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5月03日 星期五

財經 > 新聞 > 國內經濟 > 正文

字號:  

十年“氣荒”漸行漸遠 天然氣已現“過剩投資”

  • 發佈時間:2015-05-30 07:51: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劉波

  中國天然氣消費的“拐點”來了嗎?

  近日,國家發改委公佈的數據顯示,4月份天然氣消費量為127億立方米,下降5.9%;天然氣産量同比下降2%;天然氣進口量同比下降20.3%。這也是今年以來天然氣消費首次出現月度負增長。

  天然氣消費量、産量以及進口量都出現了不同幅度的下降,這種情形近兩年來非常罕見。“近年來中國的天然氣供應呈現出緊張態勢,對外依存度也在不斷上升,但這樣的格局或將發生轉變了。”自貢市清潔汽車産業協會秘書長李永昌在接受《中國經營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受國內經濟低迷影響,工商業用氣增長放緩,天然氣發電、天然氣汽車等推廣利用正出現停滯。

  據記者統計,目前國內LNG(液化天然氣)價格倒挂現象嚴重,工廠開工率不足四成。

  “氣荒”漸行漸遠

  “工商業用氣低迷,特別是在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價格回落之後,天然氣的價格優勢蕩然無存,發電、化工等行業的工業用氣低迷,中東部的天然氣汽車推廣也遠不及預期。”在天然氣及天然氣用車領域從事研究數十年的李永昌看來,這樣的數據也表明目前天然氣消費在中國宏觀經濟大環境下,遇到了較大的困難。“情況這麼差,的確也超過了業內的預期。”他説。

  目前,國內天然氣應用主要是工業、城市燃氣、發電、化工、交通運輸領域。工業用氣佔到天然氣消費總量的30%以上。

  在治理污染的大背景下,很多地方政府都企圖降低煤炭消費比例,提高天然氣消費比例。以京津冀為例,持續出臺政策推動“煤改氣”。能源諮詢公司安迅思跟蹤統計,2015年天津、河北兩地新出臺相關政策,重點強調整改燃煤鍋爐和電廠煤改氣,量化整改進程,削減燃煤量,大力推廣發展清潔能源。

  但是同等熱值天然氣價格高於煤炭,影響了大多數工商業用戶進行“煤改氣”的積極性。

  “目前我國天然氣價格已經相當於等熱值煤炭價格的3~4倍,氣電成本是煤電的近兩倍。”中國石油經濟技術研究院副院長錢興坤撰文表示,天然氣的經濟性優勢被大幅削弱甚至喪失。企業用氣意願大幅下降,甚至出現逆向使用煤炭替代天然氣的現象。這是近期我國天然氣需求增長大幅放緩的重要原因。

  但從趨勢上看,天然氣消費增速早在一年前就已經出現了放緩的跡象。

  國家發改委數據顯示,2013年天然氣表觀消費量1692億立方米,增長12.9%,但2014年天然氣表觀消費量1786億立方米,僅增長5.6%,結束了此前連續十年超過兩位數的增幅。

  今年前4個月,天然氣消費量為629億立方米,增長2.4%,遠低於去年同期7%的增幅。而4月份則是2009年以來首次月度天然氣消費量出現下降。

  受天然氣消費低迷影響,天然氣進口量和産量也出現下滑。4月份的進口量為天然氣進口量38億立方米,同比大幅下降了20.3%。今年前4個月,國內天然氣産量為450億立方米,同比增長4.7%,但4月份天然氣産量98億立方米,同比下降2%。天然氣産量出現下降的情況,這在過去的十年間也非常罕見。

  “2015年天然氣的消費量將繼續放緩,預計將很難突破2000億立方米。”李永昌説。而此前國家公佈的《天然氣發展“十二五”規劃》提出到2015年,中國天然氣消費量目標要達到2300億立方米,2020年天然氣消費量要達到3600億立方米。

