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劉士余證監會任職思路初顯:仍會果斷出手保護股民

  • 發佈時間:2016-03-12 18:49:17  來源:中國網財經  作者:肖娟  責任編輯:畢曉娟

    中國網財經3月12訊(記者 肖娟)12日下午,證監會主席劉士余在其履新後的首場記者會上,就股災救市、熔斷機制等相關問題做了回答。劉士余指出,市場不成熟是股市異常波動的重要原因,熔斷機制客觀上助跌今後當市場完全失靈、連續失靈的情景出現時,證監會仍然應當果斷出手,同時其表示,在未來很長時間內談中證金的退出都為時尚早。

  股市異動釋因:市場不成熟是重要原因 熔斷機制客觀上助跌

  劉士余在發佈會上指出,2014年7月之前,中國股市大體經歷了7年之久的熊市。從2014年7月份開始,中國股市先是恢復性回升,後又出現過快過高的上漲,到2015年6月12日,上證綜指、深圳成指、創業板指數漲幅分別達到152%、146%、178%,隨之而來的就是過快過急的下跌。

  “俗話説,山有多高,谷有多深,泡沫怎麼吹起來的,就會怎麼破滅。”劉士余對此表示,2015年6月15日到7月8日,一共17個交易日,上證綜指大幅下跌32%,造成市場較大面積的恐慌,股票市場的流動性幾盡枯竭,形勢危急,非比尋常。 

    對於此輪股市異常波動的原因,劉士余表示,“凡是股市異常波動,原因都是多方面的,其中中國資本市場不成熟是一個重要原因,包括不完備的交易制度、不完善的市場體系、不成熟的交易者、不適應的監管制度。對此,中國證監會必須深刻吸取教訓,舉一反三,加快改革,轉換職能,全面依法加強監管,促進資本市場健康發展”。 

    此外,股市下跌時熔斷機制的推出引起了廣泛關注。對此,劉士余介紹道,當初研究論證實施熔斷機制的根本出發點是為了防止股市巨幅波動,為了更好地保護投資者,尤其是中小投資者的合法權益。在這個制度論證研究過程中,滬深兩家交易所和有關機構也徵求了意見,徵求意見的面還是比較寬的,比較廣泛。

  “但是這個制度推出以後,客觀上造成了助跌的效果,制度運作的結果和推出這項制度的初衷基本背離了,中國證監會立即叫停了這個機制。”劉士余説。

  “未來幾年,可以預見,我們的市場投資主體結構不會發生根本性的變化,所以未來幾年我們也不具備推行熔斷機制的基本條件。”劉士余最後總結。 

    股市異動舉措:市場失靈仍將果斷出手 中證金退出尚早

  在談及股市移動的舉措時,劉士余肯定了果斷出手的積極作用。他表示,果斷出手對市場失靈的狀況進行緊急修復之後,結果證明此舉穩定了市場,為修復市場、建設市場、發展市場贏得了時間。

  劉士余表示,今後,當陷入市場完全失靈、連續失靈的情景時,仍然應當果斷出手,這符合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性作用和更好地發揮政府作用的目標,或者説符合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

  “在市場流動性枯竭、大面積恐慌的情況下,不果斷出手還得了?!那必然會引發更大規模的恐慌,引發系統性的金融風險。”劉士余如是説。

  劉士余還透露,一些非常規的機制性穩定市場的措施,在市場已經完全進入自我修復和自我發展狀態之後已經解除或者正在退出。

  對於中證金何時退出的問題,劉士余説:“我還沒有考慮這事,未來較長時間內,談中證金退出為時尚早。”

  穩定市場目的:保護好中小投資者權益

  劉士余在發佈會上表示,“中國資本市場的發展必須堅持市場化、法治化這一根本方向”,政府的職能不能動搖,就是維護資本市場的公開、公平、公正,離開“三公”原則就談不上對消費者權益的保護,談不上對中小投資者權益的保護。只有保護好中小投資者的權益,才能促進中國資本市場穩健發展。

  劉士余表示,中國資本市場的發展必須堅持市場化、法治化這一根本方向。既然是根本方向,就不能動搖。

  劉士余同時提醒投資者,資本市場的靈魂在於競爭,競爭就必然有美麗和殘酷兩種格局,“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作為資本市場的參與者,都必須以平常的心態面對這種現實。  劉士余在回答記者提問時上表示,“可以預見,我們的市場投資主體結構不會發生根本性的變化,所以未來幾年我們也不具備推行熔斷機制的基本條件。”

  劉士余介紹道,當初研究論證實施熔斷機制的根本出發點是為了防止股市巨幅波動,為了更好地保護投資者,尤其是中小投資者的合法權益。在這個制度論證研究過程中,滬深兩家交易所和有關機構也徵求了意見,徵求意見的面還是比較寬的,比較廣泛的。回過頭來把當時各方的意見對比分析,當時推出熔斷機制,在徵求意見範圍內的共識度還是比較高的。

  “但是這個制度推出以後,客觀上造成了助跌的效果,制度運作的結果和推出這項制度的初衷基本背離了,中國證監會立即叫停了這個機制。”劉士余説。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