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貿最艱難的時刻:下半年開局不利 6%遙不可及
- 發佈時間:2015-08-20 07:30: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責任編輯:李春暉
“中國貿易比預想更加嚴峻複雜。” 昨日,在商務部例行新聞發佈會上,發言人沈丹陽評價當前的外貿形勢,他表示,由於存在很多不確定因素,外部需求嚴重不足,不排除下半年個別月份出口負增長。這也意味著在連續三年不達標的背景下,今年的外貿表現可能更加糟糕。在經歷了十幾年高速發展的紅利期之後,外貿在進入到向創新驅動、優化結構轉型最艱難的時刻。
下半年開局不利 6%遙不可及
據統計,2015年7月,全國進出口總值為2.12萬億元,同比下降8.8%。其中,出口1.19萬億元,下降8.9%;進口0.93萬億元,下降8.6%。值得注意的是,這已經是中國外貿連續第5個月負增長,降幅較上月有所擴大。
商務部研究院外貿所所長李健表示,7月出口出現同比下跌,主要是受今年以來外需改善乏力、人民幣升值及去年同期月度基數偏高的影響。當前,內外需疲弱的格局尚未根本改變,外貿穩增長仍需加碼。
國內貿易情況不佳,全球的貿易態勢同樣令人堪憂。據了解,去年9月,世貿組織曾預測今年全球貿易增長4%,二季度過後,世貿組織就將增速修正為3.3%。沈丹陽表示,從已經公佈的上半年進出口數據看,今年全球貿易額的增速很可能是負的。
“因此,對全年的出口我們是不容樂觀的。”沈丹陽表示,考慮到去年下半年同期基數較高和部分月份異常增長的因素,不排除今後個別月份的出口仍然出現負增長的情況。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專家王軍也表示,今年外貿的頹勢的確有些出乎意料,以年初定下的全年外貿增長6%的標準來看,全年出口增速能保持零增長已是比較現實的目標。
紅利漸失 競爭力空檔
一些具體的數字更加能夠説明問題。據統計,我國7月對外直接投資同比下降18.6%,繼6月下降15.5%以來連續兩個月負增長。而7月外貿出口先導指數也連續第5個月下滑,業內人士認為,這表明今年三季度我國的出口壓力仍然較大。
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部副主任白明坦言,今年外貿態勢持續不佳同我國正在進行的産業結構轉型也息息相關,尤其是東部地區,隨著外資結構調整,一部分製造業轉移到東南亞等成本更低的地區,新的産業暫未形成氣候。而産業結構的青黃不接,也導致我國的貿易競爭力進入了相對的空檔期。
此外,對於近期人民幣貶值對外貿的影響,沈丹陽表示,匯率變化是雙刃劍,本次人民幣幣值變化,勞動密集型和即時結匯的企業可能相對受益,而對進口依存度較高的行業和外債較多的企業,成本就會相應提高。
王軍也表示,從短期來看,人民幣匯率的變化對於外貿的拉動作用還十分有限,一是此次調整的幅度並不大,並沒有到扭轉局面的地步,二是外貿行業大多數都是遠期結匯,當前的匯率調整對於外貿企業來説參考意義不大。沈丹陽也表示,相對於匯率的短期貶值,調整後匯率彈性的增強和雙向波動的常態化對外貿的影響將更為長遠。
亮點跳轉 未來可期
儘管頹勢很難在短期內化解,但下半年外貿仍有幾處亮點可期。首先是“一帶一路”戰略已經漸漸發力,數據顯示,今年前7個月,我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貿易形勢穩中有進,對印度、泰國、越南的出口分別增長了9.8%、16.3%和12.5%。
國家發改委國際經濟合作研究室主任張建平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外貿形勢嚴峻將會催促企業積極開發南亞、東南亞新興市場。“經過上一輪的改革開放,歐美、亞太等成熟市場已經被開發得差不多了,‘一帶一路’沿線市場卻潛力巨大,印度、泰國這些國家擁有相當可觀的人口和市場規模,貿易需求也未被完全挖掘。從中長期看,‘一帶一路’貿易將成為我國對外貿易的一個巨大增長點。”
同樣值得關注的還有跨境電商的迅猛發展。資料顯示,去年全國跨境電商交易規模約為4.2萬億元,佔全年進出口總額的15.9%,在業內看來,跨境電商是目前整個外貿領域中為數不多的穩定增長點,隨著政策和市場的不斷激勵,跨境電商將在正在培育的所有外貿競爭新優勢中率先脫穎而出。
“進一步發展跨境電商需要國家政策更有力的支援,包括努力實現電商貿易的便利化。”白明對北京商報記者如是説,“另一方面,也要夯實線下基礎,改善物流條件,積極與國外進出口商對接,同時還要注意完善跨境支付和交易保障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