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5日 星期三

財經 > 新聞 > 國內經濟 > 正文

字號:  

黨報曝農民工看病難:患病扛不住了返鄉啃爹娘

  • 發佈時間:2016-01-15 07:20:32  來源:人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張少雷

  《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提出,到2020年,我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將達60%左右,努力實現1億左右農業轉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鎮落戶。以人為本的城鎮化才是真正的城鎮化。如何讓這1億人真正融入城市?他們在醫療、教育、住房以及享有公共服務等方面還有哪些實際困難需要解決?還有多少無形的坡坎要跨越?我們的記者走進他們的生活,感受他們的苦樂與期盼。

  即日起本版將連續刊登記者的深度調查報道,敬請關注。

  ——編者

  長年從事最累、最臟乃至最危險的工作,卻是從不做體檢的人群之一

  “隨著生活水準的提高,很多城鎮居民都有體檢的意識,機關、企業事業單位也將體檢列為職工福利,有的甚至一年體檢兩次。此外,中小學、大學生也會參加學校組織的體檢。而長年從事最累、最臟甚至最危險工作的農民工群體,卻是從不做體檢的人群之一。”河南信陽居民曹先生感慨,他的一些親戚在外務工時得了大病,或耗盡家財,或重症不治,“如果之前體檢過,早發現早治療,結果或許不一樣。”

  農民工為啥不體檢?

  有人確實心裏沒這根弦。

  年末歲初,記者在河南鄭州市航空港區、鄭東新區、金水區多個工地走訪,大多數工人都認為,體檢,是他們要考慮的事情中最不重要的一項。很多人説“只有得病了,才需要去醫院做檢查”。

  48歲的張春亮來自河南鄲城,進城打工已近30年。“除了港澳臺,哪個省我都去過。就做過一次體檢,還是10多年前招工方統一安排的。能有啥好查的?別花那冤枉錢。能幹動活的,身體都不錯。”

  有人是不願意花、花不起這個錢。

  韓得旺今年53歲,是一名泥瓦工。進城打工30多年也從未做過體檢。説起這回事他直言心裏沒底:“體檢一次少説幾百元,多説上千元,捨不得。而且説實話,我是不敢查。我們幹體力活一半靠身體,一半靠精神頭撐著。不檢查還好好的,最怕一查都是病,又治不起。”

  金水區某工程的承包商李先生説,建築業流動性太強,有活了臨時招募隊伍,活幹完就散了。“上面又沒這個要求,誰願意多花錢負擔工人體檢?”

  鄭州東新區某醫院體檢中心負責人告訴記者,每年有不少機關單位、大企業組織員工前來體檢,但從未有企業組織農民工來體檢。

  吃五穀雜糧,幹臟活累活,哪能不得病?農民工當然需要體檢。被媒體稱為“農民工代表”的全國人大代表、新野鼎泰鑫電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王馨長期關注這一問題,她呼籲:農民工尤其是那些在勞動強度高的行業工作的人,肩周、心肺、腸胃等職業病多發,不早發現會拖成大病。有機構統計,目前農民工的常見病有膽囊炎、呼吸道感染、慢性腹痛、慢性胃炎、頸肩腿慢性疼痛等,都需要早防早治。

  近年來,部分地區的社保機構與用工企業開始以各種方式關注高危行業務工人員的身體健康,為農民工提供免費的健康體檢服務。比如,四川瀘州市敘永縣2015年起將免費體檢“惠民項目”範圍擴大到了轄區內的外來務工人員,逾萬名外來農民工受益。2015年11月,中建三局北京公司在通州10片安置房項目啟動了“我要去北京——萬名農民工免費體檢”大型公益活動,該活動將覆蓋1萬多名農民工。

  王馨指出,改變農民工體檢難的現狀,應鼓勵各組織機構開展免費體檢的愛心活動;社保部門可以從醫保基金中劃出部分資金作為補貼鼓勵參保人員體檢,同時起到通過健康管理降低醫藥費用開支的目的;部分行業企業在“用工荒”的背景下,也可以把免費體檢作為員工福利來招募工人。“多方合力,為農民工撐起這把健康防護傘。”

  異地務工報銷難,有病捨不得看;大醫院看病貴且難,“黑診所”悲劇屢發

  弘思遠今年25歲,江蘇泰州人,16歲起就跟隨父母到鄭州打工。8年前,弘思遠得了強直性脊椎炎,發病時疼痛難忍,無法行走只能臥床。“這是大病,我們考慮返回戶籍所在地治病,這樣按新農合政策能報銷大部分醫藥費用,可泰州的醫生説他們治不了,讓我們去北京、南京或鄭州的大醫院治療。為了治病,我們只好回鄭州。”弘思遠説,這樣一來,新農合只給報銷30%費用,全家已經欠了7萬多元外債。

  採訪中,許多農民工表示,他們較少在城裏看病,主要是因為費用報銷渠道不暢。按照新農合政策,參合農民就診實行分級報銷制,農民工在異地住院就診,不僅花銷更大,而且報銷比例逐級降低。以新農合重特大疾病報銷為例,在省、市、縣三級醫療機構政策範圍內看病的報銷比例分別是65%、70%、80%。而分級轉診制度則明確,基層可以診治的病種,上轉不予報銷或大幅降低報銷比例,逐步形成轉診按規定報銷、下轉優惠報銷、未經轉診不予報銷的支付政策。

