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5月30日 星期四

財經 > 新聞 > 國內經濟 > 正文

字號:  

高法:民間借貸利率超36%部分無效

  • 發佈時間:2015-08-07 07:46:30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王小偉  責任編輯:王斌

  最高人民法院6日發佈的《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明確,借貸雙方通過P2P網貸平臺形成借貸關係,網路貸款平臺的提供者僅提供媒介服務,則不承擔擔保責任;如果P2P網貸平臺的提供者通過網頁、廣告或者其他媒介明示或者有其他證據證明其為借貸提供擔保,根據出借人的請求,人民法院可以判決P2P網貸平臺的提供者承擔擔保責任。在民間借貸利率方面,如果借貸雙方約定的利率超過年利率36%,則超過年利率36%部分的利息應當被認定無效,借款人有權請求出借人返還已支付的超過年利率36%部分的利息。

  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專職委員杜萬華表示,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特別是新舊動力轉換的關鍵時期,落實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著力解決中小微企業融資難,是當前經濟發展的重要任務之一。在此背景下,作為正規金融合理補充的民間借貸,因其手續簡便、放款迅速而日趨活躍,借貸規模不斷擴大,已成為廣大市場主體獲得生産、生活資金來源、投資謀取利益的重要渠道。然而,由於我國金融和法律體系相對不健全,民間借貸存在一定負面影響,其粗放、自發、紊亂的發展一直游離于國家金融監管體系的邊緣;其盲目、無序、隱蔽的缺陷日積月累疊加凸顯,民間借貸風險漸增,隱患愈加突出。伴隨著借貸主體的廣泛性和多元化,民間借貸的發展直接導致大量糾紛成訟,人民法院受理案件數量快速增長。2011年全國法院審結民間借貸糾紛案件59.4萬件,2012年審結72.9萬件,同比增長22.68%;2013年審結85.5萬件,同比增長17.27%;2014年審結102.4萬件,同比增長19.89%;2015年上半年審結52.6萬件,同比增長26.1%。目前,民間借貸糾紛已經成為繼婚姻家庭之後第二位民事訴訟類型,訴訟標的額逐年上升,引起社會各界廣泛關注。

  最高人民法院對於企業之間的民間借貸給予有條件的認可。企業為了生産經營的需要而相互拆借資金,司法應當予以保護。這不僅有利於維護企業自主經營、保護企業法人人格完整,而且有利於緩解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等頑疾,滿足企業自身經營的需要;不僅有利於規範民間借貸市場有序運作,促進國家經濟穩健發展,而且有利於統一裁判標準,規範民事審判尺度。

  最高人民法院強調,允許企業之間融資,絕非意味著可以對企業之間的借貸完全聽之任之、放任自流。應當説,解禁並非完全放開,正常的企業間借貸一般是為解決資金困難或生産急需偶然為之,但不能以此為常態、常業。作為生産經營型企業,如果以經常放貸為主要業務,或者以此作為其主要收入來源,則有可能導致該企業的性質發生變異,質變為未經金融監管部門批准從事專門放貸業務的金融機構。生産經營型企業從事經常性放貸業務,必然嚴重擾亂金融秩序,造成金融監管紊亂。這種行為客觀上損害了社會公共利益,必須從效力上作出否定性評價。為此,《規定》專門對企業間借貸應當認定無效的其他情形作出了具體規定。

  《規定》有關民間借貸利率和利息的內容主要包括:借貸雙方沒有約定利息,或者自然人之間借貸對利息約定不明,出借人無權主張借款人支付借期內利息;借貸雙方約定的利率未超過年利率24%,出借人有權請求借款人按照約定的利率支付利息,但如果借貸雙方約定的利率超過年利率36%,則超過年利率36%部分的利息應當被認定無效,借款人有權請求出借人返還已支付的超過年利率36%部分的利息;預先在本金中扣除利息的,人民法院應當按照實際出借的金額認定為本金;除借貸雙方另有約定的外,借款人可以提前償還借款,並按照實際借款期間計算利息。

  翼龍貸董事長王思聰表示,《規定》與此前中國人民銀行等部門發佈的《關於促進網際網路金融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相互配合與補充,對P2P平臺進行了進一步約束和規範,有利於整個網際網路金融行業朝著更健康方向發展。P2P平臺的本質是資訊媒介、撮合業務,應嚴守底線,提供媒介服務,嚴格遵守借貸利率的規定。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