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化依然是國企改革的大方向
- 發佈時間:2015-09-19 07:40: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責任編輯:劉波
市場化依然是國企改革的大方向
國企改革的最後一隻靴子終於落地。9月13日公佈的《意見》要求國企推進以市場化為中心的改革,同時加強黨的領導,做強做優做大國企。以市場化為中心,同時增強國企實力、增進國企效率,應該説是本輪國企改革的兩個輪子,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各界對《意見》的出臺觀點不一,但普遍承認,《意見》在許多方面都有突破,最大的亮點是把國企分為商業類與公益類,國企監管從“以管企業為主”轉向“以管資本為主”,同時提出混合所有制和員工持股試點等措施,推動股權多元化,創造條件實現集團公司整體上市等。當然很多改革設想仍需細化。這一輪國企改革方案採取了“1+N”的形式,目前出臺的是總體的綱領性文件,“N”方面的配套文件涉及具體執行細節,還有待繼續推出。
中國國企改革最初的做法是放權讓利,給予企業更大的經營自主權,這在一段時間裏激發出了國企的活力,代表著上一輪國企改革的成功經驗,但其效果已經達到了一個極限。新一輪國企改革的核心是産權的重塑與優化,其主要的表現是探索混合所有制。
雖然與人們的期待相比,《意見》對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表述有限,但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連維良已經表示,全面的混改方案年內肯定會出來。混改並不只是簡單地把其他所有制引入國企,其關鍵在於,要搭好法人治理結構,在國企和其他所有制企業之間合理設定權利義務關係,合理分攤風險,降低其他所有制企業對政策風險和經營風險的顧慮,更多引入競爭力強的民營企業,這反過來又能帶來兩種管理思維、方式的碰撞,在碰撞中創新,幫助國企建立起更加市場化的經營機制。
在本輪國企改革前夕,社會各界對新加坡淡馬錫模式的關注再度增多,這不是偶然的,這表明人們希望國企改革進一步從“管資産”轉向“管資本”的探索。筆者認為,中國對淡馬錫模式的借鑒應該集中于其精髓,即實行嚴格的政企分開,政府不干預企業的日常經營。同時,在企業內部形成董事會、監事會、經理層、員工分離並互相監督的治理結構,讓所有者和經營者的權利義務清晰化,防止政府對企業經營的不正當介入。此外,淡馬錫在法律上是市場主體,與民營企業完全平等,不享受特殊的保護和優惠,在國內外市場上都和私營企業平等競爭。這些成功的經驗都植根于新加坡長期開放化、市場化的經濟大環境,而中國的國企改革也需要一個大環境的支援。
在2008年西方金融危機爆發後的一段時間裏,國企伴隨著中國經濟一枝獨秀式的增長而持續壯大,這增強了決策者對中國改革探索的信心,但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改革的迫切感。如今在經濟開始減速的大背景下,改革迫切感繼續加強。雖然大量國企在規模上已足以與國際大企業抗衡,然而“大而不強”的老問題依然存在,許多“國企病”依然持續,如法人治理結構不完善、激勵與約束機制不統一、創新能力較弱、員工激勵不足等,這些病症只能通過持續的市場化改革來解決。國企萬不可因為過了一段時間的“好日子”就忽視了走向産權清晰和市場化的大方向。
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的事實證明,國企與市場經濟的發展相得益彰,市場的完善是國企成長的最終力量源泉。國企改革的前路依然有許多障礙需要克服,必須減少行政性壟斷,對可以由私營企業發揮主要作用的經濟領域要實行全面的放開,確保公平的市場準入和市場競爭,取消一些國企在貸款、資源獲取等方面的不當優勢,在各個政府層級上厘清政府和企業之間的關係,提升國企的經營效率。
無疑,避免國有資産流失、實現國有資産保值增值也是國企改革的重要目標。國企需要繼續做大做強而不是弱化,但這需要以市場化的方式來實現。通過法治的完善,通過完善的産權保護,確立對所有資産的一視同仁的待遇;既要防止國有資産流失,也要尊重民營資本權利,這才是保障國有資産安全性的最根本的途徑。同時,通過改革糾治國企經營中的弊端,通過讓國企參與競爭來改善內部管理,提高國企的平均經營收益率,才是實現保值增值的最佳方法,也是對國企所代表的全民利益的最好的交代。
國企改革對中國經濟轉型具有深遠的意義。很多國企在上一輪經濟刺激政策中實行的産能擴張,導致了一定的産能過剩困境。如果改革得好,國企是實現創新,引領産業升級和經濟結構轉型的重要力量,是中國經濟新的增長源泉所在;但如果改革停滯不前,低效問題拖延,政企角色不分,政府對國企的隱性補貼與擔保持續,也會演變成經濟增長的負累。對於中國經濟的轉型,國企將發揮正面還是負面作用,取決於我們的抉擇。
在繼續做優做強國企的同時,我們還應該正視近年來在一些領域的確出現的“國進民退”的苗頭,儘管不能把這個現象誇大。事實證明,民營企業在適應市場、實現創新等方面都具有不可替代的優勢。把國企做強並不意味著國企要壓倒民企,讓國企在所有領域都成為主要力量,而是在核心戰略領域,以及在因各種原因需要由國資主導、糾正市場失靈現象的領域,讓國企成為核心力量。國企和民企根據各自的特徵和優勢,扮演不同角色,發揮不同功能,得到政府平等的尊重和保護,都為中國轉型和增長服務,才是正確的方向。
(作者為資深財經媒體人)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