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新聞 > 國內經濟 > 正文

字號:  

投融資改革意見有望出臺 引金融活水流向實體經濟

  • 發佈時間:2015-09-16 06:51:00  來源:經濟參考報  作者:□記者 方燁 趙晶  責任編輯:李春暉

  記者了解到,《全面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或將在年底前出臺,將進一步打通金融資金向實體經濟流動的渠道。與此同時,投資項目線上審批監管平臺也將實現中央與地方的縱向貫通。

  與促投資穩增長息息相關的投融資體制改革一直是2015年的改革重點領域。國家發改委主任徐紹史在14日的發改委內部電視電話會議上明確表示,持續進行投融資體制改革仍是促投資穩增長的重要舉措之一,下一步還要打通金融資金向實體經濟流動的渠道。據統計,湖北、甘肅、青海、貴州、雲南等地區的投融資體制改革試點均已于最近展開,建立PPP項目庫、在多領域探求投融資改革突破口等方式方法均獲當地政府支援。

  記者了解到,《全面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的意見》可能包括統籌協調PPP相關政策,指導地方加快PPP項目落地,引導保險資金等社會資本更好對接國家重大項目等相關內容。財政部上周發佈的《財政支援穩增長的政策措施》提出,大力推廣PPP模式。6月24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設立規模為3000億元的中國保險投資基金,主要投向棚戶區改造、城市基礎設施、重大水利工程、中西部交通設施等領域,以及“一帶一路”和國際産能合作重大項目等。

  財政部金融司巡視員劉健近日建議,鼓勵保險公司、養老金等機構投資者進入,改善PPP項目融資困境。他表示,在股本融資方面,産業資本有限,相對來説成本也較高,如果項目層面都是産業資本的單一組成結構,很難承擔大量PPP項目的實施,必須鼓勵機構投資者進入。

  此外,投融資體制改革設想中還包括調整財政性資金投資方式,對競爭性領域産業存在市場失靈的特定環節,研究由直接支援項目改為更多采取股權投資等市場化方式予以支援。積極推廣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出臺基礎設施和公用事業特許經營辦法,充分激發社會投資活力。以用好鐵路發展基金為抓手,深化鐵路投融資改革。深化公路投融資體制改革,修訂收費公路管理條例。出臺政府投資條例,研究制定政府核準和備案投資項目管理條例,逐步將投資管理納入法治化軌道。

  推動地方融資平臺轉型改制進行市場化融資等內容也可能寫入《意見》。根據《財政支援穩增長的政策措施》,財政部將支援加大地方融資力度,確保棚改等在建項目後續融資,保障基礎設施投入資金來源,促進地方落實穩增長目標。

  還有市場人士預期,《意見》還可能提及如何發揮好政策性金融的作用,包括擴大抵押補充貸款規模,並將發放範圍擴展至中國進出口銀行和中國農業發展銀行,適當增加年度信貸計劃等內容。可能提及研究完善研發費用計核辦法,擴大企業研發費用扣除範圍。

  如何打通金融資本向實體經濟流動的渠道,社科院投融資研究中心副主任陳經緯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現在有兩個問題需要解決,一是吸引融資的項目要改進,要讓人有利可圖。另一個是要在“金融軟設施”,也就是規則的制定上加緊,得讓資金安全有保障,形成制度。“從全球視角看,中國的金融資源實際上是非常豐富的。車有了,路也有了,需要解決的是規則體系問題。”陳經緯認為。

  發改委在投融資改革方面即將進行的另一重大舉措,將是努力實現投資項目線上審批監管平台中央與地方的縱向貫通。

  與之同步的是,幾大部委還將努力推進《政府投資條例》和《政府核準和備案投資項目管理條例》的立法工作。發展改革委8月18日發文稱,下半年該委將繼續加強部門協調,加快推進重點立法和制度建設方面工作,配合國務院法制辦做好《政府投資條例》報請國務院審議準備工作,爭取年底前出臺。7月23日,國務院法制辦向社會公開發佈《政府核準和備案投資項目管理條例(徵求意見稿)》,明確提出將精簡前置審批、優化審批程式,除關係國家安全和生態安全、涉及全國重大生産力佈局、戰略性資源開發和重大公共利益的企業投資項目外,一律實行備案管理。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