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財經 > 新聞 > 國內經濟 > 正文

字號:  

還原“維穩資金退出”真相:對17日會議斷章取義

  • 發佈時間:2015-07-21 08:33: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李春暉

  7月20日上午,一則盤中突發的“傳聞”讓本已經突破4000點大關的大盤瞬間跳水幾欲又將重演千股跌停的“慘劇”。幸運的是,當日午間,證監會的緊急辟謠,才使得大盤在午後重回升勢,最終雖未能穩固站上4000點,但仍以0.88%的漲幅報收于3992點。

  “這則消息無論真假,對於目前原本就不穩定的股市都可以説是一大打擊。”上海一家券商資管業務的負責人士向記者坦言,下午3點過後,雖然已然收市,但這則有來自於國內媒體的“監管機構已經開始考慮救市資金的退出方案問題”的傳聞依然在各大投資機構中引起熱議。

  對於這一則傳聞,即使當日午間證監會以“有關報道不實”予以強烈否認,但依然讓市場心有餘悸。

  “A股目前依然還難言企穩,現在談救市成功也還為時過早,遠不到論功行賞的時間。”針對當日盤中突發的有關“傳聞”,上述券商資管負責人士表示,“如果真在此時出現救市資金退出,那麼後果將不堪設想。”

  “這一傳聞是來自於市場的一種誤讀。”7月20日午間,一位親自參與到此次救市決策層面的知情人士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救市資金在短期內不可能退出,而按照有關部署,不僅不會在短期內退出,而且後續還將根據市場情況繼續投入大資金維穩。”

  誤讀的資金退出傳聞

  據7月20日上午的有關媒體報道稱,7月17日下午,證監會開始與證券公司代表就救市維穩資金如何退出展開了討論,並稱截至7月17日,這部分資金買入規模約為1萬億,其中包括1280億的券商出資,另一部分則是證金公司從銀行體系獲得的資金。

  上述報道還稱,對於券商出資,目前退出有三種方案可選,而對於另一部分從銀行體系獲得的資金,這部分入市規模巨大,這部分資金的退出則需要多方協商。

  證監會在當日午間辟謠時僅僅對此宣稱“報道不實”,但真實情況卻到底是什麼樣的呢?

  據記者獲悉,在7月17日下午,證監會的確召集了部分券商代表開會。“7月17日出席會議的幾家券商的代表出席,而討論的話題則主要還是依然圍繞在"救市"的階段性戰略之上。”一位參加了有關會議的券商人士告訴記者,“與其説是如外面傳聞的談論"資金退出"的話題,我更覺得是討論"救市"進入第二階段——即如何管理好前期"救市"第一階段中所買的有關證券,包括目前有關資金的倉位比例以及後續的增持或減倉計劃。”

  據從接近於監管層人士處獲悉,7月17日當日會議的主要目的並非如外界傳聞是研究資金退出,而是向幾家主要券商了解前期券商集資的這1280億資金的使用情況。

  “監管層的確詳細詢問了這1200多億資金目前的倉位和投向,也詢問這部分證券的後續處理計劃,包括計劃何時退出等問題。”上述參加會議的券商向記者表示。

  “監管層此舉意在摸底有關救市資金的安排,以調查到時候資金退出時的市場承壓情況。”上述接近於監管層人士透露,此舉並不意味著監管層將近期放行維穩資金退出。

  “要成功救市,並非只有不斷用資金在二級市場上買入股票這麼簡單,而還涉及到買入和如何管理這部分股票,這也是救市程式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這與市場上所理解的"維穩資金"退出的理解存在著本質的偏差。”上述參加會議的券商人士向記者坦言,“而這個託管的整個過程和方案的制定,則不可避免地涉及到如何退出的問題。”

  “無論從市場化還是從救市邏輯考量,大部分的救市資金最終是肯定要退出的,但是並不是現在,在短期內都不會考慮大規模退出的,這將是有一個很長的時間期限來緩衝。”上述親自參與到此次救市決策層面的知情人士也向記者證實道。

  而同時據記者獲悉,與對於券商這1280億的資金退出安排相比,市場更為關心的則是規模涉及到近6000億的證券資産如何管理的問題,而這也將是後續救市政策計劃制定中監管層考慮的重中之重。

  據有關數據顯示,截至7月17日,證金公司運用維穩資金的買入規模的確超過一萬億元,除去1280億來自於之前21家券商出資外,其中2600億通過股票質押方式向21家券商自營發放,此外,還動用了2000億資金向5家基金公司進行了申購“輸血”。

