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01日 星期五

財經 > 新聞 > 國內經濟 > 正文

字號:  

中國社科院:産能過剩根本原因在於轉型升級不暢

  • 發佈時間:2016-05-13 07:24:00  來源:經濟參考報  作者:□記者 金輝  責任編輯:李春暉

  日前,由中國社科院經濟學部與社科文獻出版社共同舉辦的《經濟藍皮書春季號:2016年中國經濟前景分析》發佈會在京舉行。藍皮書認為,産能過剩已經成為中國工業轉型升級的最主要風險點之一,而造成産能過剩根本原因在於轉型升級不暢。藍皮書建議,治理産能過剩,必須堅持創新驅動戰略,提升企業技術能力,實現從産業鏈低端環節向高端環節延伸。

  藍皮書指出,當前中國工業經濟的下行,並非單一因素引起,而是長期因素和短期因素交織在一起的複雜現象。既有自身原因,也有外部原因。

  經過多年發展,中國製造已建立起競爭力較強,門類齊全的産業體系,且年超越美國成為世界第一製造業大國。然而,中國製造規模快速增長的同時,也積累很多結構性矛盾,導致經濟發展面臨嚴峻挑戰。其突出表現是,很多行業中普遍存在産能過剩與産能不足並存的問題。一方面社會資本大量向一些行業集中,造成了嚴重的産能過剩現象,很多産業的産能利用率都低於70%,在經濟不景氣的時候,甚至不足50%。另一方面由於技術水準落後、體制機制不順等原因,很多行業存在嚴重的産能不足,很多産能過剩産業的高端環節仍然依賴於國外技術和大量進口。

  目前,産能過剩已經成為中國工業轉型升級的最主要風險點之一。一方面産能過剩行業的經濟效益持續惡化,潛在金融風險不斷積聚;另一方面産能過剩行業佔據了大量優質資源,擠壓了其他有利於經濟轉型行業的企業生長空間,抑制了全行業生産率的提升。造成産能過剩的原因除了人們經常談到的體制問題以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轉型升級不暢導致企業難以從低端環節向高端環節延伸,從而只能在低端環節進行惡性競爭。反過來,惡性競爭又削弱了企業轉型升級的能力,進一步加劇了産能過剩。因此,對現階段的中國工業來講,要想治理産能過剩問題,必須堅持創新驅動戰略,通過提升企業的技術能力,實現從産業鏈低端環節向高端環節延伸。

  藍皮書同時指出,企業活力不足是當前工業經濟增長面臨的核心問題。一是大企業尤其是國有企業活力不足。國有企業活力不足的主要原因在於體制機制障礙,為此,國家提出通過實施混合所有制改革等方式來改善國有企業活力,但混合所有制改革情況複雜,往往面臨著很多具體困難,例如如何調動民營資本的積極性、採取什麼樣的方式實現資産混合等。二是中小企業活力不足。中小企業活力不足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短期誘惑太多”,很多情況下企業可以“賺一筆就走”,加之各地區的商事制度環境不良,大多數企業家不願意專注于做實業。其實,據調研來看,凡是專心做實業,堅持幾年的企業往往能夠在轉型升級上取得良好效果,在現階段宏觀經濟壓力很大的情況下仍能保持著較高的增長速度;相反,那些不斷投機于房市、股市的企業,往往面臨著很大的下行壓力。但是,許多中小企業都缺乏堅守實業和持續創新的耐心和毅力,寧可到非實體投資領域去“賺快錢”。

  藍皮書認為,在改革開放以來很長一段時期裏,低成本優勢一直是中國製造在全球競爭中獲勝的關鍵因素之一。然而,到了今天這種優勢已經逐步喪失。目前中國很多地區尤其是東部地區,工人工資水準已遠超東南亞國家。即使與美國等發達國家相比,中國製造的成本優勢也不明顯。目前與美國相比,中國製造在人工成本上還具有一定優勢,但土地成本、物流成本、資金成本、能源成本、配件成本等均高於美國。成本優勢逐步喪失的同時,以高附加值為基礎的新優勢卻尚未形成,導致了競爭優勢斷檔,具體表現為出口萎縮、經濟增長速度下滑、企業國際競爭力下降等。如果這種狀況長期得不到改善,則整個國家都有可能陷入“中等收入陷阱”。

  勞動力成本的加快上升導致我國製造業成本的上升,從而對製造業的發展造成了巨大的壓力。尤其是一些外向型産業,面臨著競爭優勢斷檔的風險。2015年4月份以來,工業品出口交貨值持續負增長,一方面與全球經濟不景氣有關,但另一方面也與我國製造業成本上升,某些産業的國際競爭力相對削弱有關。然而,長遠來看中國製造的優勢不應當體現在低勞動力成本上,而是體現在完整的産業門類、強大的綜合配套能力和技術創新能力上。一些低端産業向東南亞等國家轉移是歷史發展的必然現象。相比之下,一些資本密集型産業、技術密集型産業卻是我國參與全球競爭的關鍵環節。在這些環節中,美國等西方國家通過技術創新、商業模式創新等手段,對傳統的生産模式進行顛覆創新,從而改變了産業競爭規則,打亂了我國傳統的趕超性發展路徑。這種情況下,中國應積極融入新一輪全球技術革命,積極推進技術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實現品質增進和成本優勢的雙重提升。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