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18日 星期一

財經 > 新聞 > 國內經濟 > 正文

字號:  

農村脫貧調查:最難啃的"硬骨頭"還在村一級

  • 發佈時間:2015-10-10 12:45: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馮舉高  責任編輯:李春暉

  兩個多月前,記者來到河南省固始縣觀堂鄉楊廟村調查了解當前農村脫貧情況。不下去不知道,下去了嚇一跳。

  楊廟村是一個平原村,也是一個地地道道傳統的農業村。按理説應該富裕。但沒有想到的是,原來楊廟村是如此的貧窮和落後。據村鎮幹部介紹,楊廟村農民一畝地年成好可以純收入600多元,年成不好只能收400多元。而楊廟村的村民除了外出打工以外,再也沒有其他任何經濟來源了。

  楊廟村地處固始縣最北部,與淮河臨界。全村共有14個村民組,總人口3680人,其中貧困人口313戶999人。是新時期國家扶貧開發工作的重點村。但記者所了解到的,國家扶貧的很多優惠政策都還沒有到這個村。記者想到農戶家看看,越野車開出一公里多就再也不能向前開了。村支書趙麗説,"這還是全村最好的路了!"

  記者請趙麗書記介紹村子裏基礎設施情況。趙麗書記説,全村沒有一條硬化路面。涵洞,水渠,堰塘等都還是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修的,現在都殘破不堪根本就不能使用了。"為什麼不維修呢?"記者問。趙麗書記説,"咋不想維修呢,可是沒有錢啊!"

  説著趙麗書記遞給記者一張表,記者一看,原來是"固始縣2015--2017年貧困村脫貧工作調查表"。記者細細看了一遍才得知,村裏的脫貧壓力和困難是如此之大。據統計,楊廟村急需要暢通的道路14.74公里,需要建設資金368.5萬元;飲水安全1870人,需要資金59.84萬元;需要新增9台變壓器,需要資金60萬元;危房改造38戶,需要資金至少38萬元;村小學整修及辦公設施需要90萬元;村衛生室、計生室整修費50萬元;15千米的光纖費30萬元等等,這還不包括文化大園建設及村組綠化、垃圾處理等。

  困難一大堆,如何解決這些困難呢?在楊廟村記者和村、鎮、縣三級幹部一起探討這個問題。

  首先説人的問題。

  一是村裏缺幹部。觀堂鄉黨委書記劉永遠認為,一個村的經濟社會等發展村支部一班人很重要。現在的問題是,有文化的人都外出了。在家的年輕人也不願意承擔責任。據劉永遠書記介紹,現在的村班子成員平均年齡都在60歲以上。楊廟村因為書記趙麗年輕點,所以平均年齡才50多點。村幹部待遇也很低,在職時村支書年工資7000元,副職4200元。村幹部退休後一分錢待遇都沒有了,還不如民辦教師和村醫。正因為如此,現在的農村很難選出好幹部。象趙麗書記這樣本身自己有産業有公司又能夠回村承擔責任擔任村支部書記的很少很少。

  二是村裏缺勞動力。楊廟村全村3680人中,常年有兩千多人在外地打工。外出打工的佔全村勞動力的70%以上,留在家裏的都是60歲以上的居多。現在的楊廟村,60歲的就是能下地幹活的最得力的勞動力了。

  其次説錢的問題。

  據中國經濟網記者了解到,固始縣2014年本籍財政十幾個億,實際2014年全縣總開支四十多個億,也就是説有近三十個億的資金是通過農業、水利、林業、交通、環保、科技、衛生、教育等不同渠道進來的。固始縣是國家級貧困縣,所以這些資金到縣都應該用於基層扶貧。但據記者的調查,因為這些資金都是從不同的行業到的地方,在規劃、設計、使用等方面都各自為陣,缺乏高度的統一和之後的嚴格檢查。導致資金的大量浪費和無效。如此一來,楊廟村近700萬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的急需費用又該從哪來呢?又有什麼能做保障呢?

  再説政策問題。

  在楊廟村的兩天調查,記者發現兩個問題。一是國家給農民種地的政策不錯,但效果並不好。比如,為了鼓勵農民能種地、多種地,對凡是種植小麥和油菜籽的農民,每畝地國家補貼115元。外出打工農民根本不把這點錢放在心上,而在家種地的農民又往往因為農田灌溉用水等問題也把補貼給扣了,實際上得不到什麼補貼了。二是國家很多優惠的扶貧政策都到不了村。比如旅遊扶貧,金融扶貧,産業扶貧,教育扶貧,定點扶貧等等。在楊廟村,這些扶貧政策村幹部都還是第一次聽記者説。鄉黨委書記劉永遠説電商扶貧馬上開始,但不知為什麼也只是一個鄉鎮選一個村做試點。

  中國經濟網記者在走訪了河南、湖北、湖南地方後得知:固始縣楊廟村的現實困難在中國貧困地區並不是個別現象。由此可見,中國農村脫貧的"硬骨頭"最難啃的還在村一級。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