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CPI或再摸高至2.5% 貨幣政策恐難被物價掣肘
- 發佈時間:2016-04-01 07:14: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責任編輯:張少雷
從去年10月開始,CPI指數已連續5個月回暖,並在2月達到2.3%。近期,有多家券商研報提升了2016年的通脹水準預測。中信證券判斷,3月CPI同比或再創兩年來新高,達到2.5%。
自2014年11月開始,央行已多次降息、降準,貨幣供給趨於寬鬆。多位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的專家均判斷,在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情況下,寬鬆的貨幣政策仍將在2016年持續。
但如果CPI大幅走高,有分析認為貨幣政策空間可能會因此受到擠壓。招商證券近期發佈的研報認為,在供給和需求雙重影響下,CPI增速或超預期,PPI連續回升,價格因素將進一步增加利率上行壓力,貨幣政策工具的選擇也將受到影響。
物價抬頭貨幣寬鬆或暫時受限
業界普遍認為,CPI持續走高的背後與貨幣政策的寬鬆環境有一定關聯。經歷多次降準、降息後,一年期貸款基準利率已從2014年底的6%下降到如今的4.35%。在利率下降的同時,新增貸款出現大幅波動。1月全國人民幣貸款增加2.51萬億元,同比多增1.04萬億元,創下有統計數據以來的最高紀錄。
中國人民銀行曾表示,1月的部分數據確實比較高,但人民銀行一般不對1月份的數字作過分反應,主要是傳統中國新年因素。央行同時表示,傾向於節後穩定一段後再適度引導,並會高度重視總需求的調控和杠桿率的變化。
國金、海通等機構報告認為,近期通脹抬頭不僅僅是由微觀層面菜價、肉價乃至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引起的,貨幣供給擴張才是內在趨勢性因素。
有研究顯示,我國M1、M2增速與CPI增速之間呈現明顯的正相關,自去年下半年以來,M1、M2同比增速持續走高,今年1、2月份新增信貸均值高達1.6萬億元,M1增速逼近20%,M2增速連續8個月高於13%,在經濟增速下行背景下,貨幣信用持續擴張,成為刺激通脹及通脹預期的一個重要因素。
交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判斷,豬肉價格、翹尾因素、貨幣流動性將推動CPI在上半年上升,個別月份漲幅可能超過3%。結合當前央行對於貨幣調控的態度,他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經歷年初放量後,全年信貸增長將出現季度性的結構變化。短期內,信貸餘額增速應會保持相對穩定或小幅下降。“由於不會出現強刺激貨幣政策,貨幣對CPI的持續抬升作用相對有限。”
政策權衡供給側改革兼顧增長與物價
今年我國GDP目標增速設為6.5% ~7.0%。從開年數據看,1~2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速下滑至5.4%,創下2009年4月以來新低,這與全國製造業PMI生産指標繼續下滑相一致。海通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姜超表示,目前生産仍在收縮而需求短期改善,持續去庫存或已接近尾聲。穩增長再發力短期內經濟有所改善,但這種持續性仍存疑。
目前圍繞經濟運作的數據的確比較糾結,3月渣打中國中小企業信心指數由2月53.5的歷史低位回升至57.8,扭轉了連續3個月的下行頹勢。但渣打分析師申嵐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3月指數仍低於去年同期水準,表明市場需求仍顯低迷,且中小企業經營仍面臨困難,尤其是融資成本出現上漲。
分析人士認為,下一步國家在宏觀調控方面,要對財政和貨幣政策把握好節奏,從而確保經濟平穩較快增長。
如果CPI摸高至3%的控制目標,貨幣政策會不會進行一定平衡?中信證券認為,預計全年CPI同比或達2.4%,較為溫和。分季度看,高點或在二季度出現,為2.6%,尚未突破3%,通脹應該不會約束今年貨幣政策偏寬鬆的趨勢。
實際上,貨幣政策的“擔子”也在減輕。摩根大通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朱海斌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去年多次降息,在某種程度上也不是央行有意為之,而是在2015年財政政策上出現比較意外的緊縮,反過來對貨幣政策施加了更多壓力。今年若財政政策相對比較平穩,對貨幣政策的壓力也會比較小。
伴隨供給側改革不斷出招,貨幣政策在穩增長與控物價之間的兩難選擇有了更多平衡辦法。申嵐説,融資成本攀升或將加重中小企業償債負擔並收緊企業現金流,但預計進一步的減免稅費等供給側措施有望在近期出臺。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繫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繫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