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5日 星期三

財經 > 新聞 > 熱點追蹤 > 正文

字號:  

外匯局:當前我國有資本外流但並非風險或問題

  • 發佈時間:2014-10-23 11:12:00  來源:人民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曹慧敏

  數據顯示,今年三季度以來,我國進出口順差屢創新高,人民幣匯率總體升值,但是銀行的結售匯順差持續走低,有些月份甚至出現逆差,對此,國家外匯管理局國際收支司司長管濤在國務院新聞辦發佈會上表示,當前我國有資本外流,但並非風險或者問題。未來我國跨境資金流動雙向波動將成為一種新常態。

  管濤指出,三季度海關統計的進出口順差1281億美元,環比增長48%,同比增長111%。而外匯市場出現供不應求,必然對應著資本項下凈流出,這不應被視為風險或者問題。他表示,可從三方面看待這個問題:

  第一,從調整的結果看,這種變化符合國家宏觀調控的目標。國家年初就確定了國際收支趨向基本平衡的目標。一季度,國際收支經常項目、資本項目“雙順差”,外匯儲備增加1000多億美元,完成國際收支平衡任務面臨很大的挑戰。但是,進入4月份以後,在國內外經濟環境不確定性增加的情況下,由於人民幣匯率雙向波動,企業進行了反向的財務調整。二季度,雖然貿易順差擴大,經常項目盈餘增加,但資本項目卻從上個季度的940億美元凈流入轉為162億美元凈流出,國際收支口徑的外匯儲備資産增加額從上季度的上千億美元降到了200多億美元,環比降幅達82%。初步預計,三季度我國國際收支仍是“經常項目順差、資本項目逆差”的平衡格局。這對於實現我國國際收支自主性平衡是有益的,也為央行改善宏觀調控、擴大貨幣政策操作空間創造了有利條件。

  第二,從調整的路徑看,企業增加外匯存款,包括一些企業增加對外投資,使得我國貿易順差由國家集中持有變成市場分散持有,符合藏匯於民的改革方向。企業減少外匯貸款和對外負債有利於降低貨幣錯配,減少對外負債敞口,能夠降低金融風險。而且,在人民幣匯率形成市場化改革過程中,央行逐步淡出外匯市場干預,就意味著貿易順差必然對應著資本流出,而且貿易順差越大,資本流出規模就越大,這本身也是改革的方向。我們改革取得了成果,達到了預期目標,但不能把這一結果當成問題,這需要我們認真權衡。

  第三,從調整的過程看,2012年底到今年年初,我國曾經歷了一輪資本較大凈流入。近期由於人民幣匯率雙向波動、內外部環境錯綜複雜,資金由偏流入轉向偏流出,“鐘擺效應”比較明顯,這也是正常的。況且,兩三百億美元的供求缺口並不算大,是可以承受的。而且三季度企業外匯收入結匯的比例仍然達到69%,比二季度還上升了1個百分點。9月份,企業外匯收入中的結匯比例達到74%,比8月份上升了6個百分點,説明當前市場主體的持匯意願還是穩定的,並沒有出現恐慌性的囤積外匯。

  管濤表示,未來我國跨境資金流動將在震蕩中保持基本平衡。現階段我國經常項目收支趨向基本平衡,人民幣匯率也趨近於均衡合理水準。在這種情況下,由於內外部不確定性因素有所增加,可能會使得跨境資金流動雙向波動成為一種新常態,這也是在中國經濟新常態下的國際收支運作新常態。未來影響我國跨境資金流動的因素,有偏流入的,也有偏流出的。如我國經濟逐步企穩、海外對人民幣資産配置需求提升、境內外正向利差、年底西方傳統節日需求旺季等因素,都有利於跨境資金流入。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