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理財 > 理財要聞 > 正文

字號:  

人社部:小步慢走漸進式延遲退休年齡

  • 發佈時間:2015-11-21 09:09:00  來源:人民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畢曉娟

  原標題:人社部:小步慢走 漸進式延遲退休年齡

  日前公佈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提出,“出臺漸進式延遲退休年齡政策”。此前,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部長尹蔚民也表示,近期將向社會公開延遲退休改革方案。從醞釀到提出,延遲退休政策歷經數年,這一政策涉及養老金改革、老齡化加劇、勞動力供給以及人口紅利衰減等諸多問題,引發各階層持續熱議,其推進也“非常謹慎”。

  11月20日,人社部新聞發言人李忠表示,目前正在抓緊制定漸進式延遲退休方案,將適時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總的考慮是,根據人口老齡化的趨勢和勞動力狀況,把握調整的節點和節奏,小步慢走,漸進到位,即每年只會延長幾個月的退休年齡,同時提前向社會預告,給公眾以心理預期。”

  人社部勞動工資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譚中和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指出,人口老齡化是世界各國共同面對的難題。延遲退休年齡是各國應對人口老齡化的普遍做法。自1989年以來,世界上有170個國家延遲了退休年齡,男、女平均退休年齡都有上升,只有少數國家降低了退休年齡。

  人社部負責人表示,我國是目前全球退休年齡最小的國家,平均退休年齡不到55歲。

  2012年6月,人社部負責人首次明確提出推遲退休年齡已成“趨勢”,建議到2045年不論男女,退休年齡均為65歲。

  據了解,延遲退休的一個重要背景就是我國老齡化問題日漸嚴重,勞動力供給形勢嚴峻,人口紅利急劇下降趨勢顯著。數據顯示,2014年年末,我國60周歲及以上人口逾2.12億人,佔總人口比升至15.5%。預計2033年前後,我國60周歲及以上人口將翻番,達4億人。

  與此同時,核心勞動力數量卻在急劇減少。國家統計局數據表明,2012年我國勞動年齡人口首次下降。2012年比2011年凈減少345萬人,2014年比2013年減少371萬人。若無及時必要政策干預,勞動力供給嚴重不足趨勢將持續。

  北京大學人口研究所教授穆光宗表示,延遲退休政策的直接依據是長期人口少子化導致年輕勞動力供應不足,人口老齡化又導致退休人口增多,養老金支付壓力增大。

  對於“小步慢走,漸進到位”,譚中和認為,這是國外提高法定退休年齡的普遍做法,即用較長的時間來逐步達到提高法定退休年齡的目標。儘管節奏有快有慢,但總體上是逐步推進。我國也應參照每年延遲幾個月的辦法,用較長的時期逐步達到目標。適合從目前退休年齡較低的群體(如女職工)起步。

  譚中和認為,延遲退休的方案需要“提前謀劃”。提高法定退休年齡政策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涉及方案制定、輿論宣傳、溝通協調、公佈方案、應急預案、擇機實施、評估反饋、修正完善等多個環節,應儘早規劃具體方案,綜合考慮勞動力供求和老齡化程度等因素,兼顧企業職工、個體工商戶、靈活就業人員、機關事業單位職工以及城鄉居民的情況,擇機實施。

  同時,還應考慮部分特殊群體,如工作和生活在自然條件艱苦地區預期壽命較低的人群,可考慮有差別的政策。

  記者了解到,對於延遲退休,當前公眾關注焦點集中于擔憂延遲退休後養老金推遲發放,影響退休後福利。李忠説,2014年以來,受多重因素影響,當期養老金支出大於基金徵繳收入的省份有所增加。主要原因是養老金待遇水準連續上調,基金支出增加;人口老齡化效應逐步顯現,參保人員中退休人數增速高於繳費人數;部分地區撫養比較高,負擔較重。

  不過,從養老保險基金收入支出情況看,今年前10個月,全國基金總收入超過總支出2100多億元,絕大多數省份基金累計結餘額都超過8個月以上的基金支付額,基金運作總體平穩,能夠確保當期養老保險待遇支付。目前養老保險基金籌資渠道中,財政補助是一個重要方面。對於少數歷史欠賬較多、基金支付能力較弱的老工業基地省份,將繼續加大中央財政補助力度。

  李忠説,下一步將按照十八屆五中全會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社會保障制度的要求,多措並舉增強基金的支撐能力。一是繼續加大社會保險擴面徵繳力度,實施全民參保計劃,強化基金稽核徵繳,不斷提高參保繳費率。二是提高統籌層次,實行基礎養老金全國統籌,按照社會保險大數法則,在全國範圍內調劑餘缺、分散風險,增強基金的共濟能力。三是進一步拓寬基金籌資渠道,啟動實施養老保險基金投資運營,推動基金市場化、多元化、專業化投資。四是實施漸進式延遲退休年齡政策。五是加快發展多層次養老保險體系,推動企業年金和職業年金髮展。

  李忠還表示,養老保險基金是群眾的“養命錢”,確保養老保險基金和其他各項社會保險基金的絕對安全始終是第一位要考慮的問題。國家對各項社會保險基金實行嚴格監管,將社會保險基金存入財政專戶,實行收支兩條線管理,專款專用,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侵佔和挪用。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