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5年01月10日 星期五

財經 > 新聞 > 國內經濟 > 正文

字號:  

“雙降”釋放7000億流動性 為穩增長創造條件

  • 發佈時間:2015-10-26 09:37:55  來源:光明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張恒

  央行23日晚間再度公佈“雙降”方案,即自2015年10月24日起,下調金融機構一年期貸款基準利率0.25個百分點至4.35%;下調一年期存款基準利率下調0.25個百分點至1.5%。這是央行今年第五次降息、第五次降準,也是今年第三次同日宣佈降息和降準。

  “‘雙降’目的在於對衝外匯佔款下降帶來的流動性緊張,同時進一步降低企業的融資負債成本,為明年經濟平穩增長創造條件,”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表示,預計今年內或明年初還有降準空間,而降息空間則不會很大。

  “雙降”為明年經濟穩增長創造條件

  從三季度的經濟數據來看,我國經濟增長存在一定下行壓力,需要繼續靈活運用貨幣政策工具加強預調微調。連平告訴光明網記者,此次“雙降”符合目前經濟形勢,總體是從穩增長和控風險的角度去考量。連平表示,此次降準的主要目的是對衝外匯佔款下降帶來的資金面收緊,以保證市場流動性處於充裕狀態。

  根據央行發佈的數據,9月份央行口徑外匯佔款環比減少2641.42億元,9月末金融機構口徑外匯佔款較上月下降7613億元人民幣。央行口徑和金融機構外匯佔款差已經連續兩個月為4000億人民幣。連平指出,最近兩月外匯佔款持續負增長且規模還不小,這樣就存在通過降準對衝市場流動性的需求。“此次降準就是從目前經濟實際運作的情況作出的一個針對性調整,政策措施更大用意則著力在明年上半年”。

  由於貨幣政策具有前瞻性而産生的效應有滯後性。也就是説今年四季度的“雙降”措施,兩個季度以後政策效應會得以顯現。根據近幾年中國經濟的運作情況來看,一季度下行的壓力比較大。而銀行存款、貸款利息通常在一年的年初有所調整。連平指出,此次“雙降”出臺更多的是為明年保持經濟平穩增長創造更好的條件。

  “雙降”釋放流動性7000億

  據測算,此次全面降準0.5%,能釋放6000億元給商業銀行;加上額外的小微、“三農”再降0.5%,約釋放2000億元,兩項合計約釋放7000億到9000億元資金。連平指出,此次降準只是對衝了一部分外匯佔款帶來的流動性緊張而非全部。同時應該看到的是,央行對衝外匯佔款減少到帶來的流動性壓力不光是調整存款準備金還有其他的公開市場的操作工具同時來運用。

  此前21日,央行對11家金融機構開展了MLF(中期借貸便利)操作,期限6個月,利率3.35%,共1055億元流動性。“目前超儲率約為1.8%左右,正常水準則應該是在2-2.5%之間”,連平表示,未來如果外匯佔款繼續有明顯的減少,不排除存款準備金率還有進一步下調的可能,“年內或明年初還有一輪降準”。

  “年內降息空間不大”

  物價水準往下走為進一步降息創造了條件。連平指出,此次降息最重要的作用是推動融資成本的下降,降低企業、個人、地方政府的負債負擔。此外,降息對經濟還有一定的刺激作用,利率的降低使購房成本回落,有助於房地産市場的活躍。這是央行從2014年11月起的第6次降息。以貸款100萬、20年還清、等額本息還款計算,此輪降息後,每個月還款比之前少還138.3元。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年內利率下行的空間並不大。連平表示“降息空間不是説沒有,應該説空間不會很大”。這是央行今年以來第五次降息,幅度不可謂不小,目前的利率水準即使央行不再降息,未來四季度到明年上半年利率水準還將會繼續下降。

  市場上有一種比較普遍的説法認為中國也會走到零利率的水準。“此舉恐怕是需要謹慎對待”,連平表示,這種預期對市場不見得有好處,對中國來説既要考慮長遠的降杠桿,也要考慮在未來的資産領域中也會出現泡沫的進一步發展。目前房地産在一些領域中依然還有一定的局部泡沫,零利率對這些泡沫的形成和發展是不利的。“此一時彼一時”,現在下行壓力比較大,但是我們也要看到貨幣領域中間,寬鬆幅度很高之後對未來資産價格帶來的影響,還要注意利率水準不斷下降之後,中外逆差對人民幣貶值所帶來的壓力。連平表示:“綜合這幾個方面的考量,我的判斷是降息空間不是説沒有,應該説空間不會很大。”

  利率市場化邁出關鍵一步

  值得注意的是,央行這次“雙降”最大的亮點在於對商業銀行和農村合作金融機構等不再設置存款利率浮動上限。央行研究局局長陸磊指出,降息針對週期性因素,重在治標;普遍和定向降準針對週期和結構性因素,標本兼顧;放開存款利率上限重在全面優化金融資源配置方式,觸及了中國金融體制的根本環節。

  在此次定向降準中,央行調整優化了標準,特別納入了金融機構“三農”和小微企業貸款總量。這意味著,原本主要面向中小金融機構的定向降準進一步擴大到了部分符合條件的大型商業銀行。陸磊指出,把支農、支小的大銀行納入定向降準政策範疇,有利於進一步正向激勵我國大中型銀行等金融主力部隊開拓“三農”和小微企業金融服務領域,有利於依託其規模效益,解決長期以來困擾縣域和農村地區金融發展的“規模不經濟-金融資源配置效率低-風險偏高-融資難融資貴”的惡性迴圈,最終有利於金融資源彌合國家經濟結構短板,全面促進結構調整。

  在這個時點上,銀行最終的存款利率上浮的管制被取消意義深遠。此舉被業內人士稱為,利率市場化改革經過近20年曆程,邁出了關鍵性的一步。利率市場化,是發揮市場配置資源決定性作用的重要前提之一。中國的利率市場化進程,從1996年開始一直以漸進的方式推進,2013年實現了貸款利率的完全放開。在這次改革前,央行僅對活期存款和一年以內(含一年)定期存款利率,保留基準利率1.5倍的上限管理,距離放開利率管制只有一步之遙。而這次不再設置存款利率浮動上限保留基準利率1.5倍的上限管理,意味著存貸款利率管制終於放開。

  從中長期來看,這是個標誌性的事件或者説是里程碑式的一個動作。連平指出,上一次保留基準利率1.5倍的上限管理可以説利率管制基本上放開了。由於市場流動性比較寬鬆,銀行本身的資産業務也存在一定困難,在這種情況下,銀行追逐存款、高息攬存的局面已然發生根本逆轉。現在銀行缺的不是存款,而是好的信貸投放項目,雖説“資産荒”帶有一點誇張的成本,但總的來説過去“錢荒”的狀況從根本上改變了。而保留基準利率1.5倍的上限管理時,大部分銀行浮動幅度比較有限,並沒有達到1.5倍的上限。而今在流動性進一步寬鬆的情況下即使是利率放開了,市場也不會出現很大的波動。所以,連平認為,這次存款利率上浮的管制基本上放開,應該是順其自然的一個舉措,對市場影響更大的還是降準、降息。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