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7日 星期四

財經 > 新聞 > 國內經濟 > 正文

字號:  

從CPI和PPI解析經濟調整轉型

  • 發佈時間:2015-07-11 12:32:02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陳娟娟

  CPI連續10個月低位運作、PPI連續40個月同比下降,這反映出我國經濟發展從高速增長向中高速換擋的現實處境。但也要看到,當前經濟形勢已逐步企穩回暖,機遇仍然大於挑戰,完成全年目標任務可期——

  7月9日,國家統計局發佈了6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和工業生産者出廠價格指數(PPI)。數據顯示,6月份,CPI環比與上月持平,同比上漲1.4%;PPI環比下降0.4%,同比下降4.8%。

  是何原因致使CPI連續10個月低於2%?PPI為何連續40個月同比下降?這兩個指數的運作狀況反映出我國經濟面臨哪些挑戰?下半年,CPI、PPI走勢又將如何?針對這些熱點問題,《經濟日報》記者採訪了部分經濟領域的知名專家學者。

  CPI:

  連續10個月低位運作

  6月份CPI同比上漲1.4%,同比漲幅比上月擴大0.2個百分點。這是CPI同比漲幅自去年9月份以來連續第10個月低於2%。

  “6月份CPI同比漲幅比上月有所擴大,主要由於對比基數相對較低。”國家統計局城市司高級統計師余秋梅分析説,6月份,食品價格上漲1.9%,其中,鮮菜和豬肉價格上漲較多,漲幅分別為11.4%和7.0%;蛋、鮮果和羊肉價格則有所下降。而非食品價格上漲1.2%,其中掛號診療費、學前教育等服務價格漲幅在5.6%至11.3%之間,煙草受政策性因素影響價格上漲6.7%。

  中投顧問研究總監郭凡禮分析説,在CPI的同比變動中,服務價格漲幅明顯,説明當前我國服務業有著巨大的消費需求和發展潛力。而服務價格的上漲,有利於激發市場主體的積極性,這對於推進經濟結構轉型有積極意義。

  從環比情況看,6月份,CPI環比持平。其中,6月份食品價格下降0.1%,非食品價格上漲0.1%,走勢較為平穩。

  上半年,我國CPI同比上漲1.3%,與《政府工作報告》確定的“居民消費價格漲幅3%左右”的目標相比仍有較大空間。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教授肖欣榮告訴《經濟日報》記者,當前CPI同比漲幅處於較低水準,這與當前宏觀經濟下行壓力較大有一定關係,總的來看,CPI的走勢對宏觀經濟尚不足以構成實質性的不利影響。郭凡禮也表示,考慮到我國經濟正處於深度調整階段,CPI同比漲幅處於較低水準在情理之中。

  PPI:

  今年走勢基本平穩

  6月份,PPI環比下降0.4%,同比下降4.8%。工業生産者購進價格環比下降0.2%,同比下降5.6%。上半年,工業生産者出廠價格同比下降4.6%,工業生産者購進價格同比下降5.5%。

  余秋梅分析説,6月份,PPI環比降幅比上月擴大0.3個百分點,一方面由於部分工業行業價格由升轉降,石油加工、化學原料和化學製品製造、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價格由上月的環比上漲轉為本月分別下降0.2%、0.2%和1.8%;另一方面,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價格環比下降2.1%,比上月降幅擴大0.7個百分點。

  從同比情況看,6月份,PPI同比降幅比上月擴大0.2個百分點。這是PPI連續40個月出現同比下降。

  “PPI的持續下跌與當下中國轉型的經濟背景是相契合的。”肖欣榮説,中國經濟轉型意味著不能再採用粗放型增長模式。在經濟轉型中,實體經濟面臨著調整的陣痛,對原材料的需求很難出現明顯回升。

  值得注意的是,PPI同比走勢初步顯現出築底跡象。去年7月份,PPI同比跌幅一度收窄至-0.9%,但隨後降幅持續擴大。今年上半年各月份,PPI降幅處於4.6%至4.8%之間,走勢基本平穩。

  郭凡禮認為,PPI連續40個月同比持續下跌,一方面是由於石油和天然氣開採、石油加工、黑色金屬冶煉等産品的出廠價格難以企穩;另一方面,當前我國正處於經濟結構調整的陣痛中,能源、冶金等原材料市場需求低迷,産能過剩現象嚴重。

