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2日 星期六

財經 > 新聞 > 國內經濟 > 正文

字號:  

延遲退休採取小步慢走 專家:可從女幹部先試行

  • 發佈時間:2015-12-01 08:37:47  來源:中國經濟週刊  作者:王紅茹  責任編輯:李春暉

p50

【宏觀·政策】延遲退休採取小步慢走、區別對待

  延遲退休漸行漸近。11月3日,《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提出,出臺漸進式延遲退休年齡政策。10月14日,人社部部長尹蔚民表示,經中央批准後,人社部將向社會公開延遲退休改革方案,通過小步慢走,每年推遲幾個月的方式,逐步推遲到合理的退休年齡。11月20日,人社部新聞發言人李忠談及研究制定漸進式延遲退休年齡政策時稱,總的考慮是,根據人口老齡化的趨勢和勞動力狀況,把握調整的節點和節奏,“小步慢走,漸進到位”。

  因事關公眾養老問題,延遲退休政策從醞釀、提出到推進,歷經數年,引發各界持續熱議,如今終於漸行漸近,只差“最後一公里”。

  中國勞動學會副會長蘇海南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延遲退休方案經過幾年時間的研究制定,草案已基本完成,等明年中央批准、向公眾徵求意見後,2017年將正式公佈。

  專家:方案出臺需經三個階段

  延遲退休一事最早在2012年提出。當年6月,人社部負責人首次明確提出推遲退休年齡已成趨勢,建議到2045年不論男女,退休年齡均為65歲。此言一齣,引發社會廣泛熱議。

  當月,由人社部、發改委等部門制定的《社會保障“十二五”規劃綱要》發佈,提出“研究彈性延遲領取養老金年齡的政策”。

  儘管只提出“研究”,但因事關每個公民的切身利益,這一時期任何一則有關延遲退休的資訊,都會觸動公眾敏感的神經。2012年7月26日,人社部在例行新聞發佈會上回應各界爭議,提出“小步慢走”思路,表示擬針對不同群體訴求採取差別化策略。

  2013年11月,十八屆三中全會再次提出“研究制定漸進式延遲退休年齡政策”,“漸進式延遲退休”提法浮出水面。在2015年全國兩會期間,人社部部長尹蔚民透露了延遲退休方案出臺的時間表:爭取2015年年內完成方案制定,2016年報經中央同意後向社會徵求意見,2017年正式推出,並在方案推出至少5年後再實施。

  蘇海南向記者表示,延遲退休方案(草案)經過幾年的研究起草目前已基本完成,從起草到實施要經過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研究制定草案期;第二階段是等待期,需報經中央同意後徵求社會意見;第三階段是漸進實施的跨度期,開始啟動時,也不是一次到位,而是每年延長兩個月或三個月,緩步推進,若干年後才全部到位。

  據記者了解,延遲退休方案是由人社部牽頭,國家發改委、財政部、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等相關部門,會同業內權威專家共同參與起草完成。按照尹蔚民部長提出的漸進式延遲退休方案的時間表,如果不出意外,延遲退休方案會在明年徵求意見,並於2017年正式推出。

  三方面原因使延遲退休成為必然

  30多年來,中國經濟社會發生顯著變化,實施延遲退休政策已是大勢所趨。尤其是我國正面臨人口老齡化的巨大壓力,未富先老壓力陡增,勞動力供給形勢嚴峻。

  數據顯示,2014年年末,我國60周歲及以上人口逾2.12億人,佔總人口比升至15.5%,據預測,這一比例在2050年將上升至38.6%。目前,職工養老保險的撫養比是3.04:1,也就是約3個人養1個人,到2050年將下降到1.3:1。顯然,人口老齡化對我國養老和醫療都會帶來巨大影響。

  而我國現有的退休政策並不足以應對人口老齡化的趨勢。我國現行退休年齡政策源於1951年頒布的《勞動保險條例》。該條例規定男職工退休年齡為60周歲,女職工為50周歲。1955年,女幹部退休年齡被推遲至55周歲。1978年,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國務院關於安置老弱病殘幹部的暫行辦法》和《國務院關於工人退休退職的暫行辦法》,規定男工人退休年齡為年滿60周歲,女工人為年滿50周歲,女幹部為年滿55周歲。

  從國際上看,延遲退休是各國應對人口老齡化的普遍做法。據統計,1989年以來,世界上有170個國家推遲了退休年齡。在經合組織的34個國家中,退休年齡都在65歲以上,並且大多數發達國家均實行男女同齡退休。

  除去應對老齡化,延遲退休的另外一個原因,是我國的勞動力數量急劇減少。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從2012年開始,我國勞動年齡人口首次下降。其中,2012年比2011年凈減少345萬人,2014年比2013年減少371萬人。如果沒有及時必要的政策干預,勞動力供給嚴重不足趨勢將持續。

  此外,延遲退休的第三個原因,是社保基金面臨巨大壓力。人社部新聞發言人李忠在11月20日表示,2014年以來,受多重因素影響,當期養老金支出大於基金徵繳收入的省份有所增加。主要原因是養老金待遇水準連續上調,基金支出增加;人口老齡化效應逐步顯現,參保人員中退休人數增速高於繳費人數;部分地區撫養比較高,負擔較重。

  儘管按照李忠所説,今年前10個月,全國養老保險基金總收入超過總支出2100多億元,絕大多數省份基金累計結餘額都超過8個月以上的基金支付額,基金運作總體平穩,能夠確保當期養老保險待遇支付,但是,隨著我國老齡化程度加深、勞動力供給減少等狀況的發生,未來社保基金所面臨的壓力也不會小。

  女幹部先試行延遲退休?

