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7日 星期四

財經 > 新聞 > 國內經濟 > 正文

字號:  

商務部:中國經濟面臨下行壓力 外部需求總體偏弱

  • 發佈時間:2016-05-10 17:03:56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王斌

  2016年,中國對外貿易發展面臨的國內外環境仍然嚴峻複雜,不確定、不穩定因素增多,下行壓力增大。世界經濟復蘇基礎並不穩固,增長速度緩慢且分化嚴重,經濟結構性問題突出,國際競爭更加激烈,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全球經濟前景總體不樂觀。中國經濟開局良好,一季度緩中趨穩、穩中有進,部分主要指標出現積極變化,但中國經濟正處在轉型升級、動能轉換的關鍵階段,結構調整陣痛仍在持續,面臨的風險和挑戰不容忽視。

  從國際看,世界經濟增長低迷且分化加劇。

  2016年以來,全球經濟低速增長局面尚未出現明顯改善,不同國家之間經濟復蘇進程的差異性進一步顯現。發達國家經濟出現回暖跡象,特別是美國經濟復蘇總體穩定,房地産市場穩步回升,製造業恢復擴張,勞動力市場不斷改善,居民消費能力與預期提高,技術進步和商業模式創新熱點紛呈,但經濟增長水準仍低於危機前,企業投資波動性較大。歐元區經濟在石油價格低迷、歐元貶值以及量化寬鬆政策的刺激下,經濟增長有所加快,但需求不足問題依然突出,且“難民潮”加劇成員國內部的政治紛爭和成員國之間的離心傾向,增加了經濟政策的不確定性。日本經濟持續下滑,通縮風險並未解除,貨幣政策效力遞減問題突出,短期難以走出經濟困境。受結構性改革滯後、大宗商品價格走低及政策空間收窄等因素影響,多數新興經濟體經濟增長呈現較為明顯的放緩趨勢,但印度等國家在工業化進程加快、能源價格下降等因素的推動下,經濟持續快速增長。IMF在最新發佈的《全球經濟展望》中再次下調對全球經濟增長的預期,預計2016年全球經濟增長3.2%,其中發達經濟體增長1.9%,新興經濟體增長4.1%;2017年全球經濟增長3.5%,其中發達經濟體增長2.0%,新興經濟體增長4.6%。

  發達國家宏觀政策調整可能加劇全球經濟金融風險。

  美聯儲在2015年12月啟動十年來的首次加息,市場預期2016年美聯儲將繼續推進加息進程。而面臨通貨緊縮壓力的歐洲央行和日本銀行還在加碼寬鬆貨幣政策,部分新興經濟體也傾向於進一步降低利率。各國貨幣政策走勢分化,將增加國際資本流動的無序性,威脅全球金融穩定。美聯儲加息將驅動美元進一步升值,吸引國際資本流入美國,導致新興經濟體融資環境趨緊。國際金融協會預計,2016年新興經濟體資本凈流出規模為5000億美元左右。尤其是那些對外資依賴較大、財政和經常賬戶雙赤字、對外債務規模高的新興經濟體,將面臨償債成本上升、經濟增長減速的巨大壓力,甚至可能形成局部性的金融危機。

  大宗商品市場走勢不確定性上升。

  2016年1月下旬以來,國際大宗商品市場價格出現一輪上漲行情,石油、鐵礦石、有色金屬價格均較低點明顯反彈。展望2016年全年,世界經濟尚未進入穩固的復蘇階段,全球市場需求低迷,加上大宗商品産能過剩問題依然突出,商品價格持續上行缺乏有力支撐。在供需脆弱平衡的情況下,市場對突發事件和政策變動高度敏感,反覆震蕩將成為市場新常態。中東、北非、俄羅斯等主要原油出口地區均面臨較高地緣政治風險,全球石油供應的不確定性較大,可能成為短期油價波動的重要誘發因素。美聯儲若再次加息,可能推動美元進一步走強,勢必對以美元計價的大宗商品價格施加回調壓力;還可能推動金融資本從大宗商品期貨市場流出,加劇大宗商品價格下行。大宗商品價格持續低迷不僅影響礦山、油田的正常經營和新能源行業的發展,而且使得依賴大宗商品出口的新興經濟體經濟遭受重創,給大宗商品進口國帶來輸入性通貨緊縮壓力,進一步延緩世界經濟復蘇進程。

