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今日在京發佈的“中國購買力”系列研究報告提出,關於中國進口貿易,存在重進薄出、進口依賴、進口衝擊、市場換技術、崇洋媚外、中國壁壘、外國傾銷、資源掠奪、中國錯買、抵制洋貨等10個認識誤區,需要予以澄清。
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以下簡稱進博會)將於11月5日在上海正式開幕。該研究院在進博會舉行前夕,圍繞“進口貿易”發佈了三份研究報告:《中國購買力大佈局:“一帶一路”與全球市場轉型》《中國購買力大崛起:改革開放40年來的進口側結構性升級》《中國購買力大塑造:中國進口側改革與人類命運共同體構建》。
該系列報告認為,中國經濟進口側的意義因首屆進博會而凸顯,隨著購買力的不斷提升,中國經濟進口側也出現結構性升級,這一變革在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進程中有著重要意義。
上述研究報告指出,進口總量上升、進口結構優化是中國購買力升級的必然結果,從逐步擴大開放邁向全面開放新格局,首屆進博會將成為中國經濟進入新時代的重要節點。
貿易的穩定良好發展需要進出口動態平衡與良性互動,而廣義上的進口側貿易既包括商品與服務進口,還包括技術、人才、管理等要素。該系列報告認為,以進博會為代表的中國進口側升級,將促進國際國內産業間良性互動與競爭,從而推動創新涌現和産業結構升級。
不過,不少人對中國的進口貿易存在一些錯誤看法。上述報告也指出,重進薄出、進口依賴、進口衝擊、市場換技術、崇洋媚外、中國壁壘、外國傾銷、資源掠奪、中國錯買、抵制洋貨等10個關於中國進口貿易的觀點,是經常出現的認識誤區,需要予以澄清。
例如,有些觀點認為直接進口高新技術産品,省略研發、製造等環節,省時又省力。但該報告指出,這類觀點是將本國産業命運寄託給他人,極其危險。也有些人對中國進口農産品和部分低端工業品的行為不理解,認為中國錯買了貿易産品。對此,該報告認為這種觀點忽略了時代以及中國自身的特點。
此外,該報告也指出,有些關於中國進口貿易的觀點已經有些時過境遷。例如,從80年代後期開始引進外國轎車企業合資設廠,進行本土化生産,實現以市場換取汽車製造技術,這類“市場換技術”的觀點是上個時代中國技術較為落後時的特定産物,如今已不適應新時代的特徵。
再比如,有觀點認為進口産品對本土品牌造成了衝擊與競爭,不利於中國本土民族工業的發展。但報告指出,需要正視某些領域國産品牌市場份額下降的原因,而進口産品實際上也會促進中國企業不斷創新産品,提高品質。
(責任編輯:王擎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