  錢興坤也撰文指出,與需求疲弱相對應的,則是我國天然氣資源供應能力卻在迅速攀升,主要原因在於進口管道氣和進口LNG的增加。

  基於此,李永昌亦判斷,隨著國內天然氣産量的提升,以及大量“照付不議”的長期天然氣進口合同履行,國內天然氣缺口將進一步收窄至500~550億立方米,這也同時導致中國天然氣的對外依存度也將進入下降通道。

  2014年中國天然氣對外依存度達32.2%。根據李永昌的測算,2015年天然氣對外依存度將下降至25%~30%,2017年下降至20%~26%,2020年將下降至18%~20%。

  價改仍待推進

  “中國天然氣或將改變以往長期供應偏緊的狀態,逐步過渡到供大於求的局面。”隆眾石化天然氣行業分析師趙桂珍判斷。

  供需格局的調整,對天然氣産業鏈上的企業都意味著新“常態”呼之欲出。

  中金公司指出,天然氣上游供應商如中石油等企業,可能面臨門站降價減利和銷售量縮減的雙重壓力。同樣,城市燃氣公司的利差也有收窄風險。

  長期以來中國天然氣處於供不應求格局,助長了近年來産業鏈上的各種投資亦處於“井噴”之勢,比如加氣站、管道建設、液化氣煉廠、進口接收站、儲運設施、車用船用天然氣研發生産等。

  以LNG為例,安迅思提供的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12月底,中國國産LNG項目已投産能達6374萬方/天,較2013年底大幅增加2529萬方/天。

  而目前,這些企業也開始承擔快速擴張的後果。

  “現在企業已經停産了,虧得太嚴重,維持不下去了!具體什麼時候開工也沒有時間表!”陜西榆林地區一家生産LNG企業的負責人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現在行業內已經有超過6成的企業停産。

  據介紹,目前LNG主要生産地陜西、內蒙古的LNG已經跌破了 3400元/噸,這一價格不僅低於3700元/噸的LNG平均成本線,也低於3450元/噸的管道氣出廠價格。

  趙桂珍看來,現在LNG價格低於管道氣,這種情況已經明顯反常。受LNG行業産能過剩、下游需求疲軟、低價進口氣壓制等問題影響,國內LNG産業正進入新一輪洗牌關鍵時期。

  “現在産業發展受到了很大的挑戰,我們預計國家會出臺相關的政策,對下游利用進行引導。”安迅思資深天然氣分析師陳蕓穎告訴記者,在治理霧霾壓力仍然有增無減的情況,這種相關的支援政策或包括加大天然氣汽車、船用的推廣力度,放開一些地方此前限制的汽車“油改氣”措施。此外更重要的,是加快天然氣價格改革。

  目前多家機構亦預測,國家有望在3季度進一步下調非民用天然氣價格,幅度可能在每立方米0.3元~0.4元。

  本報此前亦報道,在今年4月非民用天然氣價格並軌後,測算的天然氣價格與可替代能源進口燃料油和液化石油氣的價格水準對比,相當於2014年下半年布倫特原油90美元的價格水準。目前油價在60美元的水準,仍有下調的空間。

  5月6日,國家發改委發佈的《中央定價目錄》意見徵求稿顯示,天然氣價格位於中央定價目錄的第一條,按照規定,天然氣價格將暫時不放開(直供工業用戶除外)。這意味著天然氣價格的市場化,並不會如此前預想得快。

  “民用天然氣價格仍將實行政府定價,並逐漸在未實現階梯氣價的城市實行階梯價格,這是民用天然氣的價改思路。” 趙桂珍表示,與民用天然氣不同,工業用天然氣價格未來仍有較大的改革空間,除了試點放開直供用戶用氣價格外,還可考慮像成品油一樣引入價改週期,使門站價格調整更加透明和可預測。

  另外,在市場化定價中可以引入第三方估價,以相對中立、客觀的市場實際成交價格為基礎,測算下游用戶企業實際盈利狀況,得出企業用氣成本,最終確立氣源價格區間。

  “如果 ‘十三五’期間沒有強有力的政策支援,2020年全國天然氣需求連3000億立方米都很難實現。”李永昌説。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