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0日 星期五

財經 > 新聞 > 國內經濟 > 正文

字號:  

中國將形成“一帶九區多點”海洋開發格局

  • 發佈時間:2015-09-07 10:04: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王斌

  據發改委網站消息,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展規劃司和國家海洋局戰略規劃與經濟司主要負責人表示,到2020年全國海洋主體功能區佈局基本形成之時,將形成“一帶九區多點”海洋開發格局、“一帶一鏈多點”海洋生態安全格局、以傳統漁場和海水養殖區等為主體的海洋水産品保障格局、儲近用遠的海洋油氣資源開發格局。

  日前,國務院批准發佈了《全國海洋主體功能區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展規劃司和國家海洋局戰略規劃與經濟司主要負責同志共同接受了媒體的採訪,回答了記者的提問。

  以下為問答全文:

  問:請介紹一下《規劃》出臺的背景。

  答:《全國主體功能區規劃》明確提出:“海洋既是目前我國資源開發、經濟發展的重要載體,也是未來我國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戰略空間。鋻於海洋國土空間在全國主體功能區中的特殊性,國家有關部門將根據本規劃編制全國海洋主體功能區規劃,作為本規劃的重要組成部分,另行發佈實施”。為此,國家發展改革委和國家海洋局組織成立了跨部門和跨領域專家組成的規劃編制組,開展規劃編制,歷經多輪徵求意見、修改完善,形成規劃送審稿並經國務院批准實施。這標誌著我國主體功能區戰略和規劃實現了陸域國土空間和海洋國土空間的全覆蓋。

  問: 編制實施《規劃》有什麼重大意義?

  答:《規劃》是推進形成海洋主體功能區佈局的基本依據,是海洋空間開發的基礎性和約束性規劃,對於實施海洋強國戰略和增強海洋可持續發展能力等具有重要意義。

  首先,編制實施《規劃》是加快海洋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促進結構優化升級的迫切需要。海洋空間開發模式不合理是導致海洋過度開發和不可持續的重要原因。我國海洋開發還處於粗放型階段,海洋産業多以資源開發和初級産品生産為主,“重規模,輕品質”的海洋經濟發展方式,導致我國海洋産業結構低質化,海洋經濟佈局趨同化。高消耗的能源重化工産業向濱海集聚的趨勢明顯,圍填海規模不斷增加,對海洋生態環境壓力越來越大。因此,通過明確不同海域的主體功能定位和發展方向,有利於把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調整優化經濟結構的要求落實到具體海洋空間上。

  其次,編制實施《規劃》是促進海洋空間協調發展、提高海洋資源開發能力的迫切需要。目前,我國絕大部分海洋開發利用活動發生在近岸海域,可利用岸線、灘塗空間和淺海生物資源日趨減少,近岸過度開發問題突出,但深遠海開發不足問題也比較突出。這不僅關係到我國海洋空間的可持續開發利用,也關係到我國海洋發展的未來。因此,在優化調整近岸海域開發模式的同時,在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及其他管轄海域,培育發展若干資源條件優越、環境承載能力強的重點開發區域,促進深遠海海洋資源勘探開發和部分邊遠島礁及其周邊海域開發,有利於促進海洋空間協調發展、提高海洋資源開發能力。

  第三,編制實施《規劃》是建設海洋生態文明、增強海洋可持續發展能力的迫切需要。我國近岸海域污染總體形勢嚴峻,遼東灣、渤海灣、膠州灣、長江口、杭州灣、閩江口、珠江口及部分大中城市近岸局部海域污染嚴重。受全球氣候變化、不合理開發活動等影響,近岸海域生態功能退化,海洋生態災害頻發,典型海洋生態系統受損嚴重,部分島嶼特殊生境難以維繫。在推進形成海洋主體功能區過程中,一方面引導海洋開發活動向發展條件好的區域適度集聚,使集聚程度與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相適應;另一方面,對我國傳統海洋漁場、海洋各類保護區等涉及海洋生態安全的敏感區域進行保護,限制或禁止進行大規模高強度集中開發活動和對海洋生態環境有較大影響的沿岸開發活動,有利於進一步推動海洋生態文明建設、增強海洋可持續發展能力。

  問:推進形成海洋主體功能區的基本理念是什麼?