  當前,我國男女實行不一樣的退休年齡。實際上,由於女性的預期壽命一般比男性長,這也成為部分人要求男女至少應在一樣年齡退休的一大原因。

  如果延遲退休年齡,是男女同齡退休還是仍然進行區分?抑或如一些人所言,應讓女領導先試行延遲退休?

  蘇海南向《中國經濟週刊》記者表示:“女管理者、女白領先起步是肯定的,也沒問題,因為女管理者具備身體條件。”

  這一建議跟今年上半年出臺的國家政策一脈相承。中組部、人社部2月16日聯合下發《關於機關事業單位縣處級女幹部和具有高級職稱的女性專業技術人員退休年齡問題的通知》,稱黨政機關、人民團體和事業單位中的正、副處級女幹部、具有高級職稱的女性專業技術人員,將年滿60周歲退休。通知表示,處級女幹部退休年齡延遲,是為了充分發揮女領導幹部和女性專業技術人員的作用。

  目前女工人是50歲退休,應將退休年齡推後多久,業內莫衷一是。對此,蘇海南認為,延遲退休從女工人起步也是可以的,但是一定要處理好體力勞動者所面臨的延長工作時間所帶來的問題和挑戰,對體力勞動者一定要有一個“以人為本”的延遲退休的具體安排,“比如女工人延退,不是簡單地因為女工人退休年齡早而延遲退休年齡,一定要確保女工人不是在原有偏重的體力條件下去工作。”

  專家:方案應堅持“彈性選擇、區別待遇”的原則

  如果男女實行一樣的退休年齡,是統一延遲到60歲還是65歲?2013年人社部對外徵求方案時,來自社科院、人大、清華等研究機構和院校的多個專家團隊參與制定了多套改革備選方案。受關注程度比較高的則數清華大學和社科院提出的兩套方案。

  清華方案建議從2015年開始,1965年出生的女性職工和居民應當推遲1年領取養老金,1966年出生的推遲2年,以此類推,到2030年實現女性65歲領取養老金;從2020年開始,1960年出生的男性職工和居民推遲6個月領取養老金,以此類推,到2030年實現男性職工和居民65歲領取養老金。同時,艱苦崗位的男女職工可以提前10年領取養老金,也就是男女分別進行延遲領取,用15年的時間完成該項工作。

  而社科院的方案建議分兩步走:第一步,2017年完成制度並軌時,取消女幹部和女工人的身份區別,將領取職工養老保險的女性退休年齡統一規定為55歲。為了減小對女性工人的影響,可以規定在一定時期內,女性工人可保留選擇按照舊制度退休的權利。第二步,從2018年開始,女性退休年齡每3年延遲1歲,男性退休年齡每6年延遲1歲,直至2045年同時達到65歲。

  上述兩套方案均體現了漸進式“小步慢走、彈性選擇”的原則。這跟蘇海南建議的“彈性選擇,區別待遇”基本一致。蘇海南認為,延遲退休年齡走的肯定是彈性的路子,分步驟穩步推進,不可能一下子延遲很多年。同時,允許勞動者做出自由選擇,是否選擇延遲退休自己説了算,與此同時,其領取的退休金也是不一樣的。

  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楊燕綏也強調:“延遲退休年齡方案一定會考慮到各種不同人群的需要,是有彈性的。”但是如果選擇提前退休,也要付出相應的代價。蘇海南建議:“只要你履行了應盡的社保繳費的義務,提出要提前退休,比如國家規定65歲退休,你提出62歲就要退休,這樣也可以,但是退休金可能就打八折或者八五折,就拿不到百分之百的退休金了。反之,如你選擇67歲才退,則可在百分百退休金基礎上再增加一兩個百分點。”

  15年養老保險繳費年限或將調整

  世界各國延遲退休政策普遍較為緩和,還有一些國家是通過提高養老保險繳費年限來提高退休年齡,比如義大利在1995年和2004年均採取彈性延遲退休年齡政策。1995年的政策規定,參保人員只要繳費滿35年,則可選擇在57歲至65歲間的任一年齡退休,選擇有效期截止至2035年;2004年提出男職工提前退休須同時具備兩個條件:養老保險繳費滿35年並且達到最低年齡標準(2008年的最低年齡標準為60歲,2010年為61歲,2014年則為62歲)。

  相比義大利繳費滿35年的規定,目前我國要求的個人繳費年限是15年,不及義大利繳費年限的一半。1997年發佈的《國務院關於建立統一的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決定》提出,個人繳費年限累計滿15年的,退休後按月發給基本養老金(由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組成),不滿15年的,退休後不享受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儲存額一次性支付給本人。

  對此,蘇海南堅定地認為,現行規定的15年養老保險繳費年限肯定是要調高的,這是因為我國剛開始實行養老保險時有相當部分勞動者已經四五十歲了,以前又沒有交過養老保險費,只能定一個起碼繳費年限。而今後每位勞動者一參加工作就應繳費,“比如一個人20歲或者22歲參加工作,才三十幾、四十歲,就想著領退休金,別人還怎麼活!”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