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財經6月4日訊 春華資本董事總經理王鵬程今日出席2017清華五道口全球金融論壇時表示,中國跨境收購還有潛力待挖掘,也面臨著很多挑戰和困難的因素。
王鵬程指出,雖然2016年中國跨境收購的交易額實現了翻倍的增長,但是我們覺得中國作為一個全球投資者,還沒有發揮出全部的潛力,西方還有很多非常好的標的資産,尤其是在消費服務、科技領域,有很多良好的投資機會,尤其是處在價值洼地,構成戰略投資價值的機會,我們認為中國投資人應該更加積極的去爭取。
王鵬程表示,跨境收購雖然有巨大的吸引力,但是從硬幣的另一個角度看,這種海外的兼併收購其實有很多挑戰和困難的因素。我在這裡列舉一下,其中主要的包括,像監管的風險、財務的風險、項目經驗的欠缺、政府行政審批,包括國外比如美國的審批,還有國內審批的不確定性,以及最終整合以後業務能不能協調發展的因素。所以風險是比較多的。
以下是發言實錄:
春華資本董事總經理王鵬程:
謝謝大家!謝謝朱教授的邀請。
尊敬的各位領導、嘉賓、朋友們好!我想借此機會,拋磚引玉和大家分享一些春華對於私募股權這個行業發展的一些理解,也結合中國實際情況和我們的一些實際操作,談一談這個行業的一些發展趨勢。
首先,從總規模上看、從全球資産配置來看,私募股權已經成為機構投資者最重要的一個資産配置類別之一了,從投資回報率來看PE的平均投資回報率,無論在成熟市場還是在亞洲的新興市場,都高於整體大盤的表現。
比如以北美為例,在過去20年裏並購基金的平均投資回報率差不多是12%,而相對而言二級市場的標準指數標普500的平均回報率差不多是7%,兩者差5個百分點。在亞太地區這個差距其實是更大的,差不多是8%左右。
這種相對回報的優勢,也大幅帶動了私募PE的整體規模,過去幾年裏全球整體的投資規模,基本上一直保持在兩三千億美元以上,這是個非常大的規模,而整體的募資規模更大,基本上達到了每年5000億美金的節奏,而全球目前私募代投資資金的總規模,已經超過了15000億,這是個非常非常驚人的數字。
最近的一個例子就是日本的軟銀,他創建了軟銀願景基金,這一個基金的規模就達到了接近1000億美金。所以我們覺得,從全球的資産配置來講,私募的重要性變得越來越高,它從早期所謂的另類投資,現在逐漸變成了一個越來越主流的投資安排。
正像前面一個論壇唐寧講的,從固定收益向權益投資轉變,從短期投資向長期投資轉變。我想,這些趨勢其實都是有利於私募股權投資長期發展的。
這個龐大的投資規模,不斷對實體經濟産生了重要的影響,大規模的兼併收購,也不斷的塑造産業的格局。私募基金的形象從最早的門口野蠻人,也越來越多的變成了提升企業效率,産業升級的一個重要推手。
從中國來看,經過過去20年的發展,中國的PE市場也取得了長足的進步,成為了一個最值得投資的新興市場。按照去年的數據,中國的私募整體規模其實現在已經超過了公募基金的規模了,私募基金裏面其實超過一半都是私募股權基金,這個規模是很大的。在過去四五年裏,PE在中國每年的投資金額,這個金額也很大,平均每年是超過400億美元,中國整體的市場回報率也基本上領先於亞洲的其他市場,包括日本或者印度,成為現在最核心的亞洲市場。
我們春華資本作為一個範例,在過去幾年裏其實也取得了蓬勃的發展。經過7年的時間,我們現在總的資産管理規模已經超過了300億元人民幣。
後面,我跟大家再聊一聊私募股權投資的一些投資策略和方向趨勢。因為從宏觀的角度看,中國的經濟增長模式正在從以外需拉動向以內需拉動轉型期,這個是跟全球經濟再平衡的外部環境和中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內在需求相關的。所以,在這個宏觀背景下,我們覺得中産階級的崛起和技術的創新,還是會成為下一輪增長的一個核心方向。
所以我們覺得,PE的投資有以下三個方向,會成為重要的關注點:
1、科技創新産業,也就是所謂的TMT産業。
亞太地區一年的PE投資額差不多是900億元美元,而其中差不多400億美元都投到了科技相關的行業,這個比例非常高,這是一級市場的投資額。
從二級市場的觀點來看,其實跟一級市場是高度一致的,如果看現在全世界排名,市值排名最高的公司前五家都是網際網路和科技股,而前十的公司有七家都是科技類公司。
私募基金參與科技類投資,我想一個典型的例子就是阿里巴巴集團,2012年包括春華在內的一系列私募基金和主權財務基金,投資了阿里巴巴集團,這筆融資幫助阿裏調整了資本結構,也奠定了公司後續幾年長足發展的基礎。公司的核心業務,也從最早的電子商務,拓展到雲計算、智慧物流等領域,目前公司市值已經超過了3000億美元,名列全球的前十。在這個過程當中,技術和商業模式的創新,扮演的角色是非常重要的。
除了阿裏之外,我看昨天論壇還有京東、螞蟻金服等等大型的網際網路科技公司,他們其實也都是私募基金和企業合作一些比較經典的案例。
我想,從這個行業來看,移動網際網路廣泛的滲透,還有大數據、並行計算能力的顯著提高,都在不斷創造出新的行業發展機會,以及投資的熱點。以大數據、人工智慧為例,其中人工智慧領域在2016年的投資額達到了50億美元,這個數字跟五年前相比基本上增長了8-10倍。
