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國慶:中國經濟“氣質”仍然很好
- 發佈時間:2016-03-03 06:13:19 來源:經濟日報 責任編輯:李春暉
全國政協十二屆四次會議2日下午在人民大會堂舉行新聞發佈會。大會新聞發言人王國慶向中外媒體介紹本次大會的主要安排和有關情況,並回答記者提問。
中國經濟能保持中高速增長
《經濟日報》和中國經濟網記者在現場向大會新聞發言人提問,“2015年我國GDP增長6.9%,經濟增速放緩,2016年我國是否有能力也有條件保持經濟的中高速增長?面對經濟下行壓力,全國政協有何作為?”
王國慶對中國經濟是否能保持中高速增長這一熱點問題,給出了“肯定”的回答。他回應説:“去年,我國經濟增速儘管有所放緩,但是放在全球這個坐標繫上看,可能要用‘鶴立雞群’來描述,而且總體‘氣質’仍然很好”。在他看來,2015年6.9%的經濟增速,無論從速度上還是從增量、品質上都是可圈可點的。2016年1月經濟核心數據也釋放出不少積極的信號。
“儘管面對異常複雜的世界經濟形勢,但我們對中國經濟充滿信心。”王國慶強調,這是因為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經濟韌性好、潛力足、迴旋餘地大的基本特質沒有變,經濟持續增長的良好支撐基礎和條件沒有變,經濟結構優化的前進態勢沒有變。“這‘四個沒有變’很能説明問題。”
關於全國政協在應對經濟下行壓力中的作為這一問題,王國慶回應説,全國政協十二屆三次會議以來,全國政協主動適應新常態,加強了對經濟領域綜合性、全局性、戰略性問題的關注,各專委會組織委員進行了深入調研,形成了一批高品質的調研報告和資訊,為應對經濟下行壓力,完善宏觀調控政策建言獻策。
他告訴記者,2016年,全國政協將進一步聚焦經濟發展,委員們還將圍繞“降低實體經濟企業成本、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優化金融服務、支援創業創新”等專題開展深入的調研並提出意見、建議。
為人才自由流動喝彩
談到最近很多公務員、金融高管以及媒體界人士的“離職潮”問題,王國慶表示,這只是一種普通的辭職現象,還沒有形成“潮”。此外,這一現象也反映了新時期人才流動的一個新特點。對此,我們既要鼓勵流動,為人才流動喝彩,還要想辦法留住人才。兩方面都把握好,才是一個健康的人才觀。
在王國慶看來,一個真正的世界強國一定是人才自由流動的國家。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要打破體制壁壘,掃除身份障礙,讓人人都有成長成才、脫穎而出的通道,讓各類人才都有施展才華的廣闊天地。這幾年來社會鼓勵創業的氣氛越來越濃,創業創新蔚然成風,這也有利於人力資源的優化配置和社會的健康發展。
“從另一方面看,各類用人單位也要樹立重視人才的觀念。”王國慶強調説,“國以才立,政以才治、業以才興”。改革中要注重創造有利於人才成長和施展才華的環境,為事業健康發展留住人才、用好人才。
從兩方面著力提振民營經濟
在回答記者關於“如何幫助企業提振信心、促進民營經濟健康發展”時,王國慶表示,民營經濟是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民營經濟能否健康發展直接關係到我國經濟能否在全球經濟低迷的急流漩渦中保持中高速增長。提振民營企業家發展的信心要從兩方面著力。
一方面,要引導民營企業轉型發展,加快技術、産品、業態等創新,把發展的重心放到品質和效益上來。特別是要引導民營企業積極參與國家“十三五”期間實施的工業強基工程、“中國製造2025”、“網際網路+”行動計劃,不斷提高發展能力和核心競爭力。另一方面,還要營造良好的環境,依法保護企業家財産權和創新收益。要搭建深入了解、及時反映和促進解決民營企業發展中面臨突出問題的平臺,推動形成有利於民營經濟發展的政策環境、法治環境、市場環境和社會環境。
治理霧霾是場持久戰
在談到老百姓關心的霧霾治理問題時,王國慶回應説:“空氣污染問題的本質是發展問題。鐵腕治污,既要有火燒眉毛的緊迫感,更要有‘積跬步,至千里’的理性和耐心。治理霧霾是一場持久戰,更是一場人民戰爭。”
他表示,治理霧霾還要在政府、企業和公眾3個層面上共同發力。從政府層面來看,在政策導向上要切實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用”五大發展理念,轉變發展方式;從企業層面來看,在生産當中,要堅持文明、環境友好型生産,轉變生産方式;從公眾層面來看,要提倡低碳生活、綠色出行,轉變生活方式。“相信經過全社會共同的不懈努力,‘白天藍天白雲,夜晚繁星閃爍’的常態化不會遙遠。”王國慶説。
扶貧要對民族地區厚愛一分
在發佈會上有記者就少數民族地區的精準扶貧問題提問,王國慶表示,有些民族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相對滯後,是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短板”當中的“短板”。全國政協對加快民族地區的發展高度重視,對民族貧困地區“要高看一眼、厚愛一分”。
王國慶説,人民政協在推動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方面大有可為。今年,全國政協將組織好“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提高扶貧實效”專題議政性常委會,重點就推進精準扶貧決策的貫徹落實、武陵山片區精準扶貧、加強草原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民族地區綠色發展等問題開展調研,為破解“瓶頸”,補齊短板,獻計出力。
醫改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談到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王國慶表示,我國的新醫改從2009年啟動以來,從中央到地方下了很大功夫,也有了很多實實在在的進展。前不久召開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21次會議強調,要把是否促進經濟社會發展,是否給人民群眾帶來實實在在的獲得感作為改革成效的評價標準。
在王國慶看來,醫改是一項長期、艱巨、複雜的系統工程,在世界各國都是個大難題。近年來,全國政協始終高度關注醫改的推進,我們每年都有醫改相關的調研考察、雙週協商座談,今年全國政協已經將“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列為重點協商議題。去年年底的第38次主席會議上已經就做好這次專題調研,開好這次專題協商會做出了具體部署。今年將有3位副主席分別帶隊到全國各地,深入到醫藥衛生一線和廣大公眾當中進行深入調研。摸實情、聽呼聲,為我國的醫改深入推進謀實策、出實招。
各國應同舟共濟渡難關
談到加強國際産能合作時,王國慶表示,國務院去年5月份已經出臺過《關於推進國際産能和裝備製造合作的指導意見》,文件中已經作了明確闡述。去年全國政協組織委員就這一專題在國內、國外作過多項調研。許多鮮活的案例都説明,面對世界經濟艱難復蘇的嚴峻形勢,各國必須同舟共濟,要不斷擴大利益匯合點。中國有很多質優價廉的裝備和産能“走出去”,一方面有利於我國頂住經濟下行的壓力,擴展更大的發展空間。另一方面産能“走出去”也有利於相關國家加快發展、擴大就業。
去年9月全國政協領導的中國經社理事會參與了在印尼首都雅加達舉辦的“中國—東盟産能高層論壇”。會上發言的代表都認為中國和東盟雙方在産能合作方面基礎好、潛力大,有利於推動東盟各國經濟結構轉型和産業升級,促進地區經濟融合和發展。目前,中國同哈薩克、埃及等十多個國家簽署了國際産能合作協議,中國和哈薩克兩國的産能合作已經達成52個項目,總金額超過240億美元。
此外,王國慶還就反腐敗、推動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發展、政協委員履職、“十三五”時期中央政府對港澳地區的支援等問題回答了記者的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