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6日 星期天

財經 > 新聞 > 國內經濟 > 正文

字號:  

中科院:13年間中國被高估106億噸碳排放量

  • 發佈時間:2015-08-27 10:53:22  來源:中國環境報  作者:張素  責任編輯:李春暉

  中國科學院日前發佈研究結果稱,中國碳排放總量比先前估計低約10%~15%,重新核算後的中國碳排放在2000年至2013年間比原先估計少106億噸二氧化碳。這項研究首次核算出基於實測數據的中國碳排放清單。

  碳排放清單是全球變化模擬、氣候模型構建、制定各國減排政策及國際談判的基礎。本次科研團隊成員、哈佛大學博士劉竹介紹,當前國家和全球的碳排放主要由國際機構依據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方法和能源統計數據進行估算。

  不過,國際上對碳排放的計算方法是用不同能源的消耗量乘以排放因子,排放因子指的是消耗單位燃料時氧化的碳量。由於長期缺少基礎數據,“中國的排放數據主要由西方發達國家科研及政府機構發佈,其碳排放量的核算主要依據發達國家的經驗估計。”劉竹説。

  由中國科學院上海高等研究院研究員魏偉團隊聯合哈佛大學、清華大學等24所科研機構組成的科研團隊,歷時4年開展針對中國實際情況的中國碳排放核算工作,統計了中國所有行業部門化石能源燃燒的碳排放及水泥生産過程的碳排放,覆蓋了中國99%的能源消費量。

  “中國的煤炭中灰分較高,含碳量遠低於發達國家水準及世界平均水準,本研究實測中國煤平均含碳量為54%,但IPCC默認值為75%”,魏偉説,“這也就意味著中國煤炭並沒有排放那麼多二氧化碳”。

  劉竹表示,106億噸二氧化碳相當於《京都議定書》框架下具有強制減排義務的西方發達國家自1994年以來實際減排量的近百倍。“如果按照21世紀氣候變化控制在2攝氏度範圍的各種排放情景下,中國的排放空間較原來相比增加25%~70%”。

  科學家們表示,希望基於實測數據研發的各類數據庫能被國際社會所承認。目前“中國碳排放數據庫”已基本建成。魏偉介紹,中科院碳專項將於2015年年底結題,“我們會向國家提供一個詳細的碳排放技術參數,為碳減排、碳交易和國際氣候變化的談判等提供科技支撐”。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