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0日 星期四

財經 > 新聞 > 國內經濟 > 正文

字號:  

我國新版職業分類出爐 網友熱議消失的職業

  • 發佈時間:2015-08-12 08:24:41  來源:國際線上  作者:張培君 黃岱昕  責任編輯:張少雷

製圖/石金紅

  話題背景

  隨著社會發展,一些傳統職業開始衰落甚至消失,而一些新興職業在不斷涌現。近日,2015版《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分類大典》出爐。職業分類“吐故納新”,增加了“快遞員”、“網路資訊安全管理員”等300多個新職業,也有800多個傳統職業被取消。

  職業變遷是社會變遷的晴雨錶。對於人力資源大省的河南,新的職業分類將帶來什麼影響?面對職業更替,我們又應該怎麼做?對此,網友眾説紛紜。

  網友故事

  消失的職業——釘鍋箍碌鍋

  大河網網友“湛河閒人”:現在的人家家戶戶有好幾個鍋,一旦用壞立馬扔掉,已經沒有人像過去那樣,把有砂眼或裂紋的鍋修修繼續用了。

  記得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在老家農村經常看到挑著修鍋傢夥什兒擔子的修鍋人,嘴裏吆喝著:修鍋——箍碌鍋!清脆的吆喝聲響遍小山村。不大一會兒,從各家各戶都會掂出來一堆需要修的鍋。修鍋人挑的擔子裏有風箱、小爐子、釘子、鏟子、鐵片、膩子、錘子、砧子等工具,“叮叮噹當”不大一會兒,一個個爛鍋就修好了。

  修鋼筆的師傅再也找不到了

  大河網網友“窮廬主人”:記得讀小學時,鋼筆常出毛病,於是我們就盼望著中午放學時,可以在學校門口見到修理鋼筆的師傅。印象中,他皮膚黝黑,瘦瘦的褲管上都是墨漬。他坐在馬扎上,膝蓋上鋪著一塊棉布,身邊有一隻扁扁的箱子。筆尖壞了換筆尖,筆帽壞了換筆帽,皮囊漏了換皮囊,我們圍在他身邊,看他用刀片剔除筆尖裏的碳漬,然後鋼筆就又好用了。

  現在大家常用的是圓珠筆和簽字筆,我又去哪找修鋼筆的師傅呢?

  我是善於苦中作樂的快遞員

  大河網網友“快遞哥小馬”:我是一名快遞員,一名工作辛苦、但善於苦中作樂的快遞員。很多人都會在週一感到焦慮,要為連續一週的工作謀劃,但在快遞員的世界裏,每天都過得像是週一。一個字,忙!

  也曾經遇到過很鬱悶的事情。有次我送一個到付件,忘記收錢了,回頭去找客戶拿,他居然扮失憶。還是希望全社會都能給快遞員更多理解,畢竟我們掙的都是辛苦錢。

  做好網路世界的安全衛士

  大河網網友“雲中山”:在很多人看來,我們只是一群沒事兒就盯著電腦螢幕的網管。殊不知,這螢幕裏的一行行字符有大學問。我所供職的網站,為多家金融企業服務,裏面的數據,往往價值過億。我們平均一天就會遇到十多次大的攻擊,這時網路資訊安全管理員就要顯神威了。

  網際網路世界的技術日新月異,身為網路資訊安全管理員,我們也必須不斷學習最新技術。畢竟,在與駭客進行較量時,一旦失手,損失無法估量。

  網聚觀點

  萬眾創新帶來眾多新職業

  @燈泡冒泡:10多年前,説起快遞,大家唯一的印象基本還是郵政的EMS。電子商務的發達帶來了快遞小哥,眾多新職業不就是萬眾創新的紅利嗎?

  大河網網友“風景獨好”:網際網路、高科技的發展,帶來了這次職業分類大典中的許多新行當。這些新職業,絕大多數都是在市場的洗禮中逐漸成熟的,社會發展需要這樣的民間大智慧

  歷史文化不能隨老行當消失

  大河網網友“真源小李飛刀”:經濟建設潮涌正盛,網路時代推波助瀾,社會新陳代謝的速度前所未有。鋦鍋匠、補傘匠、修筆匠、茶水攤、剃頭挑子、翻瓦的、搖電話的,這些兒時常常接觸到的職業如今再也見不到了。

  大河網網友“越洋吟悅”:發展的腳步不應該把傳統的手工藝人統統拋棄。還記得老家那些專門做小孩兒虎頭鞋的老奶奶,看著子孫都不願傳承自己的手藝而嘆氣。真怕若干年後,孩子們穿的、戴的都是商場裏買來的工業品,失去了民族特色。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