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7日 星期四

財經 > 新聞 > 國內經濟 > 正文

字號:  

年內降息降準仍存可能 負利率時代已若隱若現

  • 發佈時間:2015-08-01 09:44:25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馬藝文

  “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鬆緊適度,保持合理的流動性,提高服務實體經濟能力和水準。”7月30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為下半年的貨幣政策定下了基調。筆者以為,不管貨幣政策工具如何使用,最終的目的就是要服務實體經濟。因此,在現階段保持相對較低的利率水準是非常必要的。也就是説,年內降息降準仍可看到,而且隨著一年期存款基準利率和CPI的此消彼長,負利率時代或許已經離我們不遠了。

  此次政治局會議除要求“保持宏觀政策連續性和穩定性”外,還非常明確提出要“在區間調控基礎上加大定向調控力度,及時進行預調微調,高度重視應對經濟下行壓力,高度重視防範和化解系統性風險”。這給了各界對貨幣政策工具使用的想像空間。

  大多數機構和專家認為,下半年貨幣政策預調微調的幅度要小于上半年,央行是否會再次進行全面的降準降息需要視實體經濟需求而定,但可以肯定的是,定向政策仍會大行其道。

  從去年11月份第一次降息開始,在8個月的時間內央行四次降息共計1個百分點,目前一年期存款基準利率已降至2%。

  這四次降息的過程可以用“小步快跑”來概括:“小步”指的是每次僅降0.25個百分點,各界都感到不解渴;“快跑”指的是降息的時間間隔由3個多月減至1個多月。

  而降準則要“猛烈”的多:自2015年2月5日起降準0.5個百分點;自2015年4月20日起降準1個百分點。在這兩次“普降”的同時,定向降準的力度也在加大。自6月28日起,在降息的同時央行也採取了定向降準的措施。2014年,央行曾分別於4月份和6月份進行過兩次定向降準。

  降準的速度和規模完全稱得上“速降”。年內第一次降準釋放的流動性在6000億元以上,第二次降準釋放的流動性就達到了1.5萬億元左右,定向降準也釋放了相當規模的流動性。

  對於貨幣政策的調整,金融市場的反映通常快於實體經濟,傳導到實體經濟會有一定時滯(一般情況下在半年左右),不會短期內就有明顯效果。因此,貨幣政策在當前進入靜默期也是可以理解的,前期釋放的流動性需要從金融體系流向實體經濟。而實體經濟方面也要利用好流動性相對寬鬆的局面,努力打造經濟新增長點,形成有競爭力的産業,重塑實體經濟的競爭力,引導金融資源不斷流向實體經濟。

  連續四次降息,居民的感受是最直接的,銀行存款收益下降,不得不另尋投資出路。但值得慶倖的是,目前CPI漲幅仍低於一年期存款基準利率,銀行存款不至於貶值。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將CPI調控目標設定在3%左右,這是一個對實體經濟轉型升級和資本市場健康發展都有利的溫和通脹目標。但今年以來,單月CPI增幅始終低於1.5%,CPI也已經連續10個月在2%之下,遠遜於3%左右的政府控制目標。

  對於後續物價走勢,央行認為,受穩增長政策效果等多重因素的影響,近期物價水準低位企穩,其中個別商品價格也出現了一定的漲幅,但總的看,居民的物價預期保持穩定。

  大部分專家都認為,CPI預期保持平穩,但下半年會有一個上升的階段,預計全年CPI會保持在2%以下。CPI的溫和上漲給貨幣政策提供了調整的空間。

  目前,金融機構一年期存款基準利率為2%,若年內按最少降息一次0.25個百分點計算,利率水準將降至1.75%。基準利率與CPI此消彼長,最早今年年內或許就會看到零利率甚至負利率。

  進入21世紀以來,國內有過兩次負利率時期,一次始於2003年底,另一次則始於2007年。這兩個時期都是宏觀調控發力的階段,而現在中國正處於深化改革的時代。但不管怎麼説,負利率時代確實已經若隱若現了。

  對於居民來説,負利率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要承受物價溫和上漲的壓力,但同時銀行存款外的其他投資收益會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對於國家來説,目前正在進行的經濟調結構和産業轉型升級需要一個低利率的政策環境(就是央行通過降準降息等手段降低企業融資成本),唯有如此,經濟轉型才會進行的更順暢一些,成本也會小一點。而對於資本市場來説,溫和通脹就是股市行情最好的催化劑。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