  國際貿易投資面臨新變局。

  當前全球貿易環境不佳,世界經濟增長疲弱,大宗商品價格和主要貨幣匯率大幅震蕩,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地緣政治風險上升,都成為全球貿易企穩回升的重要阻礙。世貿組織預計,2016年世界貿易量增長2.8%,增速與2015年持平。其中,發達國家進口量增長3.3%,增速較上年略有放緩;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進口量增長1.8%,增速較上年有所提高。與世界貿易低迷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全球跨國直接投資(FDI)強勁反彈。據聯合國貿發會議統計,2015年全球FDI大幅增長36%至1.7萬億美元,創金融危機以來新高。但全球FDI的高增長主要由跨國並購而非綠地投資推動,投資的活躍並沒有轉化為生産能力的擴張,對貿易發展的帶動作用較為有限。2016年2月4日,美國、日本、加拿大等12個國家簽署《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協議,使TPP正式進入各成員國完成國內程式階段。與普通的自貿協定相比,TPP涉及議題更多、開放水準更高,長期來看可能影響全球經貿規則的走向,也將推動亞太地區貿易投資格局出現新的調整。

  從國內看,中國經濟開局良好,但仍面臨下行壓力。

  2016年以來,中國政府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進一步創新和完善宏觀調控,加快創新發展體制機制,積極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經濟運作總體平穩,部分領域出現積極變化。經濟增長保持在預期合理區間,就業總體穩定,物價溫和上漲,居民收入保持平穩增長,結構調整取得新的成效,增長新動能不斷積聚。一季度國內生産總值同比增長6.7%,運作在6.5%至7%的預期區間,在主要經濟體中仍然名列前茅。産業結構進一步優化,第三産業增加值增長7.6%,佔國內生産總值比重超過一半,比去年同期提升2個百分點。3月份以來,中國經濟積極跡象增多,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等先行指標回升,工業生産者出廠價格同比降幅收窄,企業利潤增速提高。但中國經濟正處在結構調整的關鍵階段,有效需求不足的矛盾突出,新舊動能轉換面臨多方面阻礙,就業、金融、房地産等領域的風險還在積累,對經濟穩定運作的挑戰增大。

  綜合考慮國際國內環境,2016年外貿形勢依然嚴峻複雜,下行壓力仍然較大。外貿發展面臨的挑戰和壓力突出體現在三個方面:

  一是外部需求總體依然偏弱。

  全球貿易陷入低迷,整體外部環境不利。國際金融危機暴露了此前世界經濟增長模式的缺陷,相關結構性問題迄今仍然沒有得到解決,經濟增速始終徘徊在較低水準。發達國家居民消費和企業投資缺乏增長動力,市場需求偏弱。新興經濟體受到內生增長動力不足和政策空間有限的雙重制約,經濟下行壓力不斷加大,市場需求普遍萎縮。一些國家為刺激國內經濟增長,推動貨幣貶值,進一步強化了國際市場份額競爭。據世貿組織統計,2016年前2個月,全球71個主要經濟體(佔全球貿易額90%左右)進口額合計同比下降8%。據中國商務部對重點進出口企業的調查,近8成的企業反映外需不足是當前面臨的最大困難。

