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19日 星期二

人大代表周厚健:在“供給側”通過創新尋找未來

  • 發佈時間:2016-03-08 17:42:42  來源:中國網財經  作者:喬紅康  責任編輯:胡愛善

全國人大代表、海信集團董事長周厚健

  中國網財經3月8日訊(記者 喬紅康)中國彩電市場已進入“飽和期”並呈現持續低迷狀態。在這個背景下,揣摩用戶需求、依賴技術創新、突出差異競爭、改善産品結構,是那些低谷市場裏仍能取勝的企業的法寶,也是彩電業的出路。“仔細想來,就是供給側改革的核心。”全國人大代表、海信集團周厚健如是説。

  供給側的核心是用戶需求,實現的路徑是“創新”。“海信電視已連續13年保持市場第一,且經營品質也是行業最好的。這是海信經營思路的‘驅動’的結果,這個思路就是掌握核心技術、通過差異化競爭突出中高端,滿足並引導用戶的需求。”落在戰術上,周厚健認為有三點啟發:

  第一、必須掌握自我定義彩電差異化技術的能力。這是海信在晶片上下功夫的原因。自主技術畫質晶片的能力和大規模應用,海信是中國企業的第一,更是“唯一”。到現在,海信在彩電方面拿到的專利已經有2047個。

  第二、力推差異化産品,突出差異化競爭。從2014年開始,海信就依靠自主動態背光技術,主推ULED。事實也證明ULED是目前市場上畫質做到極致的産品。近3年來,海信電視在中國市場銷售量佔有率從2014年的16.47%,到2015年的16.71%,2016年1月份達到了17.95%的新高,領先優勢不斷擴大。

  第三、面向未來,為領先的消費者找到更新換代的技術和産品。海信率先推出了鐳射影院電視,將其作為LED電視的迭代産品。海信從2007年開始佈局鐳射顯示技術,目前已經取得140多項專利技術突破,核心的鐳射光學引擎100%自主研發設計,可掌控70%的整機産品成本。周厚健認為這是海信全球領先的機會,也是中國的機會。

  所以,海信結合“供給側”思路在2015年“厚積薄發”:海信在晶片、ULED、鐳射影院電視上的表現,對品牌影響力、系統信心、全球市場地位、産品的毛利率、佔用率的持續上升,都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對此,我感到比較滿意。”周厚健説,“作為董事長,我主要抓海信的‘未來’,所以,以‘供給側’的理唸經營企業,我們已經嘗到了甜頭,這也是明天中國彩電業的方向和未來。”

  新舊發展動能轉換,既是一個伴隨陣痛的調整過程,也是一個充滿希望的升級過程,周厚健對此深有體會。據悉,過去的一年海信B2B板塊也就是科技業務板塊佔到了整體銷售收入的23%,利潤卻貢獻了38%,以不到1/4的銷售收入實現了近四成的利潤,海信十幾年來持續轉型形成的産業格局另同行羨慕不已,B2B産業的健康發展使得海信在産業勢能上充滿活力。周厚健表示,以技術驅動為核心,海信正加快産業升級,並且已完全變身為一家科技企業。

  周厚健表示,海信城市交通連續七年國內市場第一,寬頻接入網光模組連續五年全球市場第一,商業POS中國第一,“這都是以市場需求為核心、以創新為路徑,完全依靠自主技術迅速成長的産業。”周厚健表示,這些成長中的“隱形冠軍”實則為“供給側”改革提供了很好的樣板。尤其是中國在交通、醫療等領域,我國高速鐵路營業里程、高速公路通車里程、城市軌道交通運營里程,均位居世界第一;習近平主席也親自推動“精準醫療”在中國的落地。巨大的市場需求對海信而言正是最好的時代。

  “依靠科技創新打破進口依賴,是破題‘供給側’的關鍵。”周厚健舉例説,十幾年前海信的智慧交通産品甚至進不了政府採購清單,但2012到2015年,國內億元以上的智慧交通大項目海信的中標額佔比42%,並直接把相關産品的價格拉下2/3。

  海信經常講“結構調整當前看是一碗飯,長遠看就是一條命”。在傳統家電利潤越來越少的今天,利用技術、人才的優勢實現向低風險、高毛利的新興科技市場的戰略佈局,培養更多百億科技産業,是海信産業升級的需求,也是中國實體經濟進一步發展的需求。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