  小病拖,大病扛,扛不住了返鄉啃爹娘——農民工這樣自嘲。還有人説,勞動強度本身就是一種篩選,有病的都幹不了活兒,幹不了自己就回農村去了唄。“將來我和孩兒他娘年紀大了也會得病,如果新農合異地報銷比例太低,留城裏這個家一定會被拖垮,還不如回農村去。”弘思遠父親説。

  “平常小病小災,就去藥店買點藥,頂多就近找個民營小診所看看。市郊農民工扎堆的地方,這類診所很多。”來自山東的農民工張雲濤説,去大醫院看病心裏反倒不踏實。“醫療技術好是好,可看個頭疼腦熱就開一大堆檢查單子,花錢跟流水似的,我老擔心他們是‘唬我’。”一旁來自新鄉的王山根補充説,大醫院人多也受不了,他有次去醫院治牙疼,從早上排到晚上,牙不疼了隊也沒排完。

  事實上,張雲濤所説的“小診所”,不少是“黑診所”。近年來,無證無照的“黑診所”導致的悲劇屢屢發生:有人拔牙感染了敗血症,有人輸液引發心臟功能衰竭……2014年河南省曾在百日專項整治活動中取締非法診所2473戶次。但整治活動過後,這些“黑診所”又捲土重來。

  1月7日,記者跟隨一位農民工大哥去他工地附近的小診所一探究竟。十幾平方米的小屋擠著桌子、藥櫃和兩個舊沙發。一位40多歲的女“大夫”正在給病人看病,她身上的白大褂已經發黃。四五名農民工擠在沙發上輸液,同去的大哥反覆叮囑:“記者同志您千萬別曝光,連這個也取締了,我們真沒地方去看病了。”

  統一補償標準,實現資訊共用,提高統籌層次,把好政策落實好

  讓農民工安心在城市工作生活,必須有效解決他們“看病難看病貴”的後顧之憂。國家拿出真金白銀連年提高新農合報銷標準,應確保這一民生紅包不折不扣地落到農民手中。

  政府管理部門也想了很多辦法。

  作為人口大省,河南僅外出打工人口就有2000余萬,省內、省外各1000余萬。據公開數字,全省新農合參合比例已超過98%。目前,針對省內務工的參合農民工,河南全省範圍內推進省、市級定點醫院和部分縣級醫院跨區域即時結報。參合農民在省內其他縣(市)區住院報銷,不用回本地結算,可當天出院當天報銷。針對赴省外務工的農民工,河南相繼在北京、江蘇、陜西、山東、福建等省市落實近百家農民工定點醫療機構,讓農民工就地就診、就地報銷,享受與原籍地縣級定點醫療機構同樣的報銷補償政策。此外,鄭州市2012年起在全國率先建立外來務工人員基本醫療保險制度,首批共有10萬名外來務工人員納入醫保範圍,醫保個人無需繳費,由用人單位全部承擔,重點解決進城務工期間的住院醫療保障問題。

  從數據和政策看,農民工參合比例很高,醫藥費用的報銷渠道也很暢通,為什麼記者採訪的那些農民工沒有享受到這些惠民政策?

  “就河南省而言,目前農民工看病難,很大程度上是農民工對這些政策知曉度不高造成的。我們在調研中發現,許多農民工都不知道在鄭州縣區醫院和省內其他農民工定點醫院看病,可以和在老家一樣同比例報銷醫藥費,仍然感覺看病貴。一旦得了大病,他們還是願意去市級以上大醫院就診,患者多、掛號難,就會感覺看病難。”河南省衛計委相關負責人表示,從全國範圍看,將跨省參合、就診、報銷等政策推廣開來,確實有難度。

  首先是各省新農合補償範圍不統一、資訊平臺未聯通,省外就醫往往難以享受到省內一樣的補償標準;其次,優質醫療資源有限,省內大醫院本就人滿為患。當然,還有一些體制機制的問題有待解決,比如新農合的統籌層次比較低,大部分是在縣一級,還沒有到達市一級,居民醫保、新農合分屬不同部門來管理,協調和溝通有待加強。還有監管問題、費用控制問題等等。

  “農民工定點醫院的建設也應提速。河南信陽有超過200萬的外出農民工,他們首創了在農民工集中城市建立定點醫療機構的做法。但定點醫院數量有限、科室不全,參合農民工看病要橫穿整個城市,弄得‘醫院找不到農民工,農民工也不來醫院’。”王馨認為,如何讓好政策落地,還有諸多課題待解。

  本文采訪過程中,國務院印發《關於整合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的意見》,就整合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兩項制度,建立統一的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提出明確要求。

  根據《意見》,未來城鄉居民醫保將實現覆蓋範圍、籌資政策、保障待遇、醫保目錄、定點機構、基金管理“六統一”,城鄉居民將參加統一的醫保,按照統一的政策參保繳費和享受待遇,能夠更加公平地享有基本醫療保障權益。

  希望在不遠的未來,“看病難”不再成為擋在“新市民”面前的一道坎。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