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財經6月4日訊 “資産管理要回歸業務本質,打破剛性兌付。”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穩定局局長、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戰略諮詢委員會委員陸磊在出席2017清華大學五道口全球金融論壇時表示。
談到資産管理,陸磊認為,資管的業務本質上是經營機構的表外業務,收益和風險均由投資者享有和承擔,應該明確要求經營機構不得承諾保本、保收益,並加強對投資者的教育,強化賣者盡責、買者自負的投資理念,推動預期收益型産品向凈值型産品轉型,使資産價格的公允變化,及時反應基礎資産的風險,讓投資者在明晰風險的基礎上自擔風險。
“改變投資收益超額留存的做法,金融機構應該只收管理費,管理費之外的投資收益應該全部交給投資者,讓投資者在盡享收益的基礎上自擔風險。”陸磊説。
以下為發言實錄:
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穩定局局長,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戰略諮詢委員會委員陸磊:
非常高興能夠參加本次論壇,也非常感謝主持人張弘教授的精彩主持和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的盛情邀請。今天我講的主題很簡單,更多的是側重在監管層面,我的標題叫《統一標準,規制規範資産管理業務的發展》。請大家注意,我這兒談的定義是標準規制而不是統一監管,因為監管在各自的監管領域都是有明晰的劃分的,所以我這兒是談一個標準規制問題。
今天我所講的邏輯是按照是什麼、為什麼、怎麼看、怎麼辦這樣四個問題跟大家展開。
首先剛才主持人張弘老師已經説了,我們今天的主題是大資管,所以我們首先要看什麼是資管,什麼是大資管。
在我看來今天的資管問題是非常簡單的,只是因為在中國非常複雜的經濟運作環境當中它變成了一個複雜問題。資管就是八個字,受人之托,代人理財。這個人可能是一個自然人,也可以是法人,也可以是政府。
為什麼它變成了大資管?剛才張弘老師談到了很多關於大的定義,從金融的管理者出發,所謂大是因為它是跨行業、跨市場的,已經超越了原本我們看到的銀行存貸款、券商相應的自營業務以及保險公司的傳統保險業務。所以所謂大,跨越行業、跨越市場,之為大。
當然有相關的數據,截至到2016年年末,我們所了解到的銀行理財、基金信託計劃、公募基金、私募基金、證券公司的資産管理計劃、基金及其子公司的資産管理計劃、保險資産管理計劃等各類資産管理産品的總規模已經達到60到70萬億。所以這是大資管的定義。
從是什麼的角度出發,我們自然而然就進入到了為什麼的問題。也就是説我今天站在這裡,為什麼要跟大家談統一、標準、規制這樣的問題?究其原因,是因為資産管理市場上還是存在一定的亂象,而這個亂象無非就在兩個層面。
第一個層面,網際網路企業各類投資管理公司等非經營企業開展資産管理業務十分活躍。也就是説非持牌的在做資産管理業務,僅在工商管理部門註冊,不持有經營牌照的投資管理公司、投資諮詢公司、擔保公司、理財公司等向公眾提供的投資産品或理財諮詢形式多樣、名目繁多,以貨幣市場基金為主的網際網路理財産品發展迅速,具有門檻低、期限短、收益高、融資快等特點。這個對於監管部門或者是規則制定部門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因為它不在你規制的範圍內。所以我們很難準確地判斷風險點在哪,風險有多大,在什麼時間點,在什麼狀態下,會在全社會、公眾層面下擴散,因為它往往是涉眾的。
我們可以説,大家可以看得到,現在中國的金融風險還存在,但是傳統的存款、貸款,過去的金融三亂恐怕已經不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還在重復上演,但是新的風險的的確確在剛才我所説的領域是存在的,我想這是個客觀事實。
第二個層面,大家可以看得到,各個監管部門在促進本行業發展理念下,對於資管業務按照所在行業制定了不同的監管規則,各類資管業務的投資範圍、門檻、杠桿水準等監管規制都不相同,規則的不一致,一定會導致水往低處流的效應,就是哪兒管理最松,哪兒最容易進入,我就從事哪種業務,這就是剛才忠民理事長所説的套利行為。
所以所謂的亂象在我看來無非就是剛才的非持牌和持牌兩種行為的疊加而已。從這個意義上來説,就已經有一個國家的管理部門會同其他各監管部門制定一部統一資管規制的規則。
怎麼看這個問題隨之而來,也就是説你在制定這樣一個統一的標準規制的過程中,你是應該如何找到切入點並進而解決哪些問題?
