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財經6月4日訊 “創新可以縮短與發達市場保險業的差距,甚至可以在部分領域實現彎道超車,對此我們抱有充分的信心。” 保監會國際部主任姜波表示,創新提供了我們趕超國際同行的機會。
姜波指出,從技術的角度而言,目前國內保險機構和國際先進的機構之間的差距並不是很大,甚至可以講在某些領域還領先。在網際網路保險方面我國在國際上還處於前沿水準。
以下為發言實錄:
尊敬的各位來賓、老師們、同學們,大家上午好!非常高興有這個機會和大家就《保險業的創新發展問題》交流一些看法。
大家知道保險是一個非常古老的金融行業,保險的原始形態甚至可以追溯到西元前的古埃及,有出土的文物為證。同時保險業又是一個年輕的行業,因為它主要是應對風險的,風險在,保險業就在。所以隨著風險的演化,保險的需求也不斷變化,新型的保險産品不斷涌現,網際網路的普及、大數據、雲計算的運用,都推動著保險這個古老而年輕的行業不斷創新。
首先,創新是保險業持續健康發展的動力。
最近在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上提出的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用五大發展理念。創新發展是十三五時期經濟結構實行戰略性調整的關鍵驅動因素,也是實現五位一體的總體佈局下全面發展的根本支撐和關鍵動力。
國家對保險的創新發展寄予了很大的希望,在國務院《關於發展現代保險服務業的若干意見》當中明確提出鼓勵保險産品的創新,切實增強保險業的自主創新能力。國家也出臺了一些專門的配套政策,比如説像商業健康險的優惠政策出臺,保險費率市場化的穩步推進,保險資金應用,制度改革的持續深化等,都打造了一個良好的創新環境。
第二,創新是保險業持續發展的內在需求。
改革開放30多年以來,中國保險市場逐步走向成熟,近五年更是實現了跨越式的發展,全國的保費收入從2011年的1.4萬億元,增長到2016年的3.1萬億元,年均增長16.8%,總資産從6萬億元增長到了15.1萬億元,年均增長20%。為社會提供風險保障,從2011年的478萬億元增加到了前三季的2276萬億元。賠付從3929億元增長到了1.05萬億元。
在座的可能有來自保險業的同仁,大家可能非常清楚,實際上改革開放這幾次保險業的大發展都和保險的自我創新有密切的關係。比如説最早的行銷員制度改革,是引入了行銷員的制度,整個保險業的發展上了一個臺階。之後又有了銀行保險。每一次大的發展都伴隨著一定的波動和市場風險,但是總得來講,在創新當中應對了風險,促進了行業的巨大發展。
在服務我國經濟轉型升級的過程中,更多行業進入者瞄準了保險産業鏈的各個部分,進一步細分保險市場,新興産業特別是網路經濟的大量涌現,帶來了如網路安全風險等新的保險需求,新技術的引入和數據分析工具對保險産品、渠道、風險、授信和決策等各個環境都帶來了深刻的影響。
財富的管理智慧化,以及個性化體驗等等,移動支付和網際網路金融的興起,人們消費習慣的改變,都需要新的業態。這些目前在保險的産品設計、銷售渠道、風險管控、理賠、反欺詐等方面,都在進行不斷的創新。
一個例子,以前核保看片子,醫療健康險,有的保險公司已經用AI人工技術在看片子了,得出的初步結論和大的三甲醫院放射科主任看的水準相差不多。所以,這些在保險業具體的應用當中已經有具體的體現。
新技術的應用將進一步促進行業精細化運作和持續發展,擴大承保範圍,實現個性化的定價,優化核保理賠,提升反欺詐的績效,提升一定效率,助力風險管控,等等。
第三,創新也提供了我們趕超國際同行的機會。
因為保險最早是一個舶來品,大家知道英國是非常發達的,英國的駐華大使每次到我們外交部門拜會以後,就來保監會拜訪,也反應了英國非常重視保險,發展的水準是非常高的。
與此同時我們也看到,從技術的角度而言,目前國內保險機構和國際先進的機構之間的差距並不是很大的,甚至可以講在某些領域我們還是有領先的。在網際網路保險方面我國在國際上還處於前沿的水準。
總之,創新可以縮短與發達市場保險業的差距,甚至可以在部分領域實現彎道超車,對此我們抱有充分的信心。
