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18日 星期三

財經 > 新聞 > 熱點追蹤 > 正文

字號:  

中國成全球第三大債券市場 增信機制創新亟待"破題"

  • 發佈時間:2014-11-12 15:22:58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曹慧敏

  公開數據顯示,2013年國內共發行7252隻債券,債券託管金額達到30萬億元,成為全球第三大債券市場。上海證券交易所副總經理劉紹統在近日舉行的“中國資本市場增信制度建設論壇”上説,目前30萬億元的債券餘額中,國債、政策性金融債等政府信用和政府信用支援債券比重已經下降到了72%,相關公司信用類債券比重則上升到至28%。未來這一比重仍將進一步上升。

  與此同時,不斷積聚的信用風險掣肘債市發展。在這一背景下,創新市場化增信機製成為亟待破解的難題。

  信用風險掣肘債市發展

  數據顯示,伴隨短期融資的出現,中期票據、企業債、公司債等各類債務融資工具的發行,公司信用類債券實現了迅猛發展。2013年內地債券發行規模為9萬億元,其中公司信用類債券佔比達到49%,發行數量佔比更高達近九成。

  公司信用類債券快速發展的同時,信用風險如影隨形。今年3月“11超日債”因無法償還8980萬元債息而成為內地債市首個違約事件。業績持續虧損、資金鏈難以改善的ST銳電,被業界認為很可能成為“第二個超日債”。另據統計,年內還有5隻私募債出現實質性違約。

  “隨著債券市場的快速發展和債券品種的不斷豐富,信用風險的不斷累積,以及風險類型的不斷增加,使得識別和防範各種信用風險成為投資者面臨的重要問題。”中國證監會創新部副主任王歐説,這也已經成為債券市場發展的重要“瓶頸”之一。

  增信機制創新亟待“破題”

  “債券增信能使信用等級較低的企業以更低的成本通過債券市場融資,為債券投資者提供多重保障,即使發生違約也可通過追查相關的增信主體來獲得補償,從而有效分散市場風險,提高債券市場的融資效率。”王歐説。

  “中國資本市場增信制度建設論壇”與會專家表示,在當前信用社會體系尚不完善的背景下,債券增信機制尤其是市場化的債券增信機制已經成為中國債券市場發展不可或缺的基礎制度安排。

  事實上,近年來債券市場已經開始探索建立風險分散分擔機制,增信發行的債券産品逐漸增多,增信方式呈現多樣化趨勢。但總體來看,債券增信業務及相關産品和制度安排還滯後於債券市場的發展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伴隨地方政府債務管理政策框架的形成,政府信用將大規模撤出固定收益市場。這也意味著,“破題”市場化增信機制已經迫在眉睫。

  海外市場可為“他山之石”

  “未來進一步推動債券市場增信業務、增信機制、增信産品的發展,需要從增信主體運作的規範性和透明度、增信方式的業務創新性等方面出發。”王歐説。

  在市場化增信方面,擁有諸多經驗和教訓的海外成熟市場或可作為“他山之石”。

  從歐美市場來看,發展固定收益市場的一項重要配套措施是發展信用衍生品,其中最簡單且被普遍使用的是信用違約互換(CDS)。然而始於2008年的世界金融危機當中,CDS這一結構化金融工具不但未能起到應有的債券增信作用,反而被一些投機者所利用,成為危機全面爆發的“助推器”。

  對此,亞洲開發銀行區域經濟一體化辦公室副主任赤松范隆表示,作為一個典型的場外市場交易産品,CDS並不能完全準確地評估和反映風險的大小。

  “所以我們要儘量讓CDS市場變得更加透明,以此來避免交易對手的風險。同時通過引入一些集中清算和對手交易來降低其不透明的程度。”赤松范隆説,中國在這方面作出了許多努力,希望未來能看到顯著的進展。

  上海高級金融學院教授嚴弘也表示,即使受到詬病,金融危機之後CDS的市場規模依然高達32萬億美元,説明市場對於此類信用風險緩釋工具有著巨大的需求。

  上海財經大學國際金融中心研究院資本市場首席專家金德環教授呼籲,改革現行固定收益債券的融資體制,將更多固收産品以證券化方式發行理財産品,分離標的資産和原始權益人的其他資産,實現證券化資産的真實出售,徹底隔離破産風險。

  金德環表示,可通過資産證券化的方式設立獨立的特殊目的機構(SPV),由其實現完全的破産隔離。他建議向民間資本開放這一領域,讓更多民資以獨立SPV的角色參與市場競爭。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