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貨幣政策有連續降準空間
- 發佈時間:2015-08-27 10:38:03 來源:經濟參考報 責任編輯:李春暉
預期之中的降準降息,在意料之外的時點出現。面對經濟下行壓力和全球金融市場的劇烈動蕩,人民銀行25日晚間公告降準降息。考慮到宏觀政策的前瞻性要求,年內還有較大的連續降準空間。
經過此次調整,自8月26日起,一年期存貸款利率將分別降至1.75%和4.6%,其他各檔次存貸款利率將相應調整。這一利率水準是人民銀行將基準利率作為貨幣政策調控工具以來的最低點。
與此同時,自9月6日起,下調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並額外下調四類涉農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額外下調金融租賃公司和汽車金融公司準備金率3個百分點。
多數專家認為,此次果斷降準降息,彰顯決策層穩增長決心。近期,包括PMI數據在內的主要經濟指標處於歷史低位,國內經濟下行壓力進一步上升。此時降準降息不僅能夠直接注入流動性、降低企業融資成本,而且能夠有效提振投資者對中國經濟的信心。另一方面,在包括國內A股在內的全球金融市場大幅動蕩的時期,降準降息更有利於穩定資本市場預期,有利於消除市場恐慌情緒。
展望未來的政策走勢,專家預期,年內還有較大的連續降準空間。就可能性而言,其一,目前的外匯佔款壓力已經不復存在,已無維持高準備金率對衝外匯佔款的必要,釋放了較大的降準空間。最新數據顯示,前7個月,央行口徑外匯佔款較上年末減少6612億元。而且,在前期人民幣貶值後,資本流出壓力不容樂觀。其二,央行前期通過各種本質是再貸款的創新性工具向金融機構注入了較多流動性,目前亦可通過同步回收這類短期創新性工具對衝貨幣膨脹的風險。
就必要性而言,央行也有必要以降準置換MLF、PSL等創新工具,因為這一流動性置換也將直接降低市場利率水準。此前,央行也通過多種這類創新工具調節市場流動性,但市場短期利率的下行並未能傳導到中長期利率端。造成這一尷尬局面的原因就在於政策工具的選擇。一方面,MLF這類創新工具,只能提供短期流動性,在經歷了2013年“錢荒”以後,商業銀行不願以“借短貸長”的方式將這類流動性注入實體企業,而更多地是在同業市場內部迴圈。另一方面,央行只需要向商業銀行繳納的法定準備金支付較低的利率,而央行以MLF等創新工具向商業銀行放貸所收取的利率遠遠高於前者。這直接提高了商業銀行的資金成本,背離了解決融資難融資貴的初衷。故此,為解決融資貴問題,央行也有必要連續降準置換MLF這類創新工具。
值得關注的是,此次雙降消息發佈後,全球股市大漲,標普500指數期貨擴大漲幅至3.6%,德國DAX指數一度上漲4.1%。可以説,中國的政策對於提振穩定全球市場發揮了重要作用。中國7%的增速,雖非一枝獨秀,但也名列前茅,中國經濟發展亦有諸多亮點,如一帶一路、國際産能合作等等。對於孱弱的全球經濟,這些都彌足珍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