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新聞 > 國內經濟 > 正文

字號:  

工商總局:朋友圈轉發虛假廣告將受罰

  • 發佈時間:2015-09-29 06:54:52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陳明  責任編輯:張少雷

  工商總局近日終於明確表態要嚴厲打擊朋友圈的虛假廣告,並表示最高可罰款百萬。許多網友對此表示支援,專家解釋,罰款不是最終目的,目的是要倒逼大家自律,自覺凈化微信朋友圈的生態環境。

  9月1日起,新《廣告法》實施,規定發佈虛假廣告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責令停止發佈廣告,責令廣告主在相應範圍內消除影響。情節嚴重者最高可處以100萬元以上200萬元以下罰款,後果嚴重的還須承擔刑事責任。近日,國家工商總局廣告監督管理司司長張國華首次公開表示,微信朋友圈轉發廣告依舊需遵守新《廣告法》,消費者可向工商部門舉報。

  張國華表示,雖然朋友圈的監管仍有障礙,但如果發現線索清晰的虛假廣告,可以向工商舉報,由工商部門查處。對於轉發虛假廣告,張國華解釋,若以盈利為目的,始作俑者同樣要受處罰,與發佈者同罪。只是好心幫朋友的忙則不作為主要責任者,但也要有相應的處罰。

  對此,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劉俊海提醒,“在朋友圈你不是發什麼東西都沒有責任,工商總局的表態符合了一些人的預期。本身朋友圈是一個聯絡感情、交流思想、匯集資訊的平臺,更多是一種親朋好友之間的交流,理性的朋友應該少在朋友圈發一些虛假廣告,誤導性廣告。”

  “變味”的朋友圈 網友期待更多監管

  這是不是你現在微信朋友圈的狀態:你永遠都不知道朋友圈裏哪個人會成為下一個代購;不小心點開一個紅包得了三毛錢還要幫轉廣告;保健品、面膜、高倣A貨廣告擠走了心靈雞湯……近年,朋友圈漸漸變成生意圈,也引發了不少網友的怨言,一方面是過多的廣告佔用了朋友圈的“空間”,另一方則是夾雜著不少虛假資訊,降低了朋友圈的信任度。

  此次,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確認朋友圈轉發虛假廣告要受到處罰,令許多網友拍手稱快。有網友表示,“支援,朋友圈裏一些亂七八糟的廣告,我已經忍很久了,以後再有人求我轉發廣告,也有理由拒絕了。”一位網友提道,“真是為朋友圈的一些人智商捉急,説是虛假廣告還不信,眼看著上當受騙,希望監管後能夠減少這些事情的發生吧。”

  不僅僅是作為消費者的網友,有微商也表示支援,田女士在朋友圈代購南韓化粧品,她提道,“因為在朋友圈充斥著一些虛假廣告,很多人都對微商的産品産生了普遍懷疑,如果通過懲罰措施可以減少虛假廣告的傳播,也可以改善大家對微商的看法。”

  罰款百萬能杜絕朋友圈虛假廣告嗎?

  可以看出,網友此次對朋友圈虛假廣告的整頓充滿了期待,不過,對於舉報虛假廣告的做法,不少網友打起了退堂鼓,朋友圈的聯繫人大部分都是熟人,礙于面子,即使是受到了欺騙,大部分網友也表示不會發展到去工商部門舉報。在北京工作的劉女士表示,“要是熟人最多就當面提醒一下吧,要不是很熟的人,廣告還過於誇張、産品太過低劣的話,可能會舉報。”

  據了解,微信圈子行銷的封閉性、臨時性以及分散性等特點,給微店逃避監管、恣意傳銷售假提供了可乘之機。此外,虛假産品鑒別成本高、熟人舉報難等問題的存在,也讓人發出了“罰款百萬就能夠杜絕朋友圈虛假廣告嗎”這樣的疑問。

  劉俊海表示,市場秩序的維護離不開懲罰性賠償制度,罰款不是目的也不是最終解決方案,罰款的作用是倒逼大家自律,讓大家自覺凈化微信朋友圈的生態環境,避免讓朋友圈成為虛假廣告重災區。

  專家介紹,“對於微商,我們現在鼓勵大眾創業,我也很看好網際網路+,希望商家還是能夠靠自己質優價廉的商品、服務,提高綜合競爭力,在創新的同時牢記‘誠信’;對於個人,每個人都應該有自我保護意識,朋友圈裏的人都是你的親朋好友,在轉發一條資訊前都應該對內容的真假做一個判斷;而人們在看朋友圈廣告的時候,也應該保持理性,不要因為是熟人的廣告就掉以輕心,可減少上當受騙的風險;當然,社交網路平臺要主動加強朋友圈行為的規範和引導,適時提醒社會公眾防範交易風險。”

  據悉,朋友圈推銷共同特點是利用人與人之間熟人關係或間接熟人關係進行交易。由於銷售或代購採取私下交易,且無法提供相應票據,一旦發生消費爭議,合法權益難以保護。中新網生活頻道也提醒廣大消費者:一是不要輕易相信朋友圈內超低價銷售和代購;二是不要過分依賴朋友圈內曬單評價資訊;三是注意保存好交易過程記錄,發現問題及時投訴舉報。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