另外一個方向,大家比較熟悉的構造技術結合傳統領域的共用經濟,在這裡面比如以共用出行為例,包括美國的Uber、中國的滴滴,等等一系列公司,他們合計的融資額在短短幾年時間裏已經超過了200億美元,接近300億。除了共用汽車以外,還有共用單車、共用充電寶,等等一系列現在新的熱點。
所以我們覺得,以上的這些科技創新産業,都會持續成為PE投資的重點方向。當然,由於科技領域的廣泛存在的網路效應,我們覺得這裡面會使優勢的企業變得強者愈強,成為行業龍頭企業,以及在技術上具有比較強優勢的企業,我們覺得會長期受到投資人的青睞,也會具有超過行業平均水準的爆發力和吸引力,在資本市場上的溢價也會相對比較高,這是我們對科技創新産業的看法。
第二個投資方向,我們覺得是大消費、泛消費服務業。
我們知道,消費行業還有很大的增長空間,這裡的原因當然是持續的城鎮化、中産階級崛起,等等這些因素都會成為持續的推手。
另外一方面,在結構上,中國的內需轉型,也會成為長期的利好。這個我想給大家舉兩個例子,都是去年發生的例子,也都是中國PE基金入股洋快餐領域的案例:
1、春華資本攜手螞蟻金服,投資了在中國擁有7000家肯德基和必勝客門店的餐飲巨頭百勝中國,成為了紐交所上市公司的第一大股東。
2、中信股份、中信資本和凱雷收購了麥當勞的中國業務。
我想,這些案例都説明,現在投資人一方面繼續看好這類公司業務向三四線城市,向下滲透的能力。另外一方面,技術的影響也會帶動傳統消費的升級換代。比如像移動支付、數字行銷、線上線下的O2O結合,這些都可以成為這些企業未來價值增加的重要方面。所以我想,這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
所以,消費行業未來的投資機會,我們覺得依然會很多,但這裡面主要會集中在消費升級還貸,以及技術和消費結合的領域,這是我們對消費的一個看法。
第三個方向,跨境並購。
這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領域,去年中國跨境並購的交易額再創新高,從2015年的差不多1000億美元翻倍增長到差不多2000億美元,中國的海外收購資産的新聞也頻繁出現在全球各種媒體的報端。
幾個比較大的案例包括:
1、中國化工400多億美金收購了化工巨頭先正達。
2、海航100億美元收購CIT的飛機租賃業務。
3、國家電網40多億美元收購巴西的一個私營電力公司。
等等。
所以,這樣的案例非常多。我們認為,中國擁有龐大的國內市場,為數眾多的消費者,還有日益提升的消費需求。通過收購可以獲得海外先進的技術、成熟的品牌和管理模式。相較前幾年而言,幾年以前是以國企主導,以資源類為主的海外並購為主,近年來中國企業的海外並購重心,也逐漸朝成熟市場、發達國家轉向,也開始收購具有核心技術和成熟品牌的製造業、消費品和科技行業,我們覺得這是一個逐漸成熟的表現。
雖然2016年中國跨境收購的交易額實現了翻倍的增長,但是我們覺得中國作為一個全球投資者,還沒有發揮出全部的潛力,西方還有很多非常好的標的資産,尤其是在消費服務、科技領域,有很多良好的投資機會,尤其是處在價值洼地,構成戰略投資價值的機會,我們認為中國投資人應該更加積極的去爭取。
跨境收購雖然有巨大的吸引力,但是從硬幣的另一個角度看,這種海外的兼併收購其實有很多挑戰和困難的因素。我在這裡列舉一下,其中主要的包括,像監管的風險、財務的風險、項目經驗的欠缺、政府行政審批,包括國外比如美國的審批,還有國內審批的不確定性,以及最終整合以後業務能不能協調發展的因素。所以,其實風險是比較多的。
如何才能成功完成一個跨境收購呢?我們認為這個核心因素包括以下幾點:
1、要有長期的戰略準備,投資要有備而來,而不是為了收購而收購。
2、需要必要的人才儲備,需要熟悉對方的市場環境。
3、需要經驗豐富的合作夥伴,裏麵包括了合適的顧問、仲介,還有聯合投資人。
4、對於企業自身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包括企業自身在企業文化上必須非常的開放,另外管理層必須有很強的執行力。
所以我們認為一個成功的跨境並購是不容易操作的,需要天時地利人和各種各樣的因素。在這一過程中,市場逐漸認識到尋求跨境並購的中國企業跟PE合作、跟私募基金合作,其實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一方面PE的資金優勢是一個重要的因素。
另一方面,PE在妥善處理業務、法律、財務和公司治理方面的豐富經驗,也是非常有價值的。
從我們操作的經驗來看,還有跨文化的溝通和談判過程中,PE也往往具有非常獨特的優勢。從我們歷史上操作的案例來看,很多海外的賣方和顧問,甚至會主動引導中國的企業在並購過程中尋求PE的幫助,所以從賣方來看,這是一個提高收購確認性的很重要的考慮。
所以我們相信在跨境投資領域,大家也會看到PE主導和參與的案例。
以上這三個方面是我們認為未來幾年私募股權投資比較重要的趨勢和方向,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我們很高興看到PE在過去十幾年取得了蓬勃的發展,我們覺得這個是眾多市場參與方以及監管機構共同努力的結果。在為投資人追求長期回報的同時,我們也肩負著引導社會資本良性流動的責任。
和大家共勉,謝謝大家!
(責任編輯:王雪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