統一標準規制目的是為了推動資管有的規範發展,為什麼這麼説?究其原因,剛才兩位嘉賓已經説得很清楚了,隨著中國的經濟發展,資産管理的內在需求或者是需求是龐大的,而且未來還將進一步發展,如何興利除弊就成為統一規制的一個指導或者是出發點。
大家也注意到了,防控金融風險既是服務實體經濟的重要保障,也是深化金融改革的重要條件。總書記多次強調,要把防控金融風險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增強同風險賽跑的意識,努力跑在風險前面,下決心處置一批風險點。
具體到資管業務的健康發展層面上,如何做?我想應該堅持以下幾條。
第一,堅持嚴控風險的底線思維,把防範和化解風險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重點針對資管業務的多層嵌套、杠桿不清、套利嚴重、投機頻繁等重點問題,分類統一、標準規制,減少存量風險,控制增量風險。
第二,堅持以服務實體經濟為根本目標,既充分發揮資産管理業務的功能,切實服務實體經濟的投融資需求,又要防止産品過於複雜,避免資金脫實向虛,在經營體系內部自我迴圈。
第三,堅持宏觀審慎管理與微觀審慎監管相結合,機構監管與功能監管相結合的監管理念,建立健全資産管理業務的政策框架,完善政策工具,根據資管業務産品的實質屬性,按照穿透原則實行公平、統一的市場準入和監管。
在這兒我多加一個例子,大家可以發現,在資産管理業務當中做得最為成功的,幾乎不存在剛性兌付的就是過去若干年發展得非常好的公募基金,也就是在市場上的公募基金。我們可以發現沒有哪個投資者因為今天的市值跌了去找公募基金索賠,但是在其他的很多領域,剛性兌付仍然是一個大問題。
第四,堅持有的放矢的問題導向,針對突出風險提出統一、明確、可行的規則,堵塞制度漏洞,不一刀切,為創新留出空間。
第五,堅持按照積極、穩妥、審慎推進的原則來做好統一規制工作,一方面要處置一些迫在眉睫的風險點,防範新增風險。另一方面要充分考慮市場的承受能力,把握好工作的節奏、力度和次序,避免在處置風險當中發生風險。
最後是重點解決怎麼辦的問題。也就是説我們在統一規制當中,重點要做哪些事,我想以下幾個要點供各位參考。
第一,堅持功能監管和機構監管相結合,分類統一制定標準規制。
這裡指的功能監管就是十幾種形式的原則,也就是説我們注重的不是你是銀行、證券還是保險、還是基金,我重視你不管是哪類機構,在做什麼業務,只要做資管業務,必須接受統一的資管規制的管轄。對資管業務進行分類該怎麼做?什麼是資管業務?在負債端我們要根據募集方式的不同,分為公募和私募兩大類。由於公募和私募受眾的特點,所以在杠桿率和資訊披露等方面,都有不同的要求。
從資産端要根據資産性質的不同,可以分為固定收益類、混合類和權益類三大類,三類産品也在我剛才所説的要件上有所不同。
第二,加強宏觀審慎管理,建立宏觀審慎建設框架。
為什麼要做宏觀審慎管理?究其原因是大資管,是跨市場、跨行業、聯動的,並不是單個監管機構可以單獨來解決問題的。至於什麼是宏觀審慎管理,我在這兒不做更多的闡述。
第三,實施穿透式監管,對資管業務的監管實施全覆蓋,按照實質重於形式的原則,確定適用規則,實施涵蓋資金來源、中間環節、最終投向的全流程監管。
第四,嚴格行為監管,強化金融機構的勤勉盡責義務。
行為監管目標是為了保護投資者和經營消費者權益,經營機構應該從委託人利益出發,切實履行勤勉、負責、盡職管理的受託人義務。金融機構要建立相應的風險管理、內控、人員資格認定及問責機制,確保業務人員有相關的資産管理的能力。
第五,回歸資産管理的業務本質,打破剛性兌付。
資管的業務本質上是經營機構的表外業務,收益和風險均由投資者享有和承擔,應該明確要求經營機構不得承諾保本、保收益,並加強對投資者的教育,強化賣者盡責、買者自負的投資理念,推動預期收益型産品向凈值型産品轉型,使資産價格的公允變化,及時反應基礎資産的風險,讓投資者在明晰風險的基礎上自擔風險。改變投資收益超額留存的做法,金融機構應該只收管理費,管理費之外的投資收益應該全部交給投資者,讓投資者在盡享收益的基礎上自擔風險。
同時,要嚴格懲戒措施,加大對保本、保收益、剛性兌付等違規行為的處罰力度,鼓勵投資者投訴舉報,併發揮會計、審計等仲介機構的作用。
我就説這麼多,謝謝大家。
(責任編輯:金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