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06日 星期五

財經 > 新聞 > 國內經濟 > 正文

字號:  

十二五服務貿易年均增長超13.6% 位居世界第二

  • 發佈時間:2015-12-28 09:56:26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李予陽 亢 舒  責任編輯:王斌

  

  我國貨物出口占全球份額從2010年的10.4%提升到2015年的約13.2%;“十二五”期間服務貿易年均增長超過13.6%,位居世界第二。

  2013年開始我國成為全球第一貿易大國,但仍不是貿易強國。貿易強國最重要的衡量標準之一是在國際貿易交易當中具有主導權和話語權,必須擁有具有競爭力的國際品牌産品。全球500強企業當中我國有91個,我們應該擁有更多具有全球競爭力的優秀企業,在全球價值鏈和産業鏈當中不斷躍升——

  如何進一步發揮好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支撐作用?外貿大國如何進一步向外貿強國邁進?記者在12月27日召開的全國商務工作會議上尋求答案。

  商務部部長高虎城在總結“十二五”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商務工作時提出,“十二五”規劃主要目標勝利完成。我國流通現代化水準明顯提高,消費成經濟增長首要動力。第一貿易大國地位更趨鞏固,貨物出口占全球份額顯著提升。我國已經成為名副其實的經貿大國,正在穩步邁向經貿強國。

  高虎城説,2016年將繼續大力改善市場環境,充分挖掘消費增長潛力;千方百計穩定外貿增長,努力實現優進優出。擴大開放領域,改善投資環境;改善公共服務,加快“走出去”步伐;拓展全方位經貿關係,主動謀劃經濟外交。同時,要突出兩個抓手,即一要以“一帶一路”統領新時期擴大開放、推進改革、發展多雙邊經貿關係;二要進一步聚焦目標、突出重點,大力推進16個專項工程。

  消費對增長貢獻率接近60%

  高虎城介紹,“十二五”期間,我國流通現代化水準明顯提高,全國商品交易市場超過8萬家,其中億元以上的超過5000家。2015年網路零售額預計達到4萬億元,位居世界第一;消費成為經濟增長首要動力,2015年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預計達到30萬億元,穩居世界第二,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接近60%。

  消費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正穩步上升,“十三五”期間,消費對經濟增長還將發揮怎樣的作用?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院長邢厚媛認為,隨著經濟結構調整,更重要的是我們進入到邁向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之後,每人平均GDP、每人平均收入水準也隨之提升,新型消費、服務消費等高層次消費佔的比重越來越大。預計在“十三五”時期,我國消費對經濟增長拉動作用的佔比依然比較大,拉動力有望繼續上升,按照國際規律有希望攀升到70%。

  “國內消費變得越來越重要,這也是為什麼我們會希望通過供給側的改革,進一步滿足公民各種各樣的消費。”邢厚媛説,與此同時,有什麼樣的需求就會有什麼樣的供給,消費需求對供給是有反作用的。因此,消費在一定程度上會引領供給和投資。消費的增長會給穩增長和調結構帶來更有力的支撐。

  高虎城強調,2016年將進一步深入推進流通改革,提高流通資訊化標準化集約化水準。同時,大力改善市場環境,充分挖掘消費增長潛力。

  全球500強企業我國有91個

  高虎城介紹,我國第一貿易大國地位更趨鞏固。“十二五”期間,我國貨物出口年均增長6.5%,佔全球份額從2010年的10.4%提升到2015年的約13.2%,明顯快於全球主要經濟體。服務貿易年均增長超過13.6%,位居世界第二。

  2013年開始我國成為全球第一貿易大國,但我國仍不是貿易強國。從貿易大國向貿易強國邁進的過程中,還要做出哪些努力?

  邢厚媛認為,首先有一個穩定的基數,必須還是要保住大國的地位。更重要的是外貿結構的優化,對外貿易必須要有品質效益的提高。如何實現優化?我們以往是以製造業大國的面貌展現,現在只有擴大服務業開放,特別是生産性服務業,才能促進高端服務業的引進,從而有助於提高中國製造的品質水準,才能夠改變或者優化外貿出口結構。

  而數據顯示,“十二五”期間我國服務貿易年均增長超過13.6%,服務貿易額已位居世界第二,這表明,我國貿易結構正不斷得到優化。

  如何衡量貿易強國,貿易強國的標準有哪些?我們離貿易強國還有哪些差距?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副院長李光輝認為,貿易強國最重要的衡量標準之一是在國際貿易交易當中主導權和話語權。同時,我們必須擁有具有競爭力的國際品牌産品。要進一步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價值鏈和産業鏈,要在全球價值鏈和産業鏈當中不斷躍升。如果説我們現在在“微笑曲線”的中下端,要不斷躍升到“微笑曲線”的上端。

  此外,應該培育更多真正有全球競爭力的跨國集團跨國公司。李光輝認為,全球500強企業當中中國有91個,中國還應該擁有更多的具有全球競爭力的優秀企業。

  引資和對外投資成果豐碩

  高虎城介紹,“十二五”期間,我國雙向投資實現基本平衡。累計實際使用外資預計達到6200億美元,比“十一五”期間增長30%以上,第三産業實際利用外資佔比提高到60%以上。同期,我國對外直接投資年均增長14.2%,從2012年起連續3年位居世界第3位。2015年預計吸收外商直接投資(含金融)1350億美元,全口徑對外直接投資1280億美元。

  同時,經濟外交成效顯著,深入實施“一帶一路”戰略,截至2015年底,我國與相關國家貿易額約佔進出口總額的四分之一,投資建設了50多個境外經貿合作區,承包工程項目突破3000個。

  當前,我國對外資仍保持很高吸引力,吸收外資的品質不斷提高。邢厚媛説,全球外國直接投資從國際金融危機發生之後一直沒有回到危機前的水準,而且波動很大。但在過去這幾年,中國吸收外資保持了正增長,且年均8%左右的增長速度,是比較樂觀的。

  邢厚媛觀察到,目前,恰恰是一些高端大企業,仍然十分看好在中國的投資前景,前來投資,特別是高端服務業外資也正在大舉進入。邢厚媛認為,對於將在中國設立區域總部和研發中心的外資企業,中國將給予更多的便利和稅收優惠,我國正在修訂外國投資法,對外商投資的智慧財産權保護也日益加強。這些都將有助於我們吸收更多高品質外資,對我國吸收外資的能力充滿信心。

  高虎城還介紹,“十二五”期間,推動世貿組織第十屆貿易部長會議達成《資訊技術協定》擴圍談判等多項共識,簽署並實施中韓、中澳等4個高水準自貿協定,目前22個自貿夥伴涵蓋我國對外貿易的38%。在亞太經合組織、二十國集團、聯合國、金磚國家峰會、中非合作論壇等國際舞臺,提出中國方案、中國建議,中美、中歐雙邊投資協定談判(BIT)取得積極進展。(經濟日報記者 李予陽 亢 舒)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