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1日 星期六

財經 > 新聞 > 國內經濟 > 正文

字號:  

14家上市銀行不良均雙升 銀行多渠道狙擊萬億壞賬

  • 發佈時間:2016-04-27 00:30:37  來源:經濟參考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李春暉

  一手通過核銷、清收等方式“治本”,一手變更授信主體、借新還舊“治標”

  伴隨著北京銀行2015年業績報告的發佈,截至26日,16家A股上市銀行中的14家年報發佈完畢。數據顯示,這14家上市銀行的不良率和不良貸款餘額全部雙升,且多個銀行的不良貸款餘額增速在50%以上。

  銀行資産品質持續承壓,其不良資産處置也進入高峰期。《經濟參考報》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銀行一方面運用包括核銷、清收、轉讓等方式來使不良出表,另一方面,也運用借新還舊、變更貸款主體等方式使不良延後暴露。而除了傳統方式之外,包括不良資産證券化、債轉股等監管層醞釀的新處置方式也將在近期迎來實質性推進。根據銀監會公佈的數據,截至2015年底,中國商業銀行不良貸款餘額達1.2744萬億元。銀行多渠道“狙擊”萬億不良資産的號角已經吹響。

  截至2015年末,商業銀行不良貸款餘額連續17個季度上升,不良貸款率連續10個季度上升。由中國銀行業協會和普華永道聯合發佈的《中國銀行家調查報告(2015)》顯示,近80.00%的受訪銀行家認為“信用風險防範,控制不良資産”是2015年銀行業面臨的最大壓力。

  普華永道報告數據顯示,主要上市銀行核銷及轉讓不良資産規模達3861億元,為2014年的1.67倍。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銀行研究室主任曾剛表示,在銀行諸多處置不良資産的方式中,核銷運用得最為廣泛。

  “通過自己的利潤來核銷不良資産,是比較有效也是比較乾淨的方式。”他説。

  不過,在銀行利潤大幅收窄的情況下,銀行加大核銷不良的難度也在提升。在這種情況下,銀行不得不通過清收、批量轉讓等途徑去消化存量不良。“通過法律訴訟清收不良資産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少則一年,多則三至五年。但是這個工作也必須要做。與一年前相比,我們的工作量大大增加,整個部門的人數也一直在擴容。幾乎每週我都有好幾天是在外出差、清收資産。”一位股份制銀行資産保全部人士對記者説。

  記者在採訪中同時發現,除了“治本”的方式之外,商業銀行往往也會用“治標”的方式,通過變更授信主體等手段來暫時化解存量不良,這被視為一種“以時間換空間”的風險平移的思路。一股份制銀行某地分行負責人向記者介紹説,“比如企業A的貸款為不良,為了不使這筆不良現在就體現在銀行的報表中,銀行可能會採取如下方式:與企業B簽訂協議,給予其更多的授信額度,讓它來承接企業A的債務,這樣操作之後,從表面看,A企業的貸款不再形成不良,而企業B則多了一筆全新的正常的貸款。”他説。

  業內人士表示,這可看作是另一種形式的“借新還舊”,但是這種形式只能是暫時的掩蓋風險或者説向後推移了風險,而且,B企業願意接受A企業的債務的前提往往是銀行承諾其更低的融資成本和更多的授信額度。從這個角度來看,其實銀行還是通過利潤來衝抵風險。

  這種以“以時間換空間”的思路也體現在高層正在醞釀的“債轉股”政策。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此前在記者會回應媒體提問時稱,這是一項新政策,有些內容細節還在討論。中國長城資産管理公司副總裁胡建忠撰文稱,債轉股應僅限于面臨暫時的流動性危機或因為週期性問題導致資産負債率、成本和財務杠桿高,但産品有競爭力、有市場的企業。《經濟參考報》記者獲悉,已有國有大行在內部加緊醞釀債轉股的具體企業名單。

  值得注意的是,傳統不良處置渠道接納能力有限,不良資産證券化這樣的新興方式也開始被更多銀行所關注。實際上,信貸不良資産在證券化之後能實現“出表”,銀行由此能釋放出更多風險資本來支撐其更多放貸和做新的業務。日前,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不良貸款資産支援證券資訊披露指引(試行)》正式發佈,而重啟之後的首單不良資産證券化産品目前只待相關監管部門的最終批准,也有望于近期正式推出。

  業內人士表示,對資産品質的控制最終還是要落到減慢銀行自身的發展速度上。上述股份制銀行某地分行負責人表示,銀行發展速度和資産品質一定是有必然的相關性。中國經濟的徹底恢復可能還要一至兩年,在這樣的大環境下,銀行要避免風險,必須要適度授信和穩健經營,發展速度要慢一些,授信要更加謹慎。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