第二方面,我把近期保險創新實踐的情況給大家做一個報告。
一講創新大家更多想從技術、産品這個角度講,其實一個最大的創新是制度的創新。因為保險業的本業是什麼?從壽險來講,是市場化解決養老、醫療問題高效率的手段。在這方面,以前各個層次(國家、業界、個人)的認識還不是非常充分,但是近年來大家都認識到,這種制度的創新對於國家的意義是非常大的,特別是對社會管理的創新,整個大家看到目前在健康領域,健康險國家的決心是非常大的,賦予商業保險更大的責任。下一步養老、醫療,三支柱的養老體制建立可能是勢在必行的,制度的創新將會從根本上推動我們商業保險的發展。
大家知道全球前十位的保險大國每人平均保費基本上是3000-4000美元,我們中國目前大概在第二、第三位,我們每人平均的保費只有不到300美元。換句話説,只要你提高一倍,在制度方面養老、醫療方面有一個大的突破,整個中國保險業的發展將會在全球上一個大的臺階。
今天我們很榮幸一會兒澳大利亞的Megan Beer女士還會講澳大利亞的情況,其實制度的改變,整個對養老跟壽險的格局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增長幾乎是一個井噴式的,所以這塊一會兒也會分享。
保險業像公共責任險、城鄉大病醫療保險、住宅地震巨災保險這些領域,包括小麥的保險、天氣指數保險等等,很前沿一些概念已經成為一個保險業的常態了,許多公司都在應用。像天氣指數保險等等,許多保險公司都應用得非常熟練了。還有像投保貸、助學貸款、信用保險等等。
保險創新支援地方經濟建設。比如説像蘇州的模式,因為保險的特點是長期股權方面是非常有優勢的,以創新型的股權投資基金模式支援地方的經濟發展,以前像京滬高鐵,下一步在國家的城鎮化“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經濟的協同發展等等方面,保險業也可以説有非常深入的實施機會和可能性的。同時在PPP項目,重大基礎設施項目,棚戶區改造等等方面,都有很大的潛力。
實際上可以講,真正的保險資金優勢發揮還處在一個剛剛起步的階段,下一步潛力是非常巨大的。與此同時,保險業的創新是幫助小微企業和科技企業成長,像政府、銀行、保險模式,小額貸款保險可以真正為高成長性的一些小微企業提供便利的融資徵信服務。最近有一個光伏的組建保證保險,對光伏電站的運營方面提供了有利的保障。日常生活,像退貨運費,你在網上訂了很小的一個單子,都可以有退貨運費的保險。網路賬號的安全保險、航班延誤險,有的銀行發的信用卡裏附帶的航班延誤險,他們開玩笑還希望航班延誤,一延誤以後拿這個卡幾個小時退多少錢,這都是一些細小的對生活的影響。最近像北京市,以前撞車,車停在二環中間的路上,説了半天也不甘,最近北京市保監局推出的事故理賠APP,非常簡潔的一個模式,警察處理起來也方便,方便了日常的生活。
關於保險的監管問題我給大家做一個分享。國際金融機構改革始終圍繞一個重要的命題,就是尋求加強監管和保護市場創新活力之間進入到一個平衡點,就像中醫一樣,一加一減,發展和監管是一對永恒的共生體。保險監管也面臨著傳統與變革、取捨與揚棄的選擇關係。在這裡面我們一定要記住保險業是保險、保障,保險業堅定不移地把創新發展放在行業發展的重要地位,與此對保險業的保障功能是不能夠忘卻的,離開了保障,你搞了再多創新,就是離開了根本,因為創新的本身不是創造貨幣,把網上不能做的違法集資弄到網上都可以做的,保險業的創新不是這個目的,真的是為大家提供一個更低成本、更便捷、更好的保險服務。
加強監管,基本上還是公司治理、償付能力和市場行為三支柱的框架體系,有量化和定性相結合的監管體系。制度好,關鍵要落到實處。
保險監管思維模式的改變,可能需要大家對一些新的事物有一定的容忍度和靈活性,有一個詞叫監管沙箱,目前我們也在對這個進行研究,有些事可以在一定範圍內允許他試一試,但是不能偏離根本。
總之,未來的保險業應該講在整個金融行業中,在解決國家的養老、醫療和人們生活具體問題中可以發揮更大的作用,有一句話還是不會改變的,但是説保險可以使大家的生活更加美好。
謝謝大家。
(責任編輯:王雪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