  答:推進海洋主體功能區的形成,必須立足我國海洋空間的自然狀況,堅持科學的海洋空間開發導向,遵循海洋經濟發展規律,與海洋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相適應。依據的基本理念包括:

  一是符合海洋可持續開發利用的理念。不同海洋空間的自然狀況不同,其資源環境承載力也不同。開發不當或過度開發導致的海洋生態損害需要較長時間才能恢復,甚至難以恢復。因此,要堅持敬畏、尊重和順應自然,根據不同海域的自然屬性和海洋資源環境承載力,科學確定不同海域的主體功能,控制海洋空間開發強度,合理安排開發內容、開發方式及開發時序,實現海洋可持續發展。

  二是明確不同海域主體功能的理念。海洋開發具有多宜性,同一海域按照自然屬性會有多種功能,也可以有多種開發方向,但必有一種主體功能。明確不同海域的主體功能,並據以確定發展的主體內容和主要任務,避免因主次功能不分帶來的不良後果。符合主體功能定位或與主體功能相協調的功能可作為該主體功能區的次要或其他功能。同時,要根據主體功能定位配置公共資源,完善法律法規和政策,綜合運用各種手段,引導開發主體根據不同海域的主體功能定位,進行控制或有序開發。

  三是優化海洋空間佈局的理念。海洋空間是濱海地區經濟發展的載體。海洋空間佈局調整對轉變海洋經濟發展方式、優化海洋資源配置、提高戰略資源儲備等具有重要作用。目前我國近海開發強度和規模已經很大,但深遠海開發不足,不同沿海地區海洋産業結構趨同現象嚴重。要引導産業注重海洋生態效益,優化和規範近海開發活動,在堅持可持續開發理念的前提下,優先和重點支援深遠海開發活動。

  四是調控海洋開發強度的理念。我國高強度開發主要集中在海岸帶城鎮區、工業區、港口及其周邊海域,大面積的海域利用包括海水養殖區、傳統漁場、海洋保護區等,要以保障水産品安全供給或提供生態服務功能為主,嚴格控制開發強度和捕撈強度,必要時實施禁止性開發措施。即使適宜進行圍填海、港口建設等高強度集中開發的海域,也要根據資源環境承載能力進行嚴格的生態環境評估,控制和減少對周邊海域生態環境的負面影響。

  五是強化海洋生態功能的理念。隨著人們對生活品質要求的不斷提高,對海洋生態環境的需求與日俱增,包括自然優美的海洋景觀、舒適宜人的海洋氣候等。近年來我國濱海地區不合理的海洋開發活動,已經導致海洋生態功能出現退化。必須堅持以人為本,把改善海洋生態環境作為提高居民生活品質的重要內容,把保障和增強海洋生態服務能力作為藍色國土空間開發的重要任務,為子孫後代保留更多的自然海洋美景。

  問:如何理解“海洋主體功能區”中“主體”的含義?

  答:“主體功能區”就是強調一定的國土空間單元具有多種功能,主體功能雖然並不排斥其他從屬功能,但必有一種主體功能。如,陸域國土空間的農産品主産區,以提供農産品為主體功能,但也可以適當發展農産品加工等産業,重點生態功能區以提供生態産品為主體功能,但也可以適當從事資源開發和旅遊開發等活動。

  《規劃》依據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現有開發強度和未來發展潛力,將海洋主體功能區按開發內容分為産業與城鎮建設、農漁業生産、生態環境服務三種“主體”功能。産業與城鎮建設功能主要是為産業和城鎮建設提供空間和資源;農漁業生産功能主要是提供海洋水産品;生態環境服務功能主要是提供生活娛樂休閒的環境、保護生物多樣性、調節氣候、釋氧固碳等生態服務。

  問:《規劃》是如何劃分海洋主體功能區的?以什麼為依據?

  答:《規劃》將我國海洋空間劃分為優化開發、重點開發、限制開發和禁止開發四類區域。四類區域是基於不同海域的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現有開發強度和未來發展潛力,以是否適宜或如何進行高強度集中開發為基準劃分的。

  優化開發區域,是指現有開發利用強度較高,資源環境約束較強,産業結構亟需調整和優化的海域。該區域主要集中在海岸帶地區,承載了絕大部分海洋開發活動,海洋生態環境問題日益突出,海洋資源供給壓力較大,必須要優化海洋開發活動,加快海洋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

