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委員、李錦記健康産品集團主席兼行政總裁李惠森 圖片來源:中國網財經
中國網財經3月3日訊 2016年8月26日,中央審議通過“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強調:以提高人民健康水準為核心,從廣泛的健康影響因素入手,以普及健康生活、優化健康服務、完善健康保障、建設健康環境、發展健康産業為重點。《綱要》設立了“發揮中醫藥獨特優勢”專門篇章,更明確了中醫藥的重點任務,同時在全篇多處提及中醫藥,將其融入健康中國建設各方面。尤其提出在健康産業領域,健康服務業總規模將從2015-2020年的8萬億元,增加到2030年的16萬億元。有業內專家認為,《綱要》將為中醫藥發展帶來巨大空間。
我國政府一直非常重視中醫中藥的發展,為繼承和弘揚中醫藥,保障和促進中醫藥事業發展,更于2016年12月25日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法》,與此同時中醫中藥也越來越受到西方的關注和接受,正在進入大發展的重要時期。數據顯示,2015年,我國的中醫藥工業總産值已達7866億元,佔醫藥産業規模近1/3,中藥大健康産業規模突破萬億,市場發展潛力巨大。
全國政協委員、李錦記健康産品集團主席兼行政總裁李惠森認為中醫中藥要走向健康、持續的發展,需要特別關注源頭管理的幾個問題。
第一、中藥行業上下游銜接脫節,産業鏈相關方價值分配不均。
中藥材産業鏈是一條特殊的産業鏈,從上游的農業種植到中游的工業炮製再到下游的藥品銷售,價值逐漸放大。大多數中成藥企業管理規範,具有一定規模,工業化、自動化水準高,利潤水準相對合理。但上游中藥材種植整體呈現“散、小、亂”的情況,生産經營方式粗放,規模化生産比例偏低,産地加工落後粗糙,機械化程度低,現代化技術應用滯後。農戶沒有能力掌握種植規模、庫存情況及市場未來價格變化趨勢,往往跟風種植,加之議價能力弱,導致藥賤傷農、血本無歸現象時有發生。
這種産業鏈脫節嚴重影響整個中草藥行業的未來發展。如何梳理各相關方的貢獻和利益,引導建立符合産業發展規律的定價機制,如何進行“工業反哺農業”,鼓勵産業鏈價值適當向上游分配,都是關乎行業持續發展和保障消費者利益的重要問題。
第二、中藥材品質監管力度尚需加強。
目前,在中藥材行業中還存在著以次充好、以假亂真、染色採青、農殘重金屬超標等諸多亂象,不僅嚴重擾亂了市場秩序,更影響到方劑、成藥、保健品等功效,甚至危害到廣大消費者的健康,嚴重阻礙了優秀中醫文化的傳承與發展。過去一年,藥監局多次飛檢,體現了監管部門對行業問題的重視和整頓決心,同時,年底《中醫藥法》的出臺,從立法層面強調要加強對中藥生産經營的監督,加大對中醫藥違法行為的處罰力度。相信未來行業的規範化與法制化程度會越來越高。
第三、中醫中藥在産業創新和國際化進程方面尚有障礙。
隨著對中醫藥行業的重視程度日益加強,國家頒布了一系列助力行業發展的政策法規,但目前仍存在著一些局限和障礙,限制了産業創新和突破發展。比如,民營中醫醫療機構的醫保資格因申請門檻高、審核週期長、審批難等問題,難以進入國家醫保系統,不僅造成線上支付困難,更缺乏有力的監督與保障;中草藥材種植的土地流轉還存在一些障礙,導致規模化種植難以快速實現;限制港資企業投資中藥材飲片炮製加工,阻礙了中醫藥國際化進程等。
中醫藥是我國的傳統瑰寶,對人類的健康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中草藥種植是中醫藥事業傳承和發展的物質基礎,是關係國計民生的戰略性資源。保護和發展中藥資源,對於貫徹落實《綱要》精神,推動健康中國建設,促進生態文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因此李惠森委員建議:
1、提升種植效益。
加大對中藥資源保護的直接財政投入與幫扶力度,切實幫助種植戶增産增收,同時促進“三農”問題的解決;建立科學的種植規範,對農民進行種植指導和培訓,幫助他們掌握現代化的農業工具和手段,提升種植效益。
2、提升品質標準。
建立與推廣創新生産組織方式、規範種植管理流程、提升科技應用水準、建立合理分配機制的中藥材種植管理模式,提高中藥材的品質標準,加速推進法律法規體系的健全,形成誠信有序的市場運作機制。
3、引導多方力量,推動國際化進程。
加大政策實施力度,引導各方社會力量,如龍頭企業、科研機構、金融與保險服務等,參與中藥源頭開發與利用保護;放開港資企業對中藥飲片炮製加工領域的投資限制,推動中醫藥的國際化進程,將優秀的中醫藥文化傳播到世界各地。抓住機遇,乘勢而上,為健康中國建設作出獨特的貢獻,引領、促進中醫藥持續發展。
(責任編輯:孫朋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