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5日 星期六

財經 > 新聞 > 國內經濟 > 正文

字號:  

經濟L型走勢下,消費將引領"中國製造"新風潮

  • 發佈時間:2016-05-11 10:41:47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張少雷

資料圖片

  5月9日,《人民日報》刊登了署名專訪稿件《開局首季問大勢——權威人士談當前中國經濟》。這是時隔4個月以來,黨報再次發表“權威人士”問診把脈中國經濟的重磅文章。其中,“權威人士”有關當前我國經濟是L型走勢等判斷,引發輿論極大關注。

  近段時間以來,一些海外評級機構和分析人士“唱空中國”的言論此起彼伏,調門也一直在拉高。這些“唱空”的行為和論調有沒有誇大其詞,甚至是嚴重誤判?中國經濟會不會硬著陸,其經濟基本面有沒有發生根本變化?中國經濟發展的潛力及遠景如何?筆者認為,這次《人民日報》專訪權威人士,有助於大家對當前中國經濟走勢有一個更加客觀理性的判斷及預期,以避免被“雲山霧罩”迷住雙眼。

  5月10日,國家統計局發佈最新經濟數據。2016年4月份CPI同比上漲2.3%, PPI同比下降3.4%。物價微幅上漲,而工業品價格卻環比上漲、同比下降。從4月份兩大宏觀經濟數據來看,短期需求面仍較為疲軟,經濟減速的下行壓力依舊較大。同時,筆者注意到,一季度以來,我國製造業、基礎設施建設以及房地産三大領域的投資出現明顯上升。其中,工業製造行業的生産、價格、庫存和企業利潤等方面,雖然尚未從景氣谷底真正走出來,但相較前期呈現明顯改善的跡象。

  製造業是中國經濟的“實心”,可以説是左右中國經濟L型走勢的關鍵。當前國內製造業面臨的困難,既是受到國際經濟低迷和出口受阻的因素影響,也與國內需求不足有關;更重要的是,還涉及到推進轉型升級的新動能問題。可以説,“中國製造”是前瞻中國經濟走勢的最好視角。促進我國製造業可持續發展,“唱空中國”的論調就站不住腳。

  經濟新常態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當前深化改革新的重要內容,也是重頭戲。去産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五大任務,與製造業轉型升級息息相關。我國當前工業産業結構不合理是一大發展“短板”,政府必須積極引導,讓創新及資源要素向高附加值、綠色低碳、具有國際競爭力和自主品牌的現代製造業企業集聚,力求通過現代製造業的轉型升級,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中國製造”培育新動能,但製造業由低端向中高端轉變,還在於抓住創新驅動、“一帶一路”、國際産能合作、支援産品出口及企業“走出去”等難得的發展機遇,加快産業結構調整,加速轉型升級。筆者以為,面對日趨強化的要素資源約束以及複雜多變的內外形勢,當前中國製造業不僅需要企業在提高科技自主創新能力、增強産品核心競爭力等方面苦練“內功”,也需要政府注重政策引領,加大引資、技改及人力等扶持力度。

  當前,製造業新增長點及支撐力略顯不足是一大問題,創新能力不足就必然導致産品競爭能力不足,産業難以可持續發展。要爭奪未來經濟制高點,人才尤其高端人才是關鍵。當前,我國製造業面臨國外技術發達國家和新興國家的雙重競爭性挑戰,要想在競爭中佔據優勢,就必須傾力打造“中國製造2025”,把“網際網路+”變成創新驅動發展的重要力量,以培育“MADE IN CHINA”強勁的國際競爭力。

  “中國製造”的希望,關鍵還在於我國消費轉型升級的優勢轉化。改革開放30多年,中國經濟已經從傳統“供給導向型”轉變為“需求導向性”,進入了一個消費需求持續增長、消費結構加快升級、消費拉動經濟作用明顯增強的新階段。消費在成為我國經濟增長內生動力的同時,也在深刻影響著中國製造業的發展及嬗變。可以毫不誇張地説,消費將深刻改變“中國製造”!

  “十三五”時期,在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用五大發展新理念引領下,政策牽引將形成新的消費熱點,消費結構轉型升級將進一步加快。尤其是圍繞“網際網路+”的資訊消費需求,將使整個市場流通體系發生變化,並形成諸如旅遊、養老、健康、教育等新的市場需求,而基於資訊消費、綠色消費、時尚消費、品質消費等的新業態也將綻放新的風采。消費層次的提升、消費結構的改善,推動消費市場轉型升級,尤其是消費環境的營造,將給“中國製造”帶來新的機遇。企業要牢牢把握好消費升級的機遇,緊跟消費市場新變化的特點和趨勢,組織好投資、創新和生産,創新消費供給,滿足並創造消費新需求,以消費轉型升級帶動“中國製造”發展的新風潮。(中國經濟網專欄作者王振峰)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