  這也意味著證金公司通過於7月初新開的四個證券賬戶向市場買入了約6000億規模的證券資産。

  “相比于其他的入市資金,這6000億證券資産的後續管理問題則是一個比較棘手的問題。”上述親自參與到此次救市決策層面的知情人士表示,按照原計劃,將在依託證金公司層面成立一個類似“平準基金”的機構來統一管理這部分證券,但目前這部分計劃可能有變。

  正如在7月20日上午有關“監管機構已經開始考慮救市資金的退出方案問題”的傳言傳出的同時,另一則讓市場頗感失望的消息也突襲而至——同樣來自於媒體的報道稱“證監會暫不考慮設立平準基金”。

  “實際上,這兩則傳聞並不應該割裂來看,單獨看似乎是兩大利空,但實際上這是存在內部的邏輯關聯。”上述知情人士表示。

  據記者證實,目前的確是無論監管層還是證券公司代表都表示不贊成設立平準基金。其理由中除了設立平準基金做法的最大爭議在於道德風險,國家永遠為股票漲跌背書,有損資本市場的三公原則外,要設立平準基金,需要解決的問題非常多,比如,資金從哪來,由誰來操盤,平準基金以維護市場穩定為目的、是否也要兼顧盈利,怎樣操作才不會過度干擾市場內在運作機制,如何防止平準基金利益輸送等等這些問題絕非一時半會就能弄清楚,有的甚至需要長時間論證,因此,即便要設立平準基金,也不應是目前,不能倉促行事。更何況,目前不僅沒有相關的成功經驗可以借鑒,台灣股市之前的“國安基金”案例更是教訓。

  “正是因為監管層和各方代表目前達成了不設立平準基金的共識,那麼問題就來了,確定不設立平準基金後,之前證金公司買入的這近萬億的證券資産該如何管理?”上述知情人士表示,按照之前的路徑規劃,如果設立平準基金,這部分資産可以劃轉于平準基金平臺之下,如果這一計劃變更,那麼就必須要為這部分資産找到合適的平臺進行“管理”。

  “關於如何管理這部分資産,券商在有關會議上都各自發表了自己看法,目前也只是初步意見,但至今依然未達成一致。”上述參會券商人士表示,的確有人建議可參照全國社保基金委託專業機構管理資金的辦法,將買入的股票按照招標方式委託給專業機構,允許他們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慢慢賣出,甚至可以沒有盈利的要求,只需要把資金回收就可以。

   券商出資或不存在“退出”問題

  “對於有關維穩資金退出的傳聞中,有關券商出資的退出問題也存在著不實的説法。”7月20日,一位參與21家券商出資救市的券商總裁向者表示。

  按照當日有關“傳聞”中表示,監管層方面考慮券商的出資退出有三種可選方案,第一種方案是將券商出資買入的股票按出資比例分給各家券商。第二種方案是將券商出資買入的股票留在證金公司,留作以後融券業務的券池,證金公司返還各家券商的出資,這個方案的好處是鎖定了這部分股票,不會引起市場對賣盤的擔心,而且證券公司不用承擔救市的損益。第三種方案則是將券商出資買入的股票換成ETF基金,按比例分配給券商,這樣便於切割,不會引起不同股票後市走勢分化帶來的權益分配不均。

  “21家券商在斯時出資的時候,就已經考慮到退出和權益交割的問題了,應該不存在有關三種可選方案的可能。因為券商出資的這部分共計1280億元,投資的標的很清楚,並不是直接買的股票,而是買的藍籌股ETF,所以根本不存在著所謂退出方案中的前兩種方案的問題。”上述券商總裁解釋道。

  據記者查閱7月4日由21家券商在證券業協會官網上發佈的有關聯合公告顯示,其第一條便清楚地寫道:“21家證券公司以2015年6月底凈資産15%出資,合計不低於1200億元,用於投資藍籌股ETF。”

  而對於另外來自於證金公司的2600億通過股票質押方式獲得的資金,券商大多則劃撥在自營股票盤範疇。

  而同樣對於該部分的股票“退出”依據則也同樣在上述聯合公告中有所明示:“上證綜指在4500點以下,在2015年7月3日餘額基礎上,證券公司自營股票盤不減持,並擇機增持。”

  “救市尚未取得最後的成功,所以無論是監管方還是市場方面都扔在努力。”上述親自參與到此次救市決策層面的知情人士坦言,在目前的情況下,市場應該不必擔心來自於“維穩”資金減持所可能帶來的衝擊。

  而在當日證監會辟謠的公告最後也這樣寫道:“下一階段,證監會將繼續把穩定市場、穩定人心、防範系統性風險作為工作目標,全力做好相關工作。”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