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資改革新佈局:從管企業轉向管資本
- 發佈時間:2015-11-20 08:12:43 來源:中國經濟網 責任編輯:王斌
國資改革新佈局:從“管企業”轉向“管資本”監管機構將更多扮演“老闆”的角色,而不是“婆婆”的角色
改革開放38年來,國有企業的整體績效有了顯著提升,一批具有核心競爭力的骨幹企業成長起來,有的成功躋身世界500強隊列。並且,大多數國有企業已經同市場經濟相融合,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保障和改善民生、開拓國際市場、增強我國綜合實力作出了重大貢獻。
在保持經濟中高速增長、向中高端水準邁進的新時期,國有企業也面臨激烈的國際競爭和內部社會轉型升級的巨大挑戰。
基於此,經過長時間醞釀,中共中央、國務院9月份正式公佈《關於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下稱《指導意見》)。時隔兩個月,國務院又正式印發《關於改革和完善國有資産管理體制的若干意見》,這份意見作為前述文件的配套文件,明確了改革和完善國有資産管理體制的逐項舉措,強調“以管資本為主加強國有資産監督”,為新一輪國企改革的深入廓清國有資産管理機制上的約束。
“十三五”規劃建議也明確提出,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完善各類國有資産管理體制,以管資本為主加強國有資産監管,防止國有資産流失。健全國有資本合理流動機制,推進國有資本佈局戰略性調整。
由“管企業”向“管資本”轉變,是本輪國資改革最大亮點之一。國有資産監管機構要準確把握出資人的職責定位,科學界定國有資産出資人監管的邊界,建立監管權力清單和責任清單,實現以管企業為主向以管資本為主的轉變。
改進國有資産監管方式和手段,遵循法治化、市場化方向,明確了國資運營公司實現國資保值增值的經營職責。有分析人士形象地指出,從此以後,監管機構將更多扮演“老闆”的角色,而不是“婆婆”的角色。管得太多太細,未必管得過來,更不等於管得好;而以管資本為主,更利於國企增值保值、做強做大做優。
除了首次提出分類管理,將國企劃分為公益類與商業類兩類,避免了從前一刀切管理的種種矛盾,混合所有制改革也是業界對國企改革期待最高的一項內容。此次《指導意見》提出,對於適宜繼續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國有企業,要充分發揮市場機製作用,堅持因地施策、因業施策、因企施策,宜獨則獨、宜控則控、宜參則參,不搞拉郎配,不搞全覆蓋,不設時間表,成熟一個推進一個。這體現出決策層對企業和市場的尊重,也是確立國有企業市場主體地位的清晰態度。同時,對於高管薪酬、員工持股、績效考核等等這些熱點關注問題,《指導意見》也都做出相應的制度設計。
《指導意見》同時明確了目標,到2020年,在國有企業改革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取得決定性成果,形成更加符合我國基本經濟制度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要求的國有資産管理體制、現代企業制度、市場化經營機制,國有資本佈局結構更趨合理,造就一大批德才兼備、善於經營、充滿活力的優秀企業家,培育一大批具有創新能力和國際競爭力的國有骨幹企業,國有經濟活力、控制力、影響力、抗風險能力明顯增強。
在綱領性方向性文件和目標明確後,各地政府緊鑼密鼓,加緊部署落實。11月2日下午,上海浦東新區舉行第二批國資國企改革啟動會;在11月4日國務院發佈《關於改革和完善國有資産管理體制的若干意見》的前一天,廣東省國資委連續召開兩場專門會議,就提升資産證券化率、加速資本運作等國資改革措施,下達了具體的“作戰任務”,並給出了時間表。
與此同時,資本市場也做出積極回應。11月9日,本以為市場對IPO恢復的消息會出現一些負面情緒的宣泄,沒成想兩市持續放量紅盤報收,尤其午盤後,以中糧係為首的國企改革概念股突然拉升。毫無懸念,改革將是貫穿“十三五”時期的主線,而國企改革又是改革重頭戲。這被業界認為是資本市場未來五到十年最大的一波由政策驅動的投資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