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新聞 > 國內經濟 > 正文

字號:  

新克強指數釋放信號:居民收入與環保將成發展重點

  • 發佈時間:2015-11-24 07:22:21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王斌

  李克強總理上週五為《經濟學人》年刊撰文,提到“克強指數”三個指標“用電量”、“鐵路貨運量”和“新增銀行貸款”,與經濟運作狀況的關聯繫數已經發生變化。他強調未來會更加關注就業、居民收入和生態環境的持續改善。如此,外界就將就業、居民收入和單位能耗等環保指標的加入構成了“新克強指數”。

  “克強指數”早在2007年就已經被公開提及,有報道稱,時任遼寧省委書記的李克強告訴來訪的外賓,他更喜歡通過這三個指標來追蹤遼寧的經濟動向,因為它們可以擠掉統計數字的水分。2010年末,這個概念被《經濟學人》提出併為世人知曉,此後這個指數成為研究中國經濟的一面鏡子。

  不過,任何指標或指數都難免挂一漏萬,“克強指數”在以工業為主的遼寧,其衡量區域經濟可能恰如其分,然而隨著經濟結構不斷變化,尤其是服務業比重不斷上升,節能環保技術不斷提高,一些地方經濟總量在增加,但其鐵路貨運量和用電量可能不升反降。

  從這個角度來説,“克強指數”變為“新克強指數”是經濟新常態的産物,也是決策層與時俱進的表現。更重要的還在於“新克強指數”釋放了政府工作重心逐步轉移的信號,從主抓經濟發展的階段到經濟與民生協調、就業與環境並重的階段。退一步説,“克強指數”其重心還是圍繞著GDP,但是“新克強指數”的三個指標,雖然與GDP有關,但超越了它的範疇。

  “新克強指數”增加的三個指標,看起來並不算新鮮,但背後卻有著李克強的創新精神、民生情懷與經濟邏輯。比如就業,不再是簡單地、被動地增加投資來提供就業機會,否則一旦供需失衡、産能過剩,這樣的就業往往不可持續。但在李克強的思路裏,就業與創業聯繫起來,創業與創新結合起來,尤其是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指引下,以“網際網路+”為先導的“雙創”熱潮正深刻重塑中國經濟面貌。

  新興行業加速成長、傳統行業轉型升級,它們創造無窮商機,在淘汰一些崗位後,也創造了更新更多的崗位。這樣一個經濟生態鏈的形成,就能生生不息、源源不斷地創造就業崗位。網際網路電商在近幾年獲得極大的發展,最近國務院又發文推動農村電商的發展,這對傳統零售業無疑是有影響的,但新業態普及開來,既創造了就業,也方便了群眾,更刺激了消費。

  消費又是與居民收入的提高息息相關,在“新克強指數”中,提高居民收入不僅僅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內容,也是持續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李克強在前述文章中指出,“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60%,消費升級也伴隨著強勁增長。以出境遊為例,去年中國公民出境達1億人次,今年上半年又同比增長10%。簡而言之,儘管增速有所放緩,中國經濟正在朝著我們期待的方向,朝著更多立足內需和創新拉動的方向發展。”

  至於生態環境的改善,強有力的行政執法和監督必不可少,降低單位能耗將會成為考核指標,但這還是偏被動的糾偏方式。如何能夠化被動為主動?那就是經濟手段。2013年6月,國務院召開常務會議推出“大氣十條”,預計5年內將投資1.7萬億用於改善大氣污染;2015年4月,國務院印發“水十條”,據測算,它帶動的投資將達2萬億元;有消息稱,今年底或明年初,“土十條”也將出臺,從中長期看,它帶動的投資預計遠超5.7萬億元。

  算下來,水、土、氣的污染治理幾乎需要10萬億的投資,這些投入有些會創造GDP,有些或許不會,但是它們會創造就業崗位,會提高居民收入水準,還會改善群眾生活品質,更重要的是,它會讓美麗中國從願景變成實景,這才是“新克強指數”的重要信號。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