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6日 星期天

財經 > 新聞 > 國內經濟 > 正文

字號:  

中國GDP未被高估 官方指質疑者邏輯有誤

  • 發佈時間:2015-07-15 19:43: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王斌

  針對一些外媒對中國通過低估“平減指數”來實現GDP數據高估的報道,中國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盛來運15日明確回應説,這種情況並不存在。

  對於中國經濟的許多關注者來説,和GDP核算相關的“平減指數”是一個相對陌生的概念。目前,中國官方發佈的GDP總量是根據當年度實際價格計算的“名義GDP”,而GDP增速則是剔除物價變動後所得出的“實際GDP”。

  “平減指數”所體現的就是“剔除物價變動”這一過程。其計算公式是“平減指數=名義GDP/實際GDP”。質疑者的邏輯就是在獲得名義GDP數值後,中國通過低估平減指數,來抬高實際GDP數值,從而掩飾經濟增速放緩的“惡劣程度”。

  “這種説法是完全顛倒了因果關係”,國家統計局中國經濟景氣監測中心副主任潘建成告訴中新社記者,中國核算GDP首先會按照現價計算各個細分行業增加值,匯總得到名義GDP;其次會在每個細分行業剔除價格因素得到不變價的增加值,並匯總最終生産出實際GDP。

  簡單來説,就是在中國官方分別生産出名義GDP和實際GDP後,人們才能夠據此測算“平減指數”的數值究竟是多少。因此,通過干預“平減指數”來影響實際GDP顯然是顛倒了事情的因果關係。潘建成強調,“平減指數根本不是先算出來的”。

  除了邏輯的誤區,質疑者所使用的案例也存在“張冠李戴”的問題。有外媒介紹了中國低估平減指數的操作細節,表示這種低估是通過對進口商品價格的不當調整來實現。

  但事實上,世界各國對GDP的核算目前有“支出法”和“生産法”兩種模式。質疑者所舉案例可能發生在“支出法”計算過程中,而中國則一直是在按“生産法”計算GDP。

  中國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盛來運當天也提到了這一情況。他表示,西方的很多國家核算GDP的時候採用的是支出法,把GDP分成最終消費支出、固定資本形成、凈出口三種方式。其中進出口基本上是採用進口和出口商品的價格指數來進行扣減。所以,這些價格指數對平減指數的影響很容易觀察到。

  但在中國,GDP一直是用生産法來計算。即把GDP從産業的角度分成一産、二産、三産,分別算它們的增加值然後進行加總。在物價扣除的時候,從最終産品和中間投入這個角度分別用不同的指數扣除。

  盛來運表示,不能按支出法的一種價格扣除邏輯來套用、判斷生産法價格扣除過程,這樣的報道説明作者對中國核算GDP的方法流程理解不是很到位。

  盛來運指出,中國核算GDP過程中不存在平減指數低估的問題,進而也不存在GDP被高估的問題。他強調,GDP核算是很複雜的一個系統工程,需要使用各方面的資料。中國GDP核算可能存在需要繼續完善的地方,但是總體來説能客觀實際反映情況。(完)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