  重點開發區域,是指在沿海經濟社會發展中具有重要地位,發展潛力較大,資源環境承載能力較強,可以進行高強度集中開發的海域。該區域包括國家批准的沿海區域規劃所確定的用於城鎮建設、港口和臨港産業發展、海洋資源勘探開發、海洋重大基礎設施建設的海域。高強度集中開發活動大都會改變海域的自然屬性,或給海洋自然環境帶來難以恢復的影響,因此應嚴格控制其規模和面積。

  限制開發區域,是指以提供海洋水産品為主要功能的海域,包括用於保護海洋漁業資源和海洋生態功能的海域。在該區域必須限制高強度的集中開發活動,但允許開展有利於提高海洋漁業生産能力和生態服務功能的開發活動。

  禁止開發區域,是指對維護海洋生物多樣性,保護典型海洋生態系統具有重要作用的海域,包括海洋自然保護區、領海基點所在島嶼等。在該區域除法律法規允許的活動外,禁止其他開發活動。

  問:未來海洋國土空間將形成什麼樣的格局?

  答:《規劃》提出,到2020年主體功能區佈局基本形成之時,形成“一帶九區多點”海洋開發格局、“一帶一鏈多點”海洋生態安全格局、以傳統漁場和海水養殖區等為主體的海洋水産品保障格局、儲近用遠的海洋油氣資源開發格局。具體來看:

  ——構建“一帶九區多點”海洋開發格局。以海岸帶為主要載體,調整優化以遼東半島海域、渤海灣海域、山東半島海域、蘇北海域、長江口及其兩翼海域、海峽西部海域、珠江口及其兩翼海域、北部灣海域、海南島海域等九區組成的近岸海域空間佈局,保障國家沿海發展戰略所確定的重點城市、重點産業和重大基礎設施建設的有效實施,形成我國海洋開發戰略格局。

  ——構建“一帶一鏈多點”海洋生態安全格局。努力保護北起鴨綠江口,南到北侖河口,縱貫我國內水和領海、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全部海域的生態環境,形成藍色生態屏障;以遍佈全海域的海島鏈和各類保護區為支撐,加強沿海防護林體系建設,以保護和修復濱海濕地、紅樹林、珊瑚礁、海草床、潟湖、入海河口、海灣、海島等典型海洋生態系統為主要內容,構建海洋生態安全格局。

  ——構建以傳統漁場和海水養殖區等為主體的海洋水産品保障格局。以我國傳統漁場、近岸養殖區和水産種質資源保護區為基礎,控制近海捕撈強度,規範發展海水養殖,構建覆蓋我國管轄海域、與生物多樣性保護緊密結合的海洋水産品生産和供應保障格局。

  ——構建儲近用遠的海洋油氣資源開發格局。確保海洋生態環境安全和戰略資源儲備,合理控制近海油氣資源開發規模,支援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油氣資源的勘探與開發,建設深遠海海洋戰略資源接續區,推進形成“儲近用遠”的海洋油氣資源開發格局。

  問:圍繞《規劃》實施,國家將採取哪些舉措?

  答:發展改革部門、海洋行政主管部門將會同有關部門和地方認真貫徹實施《規劃》提出的目標和任務,嚴格按《規劃》中推進形成海洋主體功能區佈局的各項措施開展工作,制定相關政策,重點謀劃開展以下工作:

  一是開展《規劃》宣傳解讀工作。多層次、多渠道、有針對性地開展《規劃》宣傳培訓活動,使社會各界對《規劃》明確的基本概念、基本理念和主要內容有清晰的認識,對每一類海洋主體功能區的發展原則和發展方向有準確的把握,進一步營造貫徹落實《規劃》的良好社會環境,促進海洋經濟和海洋事業持續健康、合理有序發展。

  二是細化落實《規劃》各項政策措施。國務院有關部門將進一步研究落實財稅、投資、産業、海域和環境等政策,制定實施細則和具體措施。沿海地方也將在準確把握《規劃》目標任務要求的基礎上,結合自身實際,研究編制省級海洋主體功能區規劃,推動各地按照《規劃》優化海洋經濟佈局、調整海洋産業結構、加強海洋生態環境建設。

  三是加強規劃實施的監督評價。做好規劃實施的監督指導,加快監測評估系統建設,對各類海洋主體功能區的功能定位、發展方向、開發和管制原則等落實情況進行全面監測分析。建立海洋主體功能區動態管理資訊系統,開展海洋主體功能區開發利用程度、開發強度變化、資源環境狀況等方面的動態監控管理。加強對規劃實施過程中政策制定和實施效果的評價分析,定期形成評估報告上報國務院。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