  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表示,我國PPI持續負增長,一方面是由於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大幅下跌帶來輸入性通縮壓力;另一方面,産能過剩壓力較大,特別是鋼鐵、煤炭、有色行業去産能導致價格下降。

  疑問:

  CPI與PPI緣何背離

  6月份,CPI同比漲幅擴大了0.2個百分點,環比則由下跌轉為持平;而PPI則出現同比跌幅擴大0.2個百分點,環比跌幅擴大0.3個百分點。

  根據價格傳導規律,PPI對CPI有一定的影響。PPI反映生産環節價格水準,CPI反映消費環節的價格水準。整體價格水準的波動一般首先出現在生産領域,然後通過産業鏈向下游産業擴散,最後波及消費品。

  從數據上看,反映消費環節價格水準的CPI同比持續上漲,而反映生産環節價格水準的PPI同比持續下跌,表明二者已經出現了明顯的背離。

  金融觀察家宗濤博士分析説,CPI與PPI背離,一方面與勞動力成本上升有關。隨著我國勞動力工資上升,服務價格和消費品價格很容易“水漲船高”,導致消費環節的價格水準較工業品價格而言相對上漲。

  另一方面,當經濟下行時,消費品生産企業擁有更大的調整彈性,可以及時調整産能。而工業品生産通常投資較大,調整難度大;特別是在水泥、鋼鐵等行業,由於産能嚴重過剩,價格不可能上漲。

  此外,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大幅下跌,低位運作,使得國內資源、能源價格也面臨下降壓力,由此導致國內工業品價格持續走低。

  也有專家認為,我國CPI同比漲幅從去年以來的“2時代”回落到今年上半年的“1時代”,而PPI同比跌幅比去年也明顯擴大。CPI和PPI的這一走勢,反映出進入新常態以後我國經濟發展速度從高速增長向中高速換擋的現實處境,也説明當前我國經濟下行壓力加大。

  利好:

  經濟已逐步企穩回暖

  由於當前物價水準偏低,我國經濟通貨緊縮風險加劇等觀點不絕於耳。對此,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姚景源分析認為,我國雖然要高度警惕通縮壓力,但當下的通縮壓力與以往不同。當前的通縮壓力雖然也受到出口不足的影響,但更多是“三期疊加”的結果,是過於依賴投資拉動經濟增長的結果,是經濟結構不合理所累積矛盾的集中爆發,更是步入新常態後不得不解決的問題。

  G20與新興國家發展戰略研究中心主任張其佐表示,隨著一系列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措施出臺,經濟增長積極因素下半年會明顯增多,經濟形勢已逐步企穩回暖,經濟結構轉型升級已取得明顯成效,整體上中國經濟機遇仍然大於挑戰,完成全年目標任務可期可待。

  郭凡禮認為,隨著經濟轉型的深入,第三産業在GDP中比重的提升,PPI作為反映工業企業産品出廠價格指數的重要性將降低。從這個意義上説,中國經濟應對PPI同比持續下滑的關鍵出路,仍然在於加快經濟轉型。

  從未來走勢看,連平認為,下半年CPI同比可能小幅回升,但全年平均物價水準將低於2%;PPI同比跌幅可能持續收窄,但全年跌幅仍將明顯大於去年。

  連平分析説,由於過去兩年豬肉價格持續下降導致生豬養殖虧損擴大,生豬存欄量和能繁母豬存欄量持續下跌至有記錄以來最低,下半年豬肉價格將處於上升週期。此外,今年厄爾尼諾現象將影響農産品價格走勢,預計下半年蔬菜、鮮果等食品價格在隨季節性波動中將明顯高於去年。預計下半年油價仍將小幅上漲,帶動車用燃料及其他一系列石油相關消費品價格的持續回升。房地産市場回暖,商品房銷售面積增速提升,也將帶動居住類價格企穩。

  PPI方面,下半年大宗商品價格在低位震蕩中有小幅上升的可能,全球性的工業通縮壓力得以緩解。年初以來原油價格反彈明顯,下半年仍將有小幅上漲的空間,輸入性通縮壓力將減小,工業生産者購進價格降幅持續收窄,PPI環比可能回正,帶動PPI價格上升。一系列基建投資項目將持續發揮穩增長效力,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需求,有助於PPI回升。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