

  2013年3月,全國人大選舉新一屆國家機構領導人員。周生賢連任,171張反對票、47張棄權票、贊成票為2734張,是所有部長中獲得贊成票最少的。

  一位環保界人士對記者説,像解振華、周生賢這樣已離任的省部級高官,之所以拒絕接受媒體採訪,一方面功過難評説,不想給自己找麻煩;另一方面,也不想給繼任者添麻煩。

  新部長的關鍵詞:嚴格執法

  2月27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三次會議任命清華大學校長陳吉寧為環保部部長。51歲的陳吉寧成為目前國務院25個組成部門中最年輕的部長,也是唯一一名“60後”部長。

  用陳吉寧自己的話來説,中國面臨“恐怕是人類歷史上從來沒有的環境的挑戰”。作為環境主管部門的一把手,陳吉寧接過的是一個沉重的接力棒。

  今年全國兩會上,一位全國人大代表就提出建議:環保部應當參照財政部,每年在全國兩會上報告工作並接受代表的投票評價,如果報告得不到通過或連續兩年得不到六成以上代表贊成,部長應引咎辭職。

  民眾對環保部門的“苛責”實際上寄託了深深的厚望。

  3月1日,履新剛兩天的陳吉寧就邀請媒體座談,他説,工作計劃中第一個關鍵詞就是“嚴格執法”。“我們過去環保不守法是常態,現在要把這個反過來,讓守法成為常態,不論是企業還是政府,都要守法,這是高要求,是底線的要求。”陳吉寧説。

  被稱為“史上最嚴”的新《環保法》今年1月1日開始正式實施。據悉,新《環保法》生效兩月,共實施了15件按日計罰案件,罰款數額達723萬元。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