  二是外貿競爭優勢轉換尚未完全到位。

  近年來,隨著勞動力、土地等要素成本持續上漲,中國傳統出口競爭優勢有所弱化,而新的競爭優勢尚未形成,導致部分出口訂單和産業向周邊等新興經濟體轉移。表現在貿易數據上,2007年加工貿易在出口中所佔比重還在50.7%的較高水準,到2016年一季度已降至32.9%。2010年,中國在美國、歐盟勞動力密集型産品進口市場中的份額分別達到50.6%和47.9%,2015年分別降至47.1%和43.6%,而中國周邊的一些新興經濟體在美歐市場份額持續上升。近幾年,中國新興産業、新型商業模式出口較快發展,大型成套設備等資本品出口好于總體,但與發達國家相比,競爭力仍存在差距,短期內難以彌補傳統優勢産品出口低迷的影響。

  三是貿易摩擦的影響更加凸顯。

  2015年,多邊貿易自由化有所進展,世貿組織《資訊技術協定》擴圍談判達成全面協議,成員國對《貿易便利化協定》的批准穩步推進。但在全球工業産能過剩、國際貿易大幅下滑、份額競爭激烈的情況下,一些國家試圖通過貿易限制措施保護國內産業,全球範圍貿易保護主義升溫,中國外貿面臨的外部政策環境趨緊。根據世貿組織2015年底發佈的貿易限制措施報告,世貿組織成員國仍在實施的貿易限制措施超過1900項,2008年以來出臺的貿易限制措施中75%仍在實施。在此背景下,中國遭遇的國外貿易保護主義壓力明顯加劇。一季度,中國出口産品遭遇37起貿易救濟調查,同比增加55.6%。特別是鋼鐵行業遭遇多個國家貿易救濟調查,出口形勢嚴峻。

  同時也要看到,在嚴峻複雜的形勢下,國家對外貿發展的支援力度不斷加大,出臺一系列促進外貿穩增長調結構的政策措施,通過提高貿易便利化水準、清理和規範進出口環節收費、加強融資保險支援等政策降低貿易成本,鼓勵發展跨境電子商務等新型商業模式,為外貿發展營造了更加有利的政策環境,將有效提振進出口企業信心,增強企業接單能力。針對加工貿易競爭力弱化問題,國務院出臺了促進加工貿易創新發展的若干意見(見專欄二),促進沿海地區加工貿易轉型升級提質增效,通過差異化的政策措施支援內陸沿邊地區承接産業梯度轉移,推動加工貿易延長産業鏈,提升加工貿易在全球價值鏈中的地位。

  4月20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又確定了促進進出口回穩向好的政策措施,具體包括:(1)鼓勵金融機構對有訂單、有效益的外貿企業貸款,擴大出口信保保單融資,增加短期出口信保規模,提高部分機電産品出口退稅率;(2)完善加工貿易政策,取消加工貿易業務審批,健全事中事後監管機制。實施支援中西部承接加工貿易轉移的政策。鼓勵中西部到東部招商引資,對東部地區加工貿易轉移騰退用地經批准可轉變為商業、旅遊、養老等用途;(3)擴大跨境電子商務、市場採購貿易方式和外貿綜合服務企業試點,支援企業建設境外行銷和服務體系。培育外貿自主品牌;(4)實行積極的進口政策,重點支援先進設備和技術進口。更好發揮利用外資和對外投資對貿易的促進作用;(5)在符合條件的海關特殊監管區域探索貨物狀態分類監管試點,在稅負公平、風險可控前提下,賦予具備條件的企業增值稅一般納稅人資格。進一步降低出口平均查驗率,年內將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建設推廣到有條件的中西部地區。打擊侵權假冒等違法行為。

  外貿是國民經濟重要組成部分和推動力量。促進外貿回穩向好,對保持經濟平穩運作和升級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當前,中國外貿發展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取得新進展。中國政府將積極落實支援外貿發展的各項政策,鞏固提升傳統優勢,積極培育外貿競爭新優勢和發展新動能。堅持積極有效利用外資,大力開展國際産能和裝備製造合作,增強雙向投資對貿易的帶動作用。紮實推進“一帶一路”建設(見專欄三),推進貿易投資便利化,建設國際物流大通道,為外貿發展開闢新的市場空間。加快實施自由貿易區戰略,構築高標準自貿區網路,為外貿發展營造有利的國際規則環境。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